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眼*风雪寒潇

发表于-2007年07月19日 上午10:45评论-1条

多年以前,传闻戴眼镜者,乃文化高深之人,现在看来,实属国际笑话。

小学五年级时,同班有一位男生,全班唯有此君戴眼镜,一副文雅书生之样,上课答问还不忘用左手中指去推推镜架,将其扶正,以示其正在做深刻思考,我以羡慕之眼神注视他,片刻之后他答道:“老师,我还没有想好。”我当场晕倒!

想来倒也挺有意思,于是乎!吾便步其后尘。每看电视,便与其亲密接触。功夫不负有心人,在进入初中时,视力果然下降,顿时兴奋不已,趁此央父为我买眼镜,戴上眼镜后左看右看上看下看,发现感觉还真是不一样,当即发誓:这辈子我要定你了。大有一个男人见一绝色美人并且非要娶她不可之势。

随后几年,每学期,视力度数都以公差为五十度的等差数列向上递增,还好不是等比数列,否则我早就从残联领到不知几级的残疾人证明书了。领到此证唯一好处就是乘车可以打折或免费,同时还有人让座。

镜片厚度跟近视度数不成正比最是要命,每逢上课,眼睛都要眯成一条线(同时还戴着眼镜),要是看美女倒也罢了,无奈看得是字,如若碰上理科老师则更是受罪,据说百位理科老师中至少有九十九位写的字小如幼蚁,事实确实如此,眼睛眯得都快闭上了,可还是看不到黑板上写些什么,一问同桌才知道:老师还没有写呢!我当场睡觉!

高二时,一日上课,正想去找庄老讨论他和蝴蝶之事,偶见吾前位一女生,其与我乃同道中人,只是当时她的道行没我深。只见其把眼镜摘下,将镜片倾斜,与水平线的夹角呈约四十五度角后再放置眼前。吾见甚是好奇,当场问其为何如此,她说此法便可以看清黑板上的字,如若不清晰,可以再调整角度。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经吾检验后大为惊讶,黑板之字果然清晰可见。无奈笔者专攻文科,至今不明白其中是何原理,或许是物理学上的什么光学原理,又或是什么透镜方面的。咳!鬼晓得啊!还是让那些理科生去研究去吧!我只关心顺治那皇帝小儿到底有没有当和尚去。

可后来遗憾的是:镜片与水平线的夹角都快为零度了,终不见黑板之字。真恨不得把镜片砸碎,然后再吃下去,但此法不易实施,笔者只好又去重配一副眼镜,反复如此,至今已有七百度了!

度数增高,却不见我的知识丰富,鄙人不才,至今仍不知鲁迅大哥的原名;不知函数有几种性质;不知“鸟语”中的主谓宾该怎么分;不知邓爷爷的理论到底讲什么;不知中华民国什么时候建立的;不知台风是怎么形成的;不知三个宇宙速度是多少;不知盐酸和胃里的酸有啥不同;不知dna到底是什么东西。眼镜只是让我知道:吃饭时离饭菜远些,省得把饭菜送进鼻子里;冬天进房间要摘下眼镜,省得撞倒桌椅还骂人放得不是地方。

呜呼!原来眼镜和知识是两码子事,真是悲哀,这才知道:其实窗户是根本不需要额外的帘子的。

补记:

闲来无事,摆弄眼镜,一道闪电,灵感迸现,作此一文,献给道友。

难兄难弟,难姐难妹,继续努力,爱护汝镜,三天一擦,相伴一生。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风雪寒潇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审核:chen红叶
☆ 编辑点评 ☆
chen红叶点评:

调侃的文字,独到的手法;
知识与眼镜不是成正比的,有知识的人不一定就非得戴眼镜,而戴眼镜的人不一定就学问高。

文章评论共[1]个
路边茗语-评论

嘿嘿,透过眼镜看人,总是隔了一层啊
窗户上了帘,一来保护自己,二来不问世事啊
呵呵,知识,就是文人的眼镜,不想承认也不行,它就是用来挡住我们的隐私
  【风雪寒潇 回复】:你说的挺有道理的。 [2007-7-20 13:16:36]at:2007年07月19日 中午1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