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不可遗忘,汉女的记忆(二)玉宇

发表于-2007年07月13日 晚上8:20评论-2条

止戈为武

满天繁星下,踯躅在早已废弃的古战场,远离金戈铁马,远离旌旗狼烟,我的胸中却止不住心潮澎湃、热血沸腾。

那真是一个英雄豪杰云集的时代啊,一幕幕历史在广袤的舞台上演绎得豪情冲天、气贯长虹,令五岳名山齐动容,让四海大川俱回音。

或许,我就是楚汉相争这个时代的女子。垓下之战,当十面埋伏围困西楚霸王时,我听到了霸王的慷慨悲歌:“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虞姬和之:“汉兵已略地,四方楚歌声。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带着对霸王的无限眷恋,决绝地让红颜之花凋零在爱人怀抱。随后,霸王也自刎于乌江。霸业似流星般耀眼而迅忽,生命如昙花般静美而短暂,可是,这一对绝配除了为天地留下荡气回肠的《霸王别姬》,更为后世竖起直插云端的英雄标杆。后人称颂霸王“生当为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而被忽略的却是霸王虞姬的默契,虞姬为爱舍身,霸王为爱弃生,他们是要到另一个世界牵手续缘然后再去缔造一个属于两人共有的帝国。我明白霸王的心境,连自己的至爱都保护不了的霸王有何颜面见父老乡亲,失去了至爱即使东山再起南面为君又有什么意义?唉,无情定非真豪杰,这样的刚烈男子我是注定寻找不到了。一想到这里,我的心口就隐隐作痛。我把对霸王的景仰铭刻在心底,然后赶赴沛县冷眼旁观了汉高祖回乡。高祖乘着酒兴,一面击筑,一面唱着自己即兴创作的《大风歌》,慷慨起舞,伤怀泣下:“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如果说项羽的《垓下歌》表现了失败者的悲哀,那么《大风歌》就显示了胜利者的感伤。我不由暗暗称绝:好样的,欲极远者必先自迩,此人合当成就伟业!自此,我认为,成者高祖,败者霸王,并列绝代双雄。无独有偶的是,本朝《史记》并作《项羽本纪》、《高祖本纪》,开启不以成败论英雄的先河,而将给予对手发自肺腑的尊重作为对自己最佳的褒奖。试问,除我朝之外,还有哪姓帝王能做到?再问,假使没有足够的自信和包容,成者怎会有这样的气度和风范?有理由相信,一个泱泱大国诞生了,一个盛世王朝起步了。我为生在这样的时代而倍感庆幸。

或许,我就是抗击匈奴这个时代的女子。这个时代,有我眸中最耀眼的大漠双星——卫青、霍去病。大司马、大将军、长平侯卫青,贫贱出身,爱兵如子,以军功封侯拜将,位极人臣;大司马、骠骑将军、冠军侯霍去病,少年得志,作战勇猛,亦以军功封侯拜将,虽将星早陨,却留下“匈奴未灭,何以家为”的千古名言。两人先后成为大汉三次对匈奴作战的主将。首战河南,元朔二年,卫青引兵出云中,沿黄河西进,横扫河套南部直至陇西,赶走匈奴白羊、楼烦王,占领河套南部地区,汉军在与匈奴的历次交战中第一次取得大胜;元朔五年,卫青率军出朔方,进入漠南,反击匈奴右贤王,生擒匈奴王子10余人,于军中拜大将军,成为全军的统帅;次年,卫青两度率骑兵出定襄,前后歼灭匈奴军队一万多人,迫使匈奴主力退却漠北一带,远离汉境,就在这一战役中,帝国另一颗伟大的将星冉冉升起:18岁的霍去病随舅父卫青出征,一马当先率800骑兵,斩单于祖父,俘单于叔父和相国。次战河西战役,元狩二年,霍去病率精骑万人出陇西,越乌鞘岭,进击河西走廊的匈奴,他以突然袭击的战法,长驱直入,连破匈奴五王国,翻越焉支山千余里,与匈奴军鏖战于皋兰山下,连战皆捷,歼敌近9000人,斩杀匈奴名王数人,俘虏浑邪王子等多人;同年夏,霍去病率精骑数万出北地郡,绕道河西走廊之北,迂回纵深达1000多公里,远出敌后,由西北向东南出击,以秋风扫落叶之势,大破匈奴各部,在祁连山与合黎山之间的黑河流域与河西匈奴主力展开决战,杀敌3万余人,取得决定性胜利,共俘获匈奴名王5人及王母、王子、相国、将军等百余人,收降匈奴浑邪王部众4万,全部占领河西走廊地区,实现了“断匈奴右臂”的战略目标,匈奴有歌谣唱到:“亡我祁连山,使我牲畜不繁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妇女无颜色。”三战漠北,此役规模最大,也是决定性的一次大战,元狩四年,卫青、霍去病各率精骑5万分别出定襄和代郡,沿东西两路北进,在漠北与匈奴会战:卫青率主力直扑单于所在,横渡大沙漠,与单于本部战,一举歼俘匈奴军19000人,挺进到寘颜山的赵信城,尽烧其城和匈奴积粟;霍去病率军出代郡和右北平,北进1000余公里,渡过大漠,与匈奴左贤王部接战,尽歼其精锐,俘获屯头王、韩王以下70400余人,乘胜追杀,封狼居胥山。是役,给匈奴以致命打击,使得其从此“匈奴远遁,漠南无王庭”。这个时代,有我心中最敬仰的北斗之星——苏武。天汉元年,中郎将苏武出使匈奴,被扣留。匈奴单于对其威逼利诱,劝降不成。于是,将他困在雪地冰天,苏武饮雪水吞旃毛,数天不死,被匈奴惊为神人。后来,匈奴将他流放到北海牧羊,以图以漫长时光和恶劣环境来击垮他的意志。没有食粮,便掘野鼠采野果挖野菜充饥。每天手持大汉使者节杖去牧羊,尽管节旄尽落,但始终不改其节操。青壮时出,待到羁留匈奴十九个春夏秋冬后方回到故土,已是须发尽白。后人有《题苏武牧羊图》赞曰:“未入麒麟阁,时时望帝乡。寄书元有雁,食雪不离羊。旄尽风霜节,心悬日月光。李陵何以别,涕泪满河梁。”,又有歌曲传颂道:“苏武留胡节不辱!雪地又冰天,穷愁十九年。渴饮雪,饥吞毡。牧羊北海边。心存汉社稷,旄落尤未还。历尽难中难,心如铁石坚。夜坐塞上时闻笳声,入耳痛心酸。转眼北风吹,群雁汉关飞。白发娘,望儿归。红妆守空帏,三更同入梦,两地谁梦谁?任海枯石烂,大节不稍亏。终教匈奴心惊胆碎,共服汉德威。”这个时代,有我胸中最不平的落寞之星——飞将军李广。一辈子战斗在抗击匈奴的前线,善骑射,匈奴人称“汉之飞将军”——后世“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说的就是他。但命运不垂青于他,终致后人扼腕太息道:“冯唐易老,李广难封”。李广极其清廉,得到赏赐全部分给部下,与士兵同甘共苦。司马迁在《史记》中赞誉到:“传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余睹李将军悛悛如鄙人,口不能道辞。及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彼其忠实心诚信於士大夫也?谚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此言虽小,可以谕大也。”这些,都是令我大汉女子怦然心动的英杰啊!他们灿若星河,拱卫着至大至尊的紫微帝星——我们的武皇帝。直至后汉,尚武精神一直未曾消减,云台二十八宿、班超投笔从戎的典故依旧张扬和书写着汉人的英雄情节。

或许,我就是开疆拓土这个时代的女子。立朝之初,国力维艰,只得实行与匈奴等国和亲的政策。于是,便有无数青春少女泣别爹娘故土,关山迢迢一路抛洒血泪。尽管和亲赢得了短时的和平,但让柔弱女子在前面担负家国重托却让大汉血性男儿蒙羞。而脆弱短暂的和平,也让大汉人明白一个道理,和平更需要实力来保障。连年杀伐征战中,大汉版图空前扩大:北方驱逐匈奴,先后增设朔方、五原、酒泉、武威、张掖、敦煌、金城郡;东北进入朝鲜半岛,置玄菟、乐浪、临屯、真番四郡,辖境南至汉江流域东南收东瓯,平闽越;南灭南越,置珠崖、儋耳以及交趾、九真、日南等九郡;西南征伐巴、蜀,并邛都、笮都、冉駹、白马、且兰、夜郎,新置越巂、沈黎、汶山、武都、牂柯、益州郡边界扩展到高黎贡山和哀牢山一线。亲眼目睹了大汉疆域在与匈奴的征战中扩大,亲眼目睹了大汉辉煌在烽火的映照下铸就,但也亲眼目睹了黎民百姓在战争中经受生离死别的煎熬。尤其是女人,战乱让我们更多地承受了失去父、兄、夫、子的折磨。我们渴望以另外一种不劳民伤财、不过多流血的方式,来守边御敌、开疆拓土以及展示大国威仪。令人欣喜的是,这样的时代很快就来到。国力大增、雄风大震之后,站在新高点,是继续战以显武功,还是推行和以彰文德,大汉作出了睿智的选择:以和为主、恩威并重。就这样,另一个男子又走进我的视线。博望侯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初使,逾百人出关,风餐露宿,辗转反侧,十三年仅二人还;再使,乌孙献“汗血宝马”,各国来朝,先后到达西域三十六国,打开了大汉与西域各国交往的通道,并使这条通道成为传递文明友好、促进经济交流的“丝绸之路”。在交融的过程,于宣帝神爵二年在轮台设西域都护府,管理西域三十六国(后扩至五十国),自此,西域纳入大汉版图。其间,也有兵伐,击破车师,虏楼兰王,酒泉列亭障至玉门,但非主流。不战而屈人之兵是战的最高境界,昨天的战争是为了今天明天乃至永久未来的和平,即所谓止戈为武、武为止戈。有后人评道:“中国之教得孔子而后立,中国之政得秦皇而后行,中国之境得汉武而后定”。

时有名将陈汤在奏疏中称:“犯强汉者,虽远必诛。”这句话虽然震耳发聩,但我听到后仅仅是淡淡一笑。因为生长在这样的时代,连我一个寻常弱女子都可以说出“礼尚往来,先礼后兵”这样的话。这,即是盛世大汉向天下四海发出的最强音,有底气,有霸气,更有大气。

本文已被编辑[chen红叶]于2007-7-14 0:57:44修改过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玉宇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审核:文清 | 荐/文清推荐:
☆ 编辑点评 ☆
chen红叶点评:

在文者流利的笔触下,让读者重温了一下历史的辉煌;
那时的历史,那时的文人,那时的英雄,成为今天中国人的骄傲。

文清点评:

有底气,有霸气,更有大气。
应该说是我们现在所需要的。

文章评论共[2]个
文清-评论

玉宇的文章,就有一种内在的大气。晚上好!
  【玉宇 回复】:谢谢! [2007-7-14 8:48:20]at:2007年07月14日 凌晨1:06

看不透红尘的暴雨魂-评论

那时的中国,让我们铭记!那时的辉煌,让我们骄傲!我们现在需要这种气魄来自强!好!!!
  【玉宇 回复】:的确,直到现在,中国都还需要这样的气魄。 [2007-8-6 8:41:08]at:2007年08月05日 晚上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