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被背叛的王小波唯微

发表于-2007年07月07日 上午11:41评论-2条

王小波在《积极的结论》里说到:“朋友送我一本自著的书,是关于昆德拉的。其中有一段引述昆德拉的话说:前苏联,就是苏维埃社会主义联盟。这使我感受到了来自真实和幽默两方面的挑战。假如你说,昆德拉在教人识字,那是不对的。他不是干那件事的。至于说这话有何特别的寓意我没看出来,这正是我所担心的,我不愿被人当作笨蛋……另外,书里常常提到“某种主义”,既没有特别的寓意,也不逗。”引这么长一段话,原因无非是内中所述确实是一个费解的谜,转述难达其意。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揭开谜底却原来这么简单:“向我这位朋友当面请教时,她就气得打噎。原稿里‘前苏联’那一段很长而且妙趣横生,被压成了这么短(既然被删了,我也不便引),至于某种主义,原是‘极权主义’,这都是编辑做的工作。”这种任何作者都痛恨的事,编辑为何竟冒大不韪而为之?王小波没有正面回答,但否认了进行删改的两种必要状况:“此种修改和删节,既不是出于真实,也不是出于幽默感。”看来,这是颇为耐人寻味的。

具讽刺意味的是,收编着该文的《我的精神家园——王小波杂文自选集》①也巧妙地做了一回这种“工作”。《花剌子模信使问题》中说“学者往往在求真实和受欢迎之中,苦苦求索一条两全之路,文史学者尤其如此。我上大学时,老师教诲我们说,搞现代史要牢记两个原则,一是治史的原则,二是党性的原则。这就是说,让历史事实按党性的原则来发生。凭良心说,这节课我没听懂。在文史方面,我搞不清的东西还很多。不过我也能体会到学者的苦心。”引文中“让历史事实按党性的原则来发生”一句,到了《我的精神家园》一书,竟然不知所踪。对照《沉默的大多数——王小波杂文随笔全编》②一书所收该文,则该句明白无误出现。为谨慎起见,查该文首次发表的刊物《读书》(1995年3月),亦赫然可见该句。

这是一句很刺耳的话。

是因为“刺耳”而遭被删削的命运,还是排版疏忽导致的错漏?撇除技术因素,能选择的就只有前者了。

这一回是谁做的“工作”?编者(既然是“自选集”,则该是作者本人)?出版编辑?审查机关?

答案只能推测。以王小波“思想自由,独立精神”的思维品格和生存状态来看,这一句颇具批判精神的话语恐怕不会惨遭生产者亲手屠杀吧。

可悲的王小波。

被背叛的王小波。

注释:

①《我的精神家园——王小波杂文自选集》文化艺术出版社,1997年6月北京第一版,1997年10月北京第三次印刷;

②《沉默的大多数——王小波杂文随笔全编》中国青年出版社,1997年10月北京第一版,1997年10月保定第一次印刷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唯微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审核:鲁速
☆ 编辑点评 ☆
鲁速点评:

有些修改和删节,确实与作者本人的原意不符,但也许是政治的需要。

文章评论共[2]个
文清-评论

在我们国家,关系到政治上的事,还是少说为妙。问好!at:2007年07月08日 凌晨0:55

汪洋里的小舟-评论

自由的思想和自由文笔的触须应该无处不在。写的很好!小舟非常热爱小波的作品。at:2008年01月16日 中午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