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的六朝古都,十朝都会,其人文色彩并没有因为岁月的流逝而褪淡。细雨迷蒙中的夫子庙,落日时分的雨花台,雾霭苍茫下的报恩寺,浆声灯影里的秦淮河……每一处都充满着文化的意韵,让你在如泣如述的图景中冥想、感叹……这感叹便是一种文化认可的境界,就是一首诗。
南京的风景,似乎从来就没有离开过“伤感”二字,似乎与生俱来就是与历史沧桑联系在一起的。这座城市,多少年来一直带着淡淡的幽思,它的审美始终离不开文化积淀。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或许我们的先人早已预知几百年后的石头城将会变得更加伤感,成为中华沧桑文化的定格,成为整个民族的伤怀之地。在一个城市陈旧的呼吸里,这种浓得化不开的情结,仿佛才子佳人,爱恨交织,极端的痛苦与欢乐相生相灭,不禁触目得让人有些语塞。从乌衣巷到朱雀桥,从莫愁湖到白鹭洲,如果没有历史作基石,文化作媒婆,一座普普通通的武定桥,又何以引起人们的无限感慨?又何以能使人在历史的故纸堆中感受到金陵独特的情调呢?
或许正是这样的伤感,才使南京真正成为南京了。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独步凹晶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 进入独步凹晶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审核:无缘牵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