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耐住十天半月的寂寞
普天之下,最寂寞的人是谁,最光辉的人是谁?你很难想象,他们是同一个人。因其寂寞到极处,也便光辉到极处。
他出生在一个偏僻的村庄,是一位农妇的儿子。他在另一个村庄长大,在一家木工店里工作,直到三十岁。后来,有三年时间,他成为巡回传道人。
他从未写过一本书,从未拥有一间办公室,从未成家,或者拥有一间房子。他也没念过大学,也没离开出生地二百里以外,也没做过那些与伟大相关的事情。总之,他自己从未得过任何荣誉。
三十三岁时,群众起来反对他,朋友弃他而去,他被交给敌人,在审判时受人嘲笑。他被钉在十字架上,且在两个强盗之间。他在垂死之时,行刑者为他的衣服赌博,那是他在世上惟一的财产。他死后,被放在借来的坟墓里,那是出于朋友的同情。
19个世纪已经过去,今日他却是全世界的中心,人类进步的领袖。所有曾在陆地行进的军队,所有航行的海军,所有国会,所有曾经统治的君王,全数加起来,其影响力均不及此一寂寞的生命。
他是谁?他是耶稣,一个从未想要光耀于世间的人,却给所有企求振救灵魂的生命,带来无与伦比的安慰、希望与方向。
千年之后的奥古斯汀,正因为突然相信起上帝,正因为耐住了一冬而非一生的寂寞,最终成为“浪子回头”的典范。
此前他是纨绔子弟,过着放荡的生活。所有认识他的人,都以为他不可救药。他沉缅于纵欲生活的某一间隙,陡地别生一念:在物质世界之外,说不定可以找到真理。他下定决心根除一切情欲,并辞去教师的职务,然后和母亲来到郊区的一所别墅里呆了整整一个冬天。他认识到要在生活中远离罪恶,决不可违背上帝圣灵的启示:“不可荒宴醉酒,不可好色邪荡,不可竞争嫉妒,应当爱戴主耶稣,勿纵肉体私欲。”现在应该是清醒的时候了,他痛哭流涕,发誓要改邪归正,从头做起。
奥古斯汀一改过去淫荡与贪图名利的生活方式,开始清心寡欲地生活。他深居简出,克己禁欲,不同异性交往,甚至和自己的亲姐妹也不单独见面。就这样,他过了整整三年的隐居生活。
后来,他三十年如一日,为基督教神学献出了毕生精力。
再看看世俗中人。帕格尼尼是世界超级小提琴家。4岁时得了一场麻疹和强制性昏厥症,7岁患了严重肺炎,46岁牙床突然长满脓疮,50岁又染上关节炎、肠道炎与喉结核。
但他似乎觉得这些还不够沉重,又给生活设置了种种障碍。障碍之一,即是把自己囚禁起来,每天练琴10至12个小时,忘记了饥饿与死亡。
他用独特的指法与充满魔力的旋律征服了整个欧洲和世界。音乐评论家勃拉兹称他是“操琴弓的魔术师”,歌德评价他“在琴上展示了火一样的灵魂”。
我在陈述这些故事的时候,可怕的寂寞一步步变成可爱的法宝。
寂寞时摒绝人间万物的侵扰,独自观照内心与虚无的时空,是不是就能进入“天人合一”的胜境?耶酥短暂的生涯里,并不曾得到多少高明的指导,但他所宣讲的道理,无疑参透了天机。老子著《道德经》五千言,所言所论唯我独尊,决不夹杂商量的口吻。释迦在菩提树下潜思默想,突然间就悟得佛法真理的奥妙。所以我不能不推测,真正的智慧不从书本中来,不从生活实践中来,也不从他人强加与你的后天文化中来,而是来自内心,来自清静无为之时的所虑所思。
耐得住寂寞,也便拒绝得了诱惑。世间最可怕者,非是外来的明火与暗箭,而是无声无息的寂寞。圣人好像说过,僧侣之所以能够修成,主要因为他克服了难耐的寂寞。我不是禁欲主义者,我只是说寂寞一阵子,于你有想象不到的益处:或如世外之高人,勿须借助外物,从心头直接领悟生命及宇宙;或如奥古斯汀,一下子反省到正邪之间的差异,忍痛戒绝了恶习,幡然走向新生;或如帕格尼尼,借它来忘却疾病、寝食与时间,所以才有了音乐方面的极高造诣。
物理学的规律说,倘不与外界交换信息和能量,这一系统就只能走向死寂。
我们当然不是封闭到死寂的程度。我们是说在厌倦了喧嚣,习惯了跟从,乐得去厮混的时候,你不妨警惕一些:看自己是否在任何情形之下,都必须借助他者的力量存活;看自己是否再也守不住宁静,无从不动声色地独自解决问题;看自己在寂寞之至的背景下,能不能慎独,能不能自如,能不能发现别开生面的细节或思想。
用一周或一个月的时间,避开熟人的视线,避开熟视无睹的环境,关掉手机与电脑,独自找一处临时的栖息地。无论你作何安排,你都不与惯常的人事交道,甚至不提及、也不想起它们。你只为你一个人而活,为你此时此地而活。其它,似乎都不存在;即或存在,也不在你此刻的任何注意里。
这时,你再看看你的心境,是不是已非同寻常?
-全文完-
▷ 进入无的散手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