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古老的传说。
每年月亮最圆的中秋之夜,你不妨散散步,到寂静的地方走走,消化消化你胃里过多的油膏。你悠然漫步,打着饱嗝儿,伸伸懒腰,踩过路边的小草,小草漫不经心地触抚你的小腿,你可以惬意地享受由此生出的痒丝丝的感觉。慢慢地,你觉到了一种莫名的冷清,四周一片寂静,你发觉身旁已没有青蛙逍遥的歌唱,也没有野虫畅快的和鸣。你的步子慢下来,开始冷汗津津;你睁开警惕的眼睛,看到一片苍白的月光,清亮孤冷的月光。四周冷清清的,你蓦地毛骨悚然,因为你隐隐约约听到奇怪的伐木声,神秘而遥远;微弱而又清脆。你恐惧地四周窥视:没有一个人影,只有一片冷清的、苍白的月色,——而野虫似乎又隐隐地鸣叫起来。空旷清朗的伐木声还在顽固地钻进你的耳里,你终于寻声望去,看见了朗朗的夜空飘浮着的冷冷的月亮,似乎还看见了月宫里模糊不定的人影和树影——伐木声赫然是从月宫里传来的——喧闹的人间听不到这声音,当你独处野外的时候,那声音那感觉,在你身边惘然地回旋。
那是砍柴的吴刚。
这是一个很古老的传说,然而,听起来,仿佛就发生在你的身边。
砍柴的吴刚原来并不砍柴。他最初是一个读书人,读了半辈子书。一天早上,从梦中醒来,看见书房满堆的书,忽然醒悟——其实是茫然——我为什么读书?他回答不出来。这疑问困扰着他,令他心神不宁。于是他决定离开书堆,走南闯北,闯荡江湖。十年过去了。这天,他风尘仆仆走在行商的途中,阳光下他猛然醒悟——其实是茫然——我为什么行商?他当然也回答不出来。
于是他耕过田,打过鱼,也做过一回官。然而有一个疑问总是纠缠着他,困扰着他。他的心灵被捆缚得难以喘息。他跟生命搏斗,跟命运搏斗,现在是跟自己搏斗。他找不到对手,却时时感到对手的存在,他四处寻找,然而什么也没找到。
最后的半辈子他做了樵夫。他知道自己不需要柴,也不急需钱,只是不知道自己为什么去砍柴,为什么就做了樵夫……
一百岁那年,他死了。他的魂灵上了天。玉帝一拍惊堂木,喝道:“吴刚,你下辈子想做什么?”
“听说月宫有棵桂树,我就还做我的樵夫吧。”
“你永远别想把它砍倒。”
“我就永远不那样想好了。”
“为什么?”
他怔了半天,答道:“你能告诉我吗?”
玉帝哈哈大笑,朱笔一挥,吴刚于是进了广寒宫。
他磨利斧子。他鼓足力气。他向桂树砍去。斧尖没入树身。
斧子刚取出来,树肉又愈合了,连刀痕也没有留下。
——他就这么一天天砍下去。
神仙们听说了,纷纷造访。
“老弟,徒劳呀!你为什么砍这树?”
吴刚沉默半晌,懒洋洋答道,不知道。神仙们哄然大笑。吴刚冷冷的望了他们一眼,一声不响地举起了斧头。孤独的砍伐声又响了起来,一声,又一声,清脆而孤零……
一天天,一年年,一世纪一世纪……过去了。
吴刚至今还在月宫砍伐着。桂树仍然没有被砍下来,他的疑问也仍然没有解答出来。他无法解答,也没有谁能够解答。
这个古老的故事就这样流传下来。据说,只有在中秋之夜,人间才有机会听到他的砍伐声,而且须在僻静处。你也许听到过那寂寞的砍伐声,也许还偶然有过吴刚的疑问,而你也一定还没有解答出来。
“你为什么活着?”
你淡淡一笑,也许答为了幸福,也许答为了事业,也许答为了爱人,甚至,你也许会答为了人生的痛苦。然而,当你静静思索之后,你知道你也回答不出来,任何答案都是似是而非自欺欺人的。就在你作出这些回答的时候,你便已经迷失了自己。谜只有一个,答案却有无数,而所有的回答都停留在疑问的原点。
我们没有吴刚那么聪明,也没有吴刚那么愚蠢。我们平平凡凡地活着,有时炒些欢乐来下酒,有时也弄些痛苦来调味,人们有意无意地避免作些自以为虚妄无稽的思考,或许只在死的刹那间,那个抑制了一生的疑问才真切地冒了出来:
我曾经生活过,然而,为了什么?
-全文完-
▷ 进入唯微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