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老卢同志陶然庄庄主

发表于-2007年07月01日 下午6:47评论-2条

老卢名邦,还有字和号,传说那字和号大有讲究,充满人文热度,又具有一种美学等级。但我没有细去打听。

老卢有很多书,成排成排的,一叠一叠的从地表一直排到顶棚。他的家像个大图书馆。老卢就自称全市没有哪一个人的藏书能超过他!但听的人很不以为然,说书多有什么用?现在比的是谁钱多!你书多没见人选你去当人大代表!老卢笑笑不答。

老卢的书虽多,却决不外借,原因是借书的人只借不还,弄的老卢的书架上缺了很多重要的版本,心痛的他像摘了他的心肝似的。藏书人都知道版本的重要和珍贵。老卢更注重版本的收藏。

老卢是文人,却同不失正,贞不绝俗。因为读书多,记性好,天文地理,古今传奇,谚语典故,四书五经,三教九流,断章史记……便全都知晓,因此,见什么人便说出什么话,遇什么场合便道什么理,人都说他很有苏秦张义的才华,做八国宰相都绰绰有余。

我和老卢是同事,自然知道他才华横溢,善言雄辩,又不失水准。但在我们单位,只做到办公室副主任一职,且数年没得升迁,原因就在他的话太多,理太多。他面对现实,既敢引经据典,比古说今,旁敲侧击,嬉笑怒骂,又敢追综社会热点,透视世象百态,评说社会、人性弊端。说热点,思维敏捷,宏论惊时骇俗;说世象,比喻生动,意味深长,真有些“盗也有道,奸也有见”的博大精深。

人都说老卢是个人才,肚里的墨水浓,胆识才学皆俱,能说敢道,言不避场合,说不避亲友,最大的本事取类型不拘一格,举实例叫人浮想联翩,气质上有一种汉唐的自信,神情上还有一种士可杀不可辱的骨气,连那一手字都像铁棍焊接起来似的,别惧一格!所以哪里有老卢,哪里就一片欢笑;哪里有老卢的言论,哪里就激起一种深思。——人们很愿和他交谈,又惧他那种意味深长的引深,久而久之,对於老卢说过的话,举过的例,都要事后回想一翻,想翻开他的底牌,看他敲打的是哪件事哪种人。这也难怪。如今的社会真是教坏了一帮人,胡作非为时,怕人事后检举,不拘小节后,又惧人指指点点。疑生鬼,鬼生心。所以,有些话,有些事,有些人就格外的对老卢的话认真起来。老卢也就在这些“认真”里成了一个引人注目的人物,一个有争议的人物。

一日,老卢在办公室宏论天下,说到当今的腐败,议论到当今人性的奴颜卑怯,老卢又举实例,又列事实,纵横捭阖,慷慨激烈。当时办公室的小王正从门外走进来,老卢随口说道:“站直喽,别扒下!”小王是年轻人,涉世很浅,做个站直的动作,笑笑以示应答,便去做自己的事去了。

现任办公室主任一向对老卢的话多有忌讳和猜测,今天遇到别扒下的话就觉得这俩人演着双簧戏影射他。其实当时社会上正上演着一部《站直喽到趴下》的电影,主任没听说过,自然也没有去看过。老卢的幽默感就在此,平常的一个词,随口说出,听的人就感到特有意味。所以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应该说也是情理中的事了。

办公室主任一职,事无巨细,烦杂琐碎,面对的是各式各样的人物。办的是各种各样的事情。稍不经心就招人怨,弄不好,厂长书记不待见,群众也不满意,所以圆滑是第一要紧的事。但人一圆滑,便使很多事情说不清楚了。隐隐地憋在心底,越发觉得老卢的话有弦外之音。

一天,送走客人后,老卢借着洒劲,很给现任主任掏过几句真心话。话虽婉转,却直通要害,老卢说:“主任,咱俩无论大小都是个官,都是领导身边的人,这主任一职,上通领导,下达基层,是领导的耳报神,又是群众疾苦的传话筒,要干好,非常不易。如今改革大潮风起云涌,形势发展日新月异,非有魏征的本事不行。魏征什么人?唐太宗的宰相。此君刚正不阿,敢犯颜直谏;肝胆照人,从不看唐太宗的眼色行事,所以才有众口皆碑的‘贞观之治’。唐太宗一个封建帝王,竟能说出,水能载舟也能覆舟的话,魏征的直谏是有一定的作用的,唐太宗把魏征比做一面照人的镜子,是自警也是自鉴。所以历来有政治头脑的领导人要都认真地读一读《贞观政要》。不知主任可听说过此书没有?”主任红着脸笑道:“好一篇大道理!喝喝。”心里却觉得他在褒贬他的主任做得不合格!

站直喽,别趴下,什么意思?讽刺?挖苦?办公室主任毕竟是经过风雨见过世面的人,不久就有有关“老卢也有点野心”的话便随后流传开了。好在老卢对当今的官僚另有看法,颇有异论,都不认为他是个官迷。即使做官,也可能是个爱民好官。言传便不辩自灭。

但久而久之,在我们这个单位,有人一听到一些意味深长,思辨深刻而又不利自己的话语,马上就怀疑到是老卢散发,觉得此君深谙中国语言的双重语意的奥妙之道,只有此君敢突发奇想,胆大妄为,老卢因此蒙受了很多冤枉,背过很多黑锅。弄得他后来很有些不敢去引经据典,高谈阔论了。

一天,厂长也把他喊去,很不高兴地问他,说,“老卢同志,听说你对我有个评价?”老卢想不起来什么评价,说,“人对人只要交往共事,都会产生一种印象或评价,就像你厂长对我们这中层干部都有评价一样。自然,中层干部抱括全厂职工,对自己的领导也会有一评价?有评价,这本是不足为奇的事嘛。”

厂长见此君绕道而行,很是不悦。说“评价要利於全局,什么投入产不出呀,生产小队长呀,难道我是个生产小队长吗?”

老卢忽然记起来了。记起来了就感到又气又好笑。气的是,私下里的话竟然传到厂长耳朵,怪不得如此不高兴?好笑的是,他是即兴比喻,讲得是个投入和产出问题,没想到他还如此上心,就忍不住笑道,“对,对我说过生产小队长的事。今天干脆直说吧。我是说厂长你不必端那么大个架子,纵然现在追随时髦,人称你是老板、董事长、总经理什么的,其实呢?工厂管理不善,千余名职工嗷嗷待哺,已是火烧眉毛,已容不得摆弄什么架子和风度的了。就目下而言,你这个厂长的工作就如一个生产队小队长一样,春天领导大伙种下去,秋天领导大伙收回来,各家三百六十五天都有饭吃,就是好领导嘛。这没有抵毁你的意思嘛!你觉得那个生产小队长好当吗?不好当,比你当厂长难。我在村里干过。其实呢,你的工作说白了就是就是投进去,产出来,管理好。现在你既投不进去,又产不出,工人没饭吃,你既是做得董事长,总经理,又有何乐趣?你别觉得一个厂长有多了不起,就是领导的人比生产小队长多,地盘恐怕还没有生产小队长的大!诸葛亮说,为政之道,务於多闻。还有句话说‘治大国如烹小鲜’。你不至於说这是把皇帝比妨成一个渺小的厨师吧?是以听察采纳众下之言谋及庶士,则万物当其目,众音佐其耳!”

厂长不言语,老卢便走出来。但其后生产小队长的比喻很在职工中传闻了一阵,大多数人评价这比喻很好,生动形象,言简意骇。好!只有办公室主任冷冷地摞了一句,“也就是他!”

其后不久,老卢就从办公室调到下边一个公司了。但那公司因是大厂孵化出来的,颇有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意味。大厂黄了,小公司便也蔫了,蔫得连正经理都不上班了,老卢便窝居在家,狼藉於断简残编之中,其后不久,只见市报不断刊登出许多篇他的谈古说今小品文,幽默多趣,寓意深刻,很受读者的欢迎。

办公室里没有了老卢的高谈阔论,一时便觉得清冷了许多;有了许多清静时,众人便觉出许多无聊和沉闷;没有了老卢的说古道今,高谈阔论,觉得思不通鬼神,心不明,眼不亮,很有些想念他的意思了。

不久,那个不愿听生产小队长这样评价的人也下台了。看那情形是生产小队长的角色也当不下去了。

老卢说:“唐太宗李世民委人以重任,不为前恶所犯,真英雄大度也。魏征献纳忠谠,犯言直谏,尽心所事,方有为后人称道的‘贞观之治’,可见天雨广阔,不润无根之草,佛法无边,难度不信之人呀。”

2001·3·16

我的几篇短文,篇篇受到编辑的精心指点,十分感谢·祝你们好!

陶然庄庄主 2007·7·1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陶然庄庄主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 编辑点评 ☆
无缘牵手点评:

文章将老卢这个人写活了,见文如见人。
不过,个人感觉在行文方式方面,感觉有点平铺直叙化了。

文章评论共[2]个
风行一生-评论

在机关里生活的人,总有那么些机关的事儿。勾心斗角,百无聊赖,无中生有,对号入座。简单的事儿就这么复杂了。置于其中,似乎不复杂还不行。还是老卢好啊,看破了,自在。无权无势无背景,有能力也是好的,有淡泊的心情也就更好了。心宽就天高云淡,人静就我有我意我心欢。at:2007年07月01日 晚上10:21

风行一生-评论

在机关里生活的人,总有那么些机关的事儿。勾心斗角,百无聊赖,无中生有,对号入座。简单的事儿就这么复杂了。置于其中,似乎不复杂还不行。还是老卢好啊,看破了,自在。无权无势无背景,有能力也是好的,有淡泊的心情也就更好了。心宽就天高云淡,人静就我有我意我心欢。at:2007年07月01日 晚上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