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发问进门下车安一夫

发表于-2007年07月03日 下午4:48评论-1条

中国古有“武官下马,文官下轿”一说,盖为朝觐某圣物,如龙袍、御赐牌坊等等。这种礼节规矩始于何朝何代,笔者无从考证,但对这一“国粹”的延续——“进出大门下车”现象有些想法。

“进门下车”的第一要旨可能是便于检查和管理,此乃安全大计。那么,显著佩带本单位员工标志如标志牌、厂徽、校徽的员工、学生为何也下车接受检查呢?更何况是下而不查。而同属于一个单位的坐车大员们就可以稳坐车内,鸣笛加速,耀武扬威而过,他们为何不用下车检查呢?由此笔者想到上个世纪80年代《淮海报》上发表的一个笔记,记者随政府赴南方沿海开放城市考察笔记,见南方某市政府大门进出自由,既无门卫把守,也无武警礼仪放哨,便问询政府官员:难道你们不怕有坏人进来吗?对方反问:你们站岗放哨抓住了多少坏人?记者叹曰:小事见思想!可20年后的今天,许多单位不论单位性质、规模都如此警卫森严,倒底为何?

“进门下车”的第二个理由恐怕说是礼貌问题。那些管理者振振有辞地说:进出大门下车是个礼貌,表明对门卫和单位的敬重,也体现了一个单位员工的文明程度。说的多么冠冕堂皇!可坐车者为何不下车?又是怎么敬重门卫和单位的?体现了什么样的文明?

“进门下车”的另外一个说法恐怕也站不住脚,那就是习惯。无论是管理者,还是看门人,或是骑车者都已经形成了习惯,如同动物对条件的反射,他们或许都不会去思考为什么如此规定,即使想到过,也自然地会认为:历来如此,处处如此。所以便不再往下想了。然而,诚如鲁迅先生笔下“狂人”的疑问:历来如此便对么?

“进门下车”这个现象本身实在是微不足道,不管对于谁都可以逆来顺受。可细加体会,其中似乎蕴含着深层次的东西。其一有违人本观念。下车行礼,敬人重业是一种修为要求,而不应是强求。朝圣是一种心情,是一种油然而生的顶礼膜拜。其二官本位思想作怪。骑车者是平头百姓,自然不会令门卫肃然,而门卫对坐车者微笑敬礼,等级昭然:官民不平等。其三是奴役人性,不利解放思想。那些要求进门下车的政府大院、企业学校可能都在喊着“解放思想”之类的口号,而骨子里却依然固守着封建的东西,让你进门便无法解放。

龙应台先生曾拍案责问:中国人你为什么不生气?这些司空见惯的陈规陋习束缚着千万个你我他,拖拽着我们前进的脚步,可为什么无人抗争?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安一夫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审核:鲁速 | 荐/鲁速推荐:
☆ 编辑点评 ☆
圆月弯弓点评:

以小见大,读来一悟。

鲁速点评:

作者从进门下车这一司空见惯的小事,分析了"进门下车"的原因和实质,文章虽短但很有说服力,语言犀利。

文章评论共[1]个
文清-评论

“进门下车”这个现象本身实在是微不足道,但就这微不足道的事情,却有太多的人做不到。问候朋友!at:2007年07月05日 下午6: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