三国的历史,因赤壁一战而改写。曹操败北,势力只能在长江以北地区;孙权、刘备获胜,分据江东和荆州。
虽然荆州原来的主人也姓刘,但是他和刘备却只能算个拐弯抹角的亲戚。刘备也只是个外来的“移民”。赤壁之战时,刘备一无寸土,二无兵马,抗击曹军吴军是主力。当时荆州被曹军所占,刘备又为曹操所败,除公子刘崎手下有一万军在江夏之外,刘氏集团已经别无它兵。当时诸葛亮劝刘备夺取荆州来抗击曹军,但被刘备拒绝。他是怕别人说闲话,可人家东吴却是当仁不让,一口咬定说:荆州是我们的!于是当打败了曹操之后,刘备只有向人家借的份了。
荆州虽然是借的,但是刘备却没有打算再还给东吴。他向东吴许诺说等他取了西川后就还荆州,实际上这是在拖延时间。后来刘备取了西川,关羽成了荆州的主人。
我们提到关羽,都不难想到他的“忠”和“勇”。想当年,他千里单骑寻皇叔,是何等的忠义;而过五关斩六将,斩颜良文丑,又是何等的威风!但关羽的身上还有那么一点儿“憨气”。他一时大意,痛失荆州。
蜀国也因此而势力大减,再经崤亭一战,折军不下六十万,国力不济,难以和曹魏、东吴相抗衡。这是事实,事实是无法改变的。可关羽失掉荆州对蜀集团而言就一定是不幸吗?我看未必然这样。其原因有三。
一、荆州失掉,关羽身死,使蜀集团内部潜在的分裂或内乱消除。当时,刘备手下主要是以诸葛亮为首的西川集团和以关羽为首的荆州集团。二人均手握重权,且势力不相上下。诸葛亮虽然处处不与关羽为敌,但是关羽却争强好胜,目中无人。一山难容二虎,二集团的冲突虽然暂时没有发生,但它在蜀集团中无疑是一颗定时炸弹,谁也说不准,这颗炸弹什么时候就响了。当时蜀国面临着严峻的内外形式,二人也就只能一致对外。而关羽一死,蜀过只剩下一个集团从而没有了潜在的分裂和内乱。虽然荆州失守使蜀国势力减弱,但是却使内部得到了统一。
二、国家在力量上得到了集中。这种集中主要体现在六方面。
首先,在地缘上,西川、汉中成为其经济和政治的重心,在行政管理上比较方便,这些都为国力的迅速恢复提供了方便。荆州入川的道路在那时侯还不是很发达,二地之间有群山阻隔,联系不便,这使中央的权利在荆州地区难以充分的贯彻和实施。
其次,在经济上,虽然失去荆州使蜀国丢掉了一块肥饶之地,但原来的地理上的间隔使荆州同西川的经济联系较小,故失去荆州对蜀国中央的影响较小。
第三,在民俗、生活上,巴蜀之地,和荆州地区的民风、民俗是有很大的差别的,而没有了荆州,中央的注意力都集中在了巴蜀和汉中地区,在行政管理上较方便,这无疑是有益于国家的中央集权和内部的统一。
第四,在政治上,诸葛亮以托孤重臣的身份权摄国政,使从中央到地方的改革、管理都井井有条,没有什么大的、根本的分歧。
第五,在军事上,也只剩下了川派军事集团,对外军事行动上行动能步伐一致,从而有利于集团的安定和团结。最终使蜀国在对曹的军事行动上取得了一些胜利。
第六,在外交上,没有了分歧,集团内部的对外声音一致,从而有力于捍卫集团利益。
三、使蜀集团和东吴的军事协作更加一致。这完全得益于诸葛亮的高瞻远瞩。但东吴成功的收回了荆州却是根本原因。当时曹氏集团已经从赤壁战败中恢复过来,并不断的窥视西蜀和江南,要想对抗曹军的威胁,只依靠蜀国是不够的。因此,诸葛亮只能再次结好东吴,共同抗击曹军。
对于荆州,诸葛亮一点要回的意思都没有,这让东吴很高兴,两国的关系重归于好。这让蜀国在以后对魏的军事行动上避免了两面受敌,不失为一种很好的国家战略。但是荆州若在蜀国手里,情况就未必然了。
关羽大意失荆州,对蜀国而言,无疑是当头一重棒。事后的战争又让蜀国折军无数,国力大减,这是不幸的。但是反过来想一想,也许正是因此蜀国避免了一场内乱,正是因此,蜀国多存在了三十几年呢!这到底是幸耶?还是不幸耶?
-全文完-
▷ 进入一点苍苔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