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不可遗忘,汉女的记忆(三)玉宇

发表于-2007年07月20日 下午3:54评论-3条

经邦济世

行走在残垣断壁的长安旧城,冷月映照,冷风扑面,冷清街巷,冷静地铺陈一个冷寂世界。可是,我分明看见了熙熙攘攘的市井、富丽堂皇的店铺、商贾云集的客栈,那才是令我心中充满温暖和自豪的盛世大汉景象啊!

江山马上得之,邦国马下治之。高祖在群雄逐鹿中问鼎九州,接手的却是一个千疮百孔的“烂摊子”,国力衰弱,百业凋零。这一切没有使开国皇帝气馁,而是采取“休养生息”政策,积极恢复生产。此后的文景两代皇帝都继续采取了“顺民之情,与之休息”的方针,轻徭薄赋、减轻田租以奖励农耕,还在全国大力提倡节俭。半个多世纪农业文明的发展让大汉逐渐积累了巨大的财富,繁衍出众多的人口,实现了初汉由韬光养晦走向强盛的伟大转折,形成历史上有名的“文景之治”。到武皇帝时候,我大汉已达“外事四夷,内行功利”的全盛时期。

提起武皇帝,我就无法掩饰自己的敬慕之情。我不敢肯定,自己是否不可救药地患上了“单相思”。只是,在这个激情燃烧、个性张扬的岁月,孰能不动情,孰人不动情?

就是这样一个少年天子,以磅礴的气势、宏大的手笔,积极发展经济,使大汉国力在连年对外征战、维持庞大军队的情况下蒸蒸日上。

无法抹去他兴修水利的功绩。承袭文景二帝重农的国策,武帝非常重视水利建设。二十八岁,开凿渭渠,西起长安,东通黄河,全长三百余里,历三年完工。同年又发万余民工历十年修渠,从征县引洛水至商颜。由于商颜山土质疏松,渠岸易塌,水工便每隔一段路在地面凿井,深者达四十余丈,使井下渠道相通,形成一条长达十余里的井渠。此渠由于开凿时曾挖出龙骨化石,故名龙骨渠,是中国第一条地下水渠。此外,武帝还修了六辅渠、白渠、灵轵渠、成国渠、湋渠等。至此,锦绣河山增添了几多女性的曲线和妩媚。

无法抹去他治理黄河的功绩。汉初,黄河屡次决堤。武帝二十五岁时,黄河又在瓠子决口,泛滥十六郡,即命汲黯等发十万兵治河,屡决屡塞。四十八岁,恰逢天旱少雨,武帝再发士卒数万,塞瓠子河口。是年春,武帝出巡至东莱,归途亲临治河工地祭祀河神,又令随从自将军以下,皆去负石堵决。此乃历史上首次有皇帝亲临指挥治河工程,官兵们士气大振,终完成堵河大堤。武帝后再派人掘支渠两条,导河水向北,减缓暴涨时的冲力。自此,黄河八十年间未发大灾,桀骜不逊的天河成为造福人类的母亲河。

无法抹去他推“代田法”的功绩。武帝晚年追悔外战频繁,伤农太甚,遂行富民政策,推广“代田法”。代田法以宽一步(六尺)、长百步的一亩地为例,纵分田为三甽(宽一尺、深一尺)三垄(宽一尺、垒土高于地面),种子播于峡中,苗长时,挖垄土图培峡苗之根,使之耐旱抗风。第二年,峡、垄换位,以调节地力,成为一种用力少而得谷多的轮耕良法。同时,同时,改良农具,提高耕作技艺。自此,稻粟飘香万户千家。

无法抹去他铸五铢钱的功绩。汉初,听任民间铸钱,到景帝方禁,但旧币仍可流通,私铸难止。武帝即位后,先后改铸三铢钱、半两钱、白金币、赤仄钱等,皆未能抑制盗铸。吸收经验后,武帝推出“重如其文”的五铢钱,以五铢(重量单位)的铜,铸造面值相等的钱,使仿铸者无利可图。之后四年,采桑弘羊之议,立五铢钱为全国唯一合法流通的货币;垄断造币的原料和技术,由上林苑三官统一铸制;其它旧币一律销毁,溶铜输入三官。自此,五铢钱一直流通至后世隋朝,历七百年不废。

无法抹去他开辟税源的功绩。针对富贾囤积居奇牟取暴利的情况,下诏征商人、高利贷者、手工业者财产税,是为“算缗”,开中华有史以来申报、征收财产税的先河。具体规定如下:凡商人、高利贷者,要主动向国家申报自己的财产数目,每二千钱抽取一算;手工业者,每四千钱抽取一算;除官吏、三老和北部边地的骑士外,凡有轺车的,一乘抽取一算。用于经营的轺车,每乘抽取二算,船五丈以上,每只抽取一算;凡是对自己的财产隐瞒不报或呈报不实的,一经查出,罚戌边一年,并没收其财产。与此同时,严惩逃税。为扫除“算缗”这种自动报税制度的反对势力,武帝斩执行消极懈怠的主管全国财政的大农令以树威,然后派员分赴各郡国主持“告缗”,鼓励知情者告发自报财产不实者,若告发属实,以被告发者的一半财产赏之。全国于是皆掀起一股告缗风潮,延续三年,中等以上的工商业者几乎无一幸免。国家没收的财产以亿计,奴婢上万,土地大县几百顷,小县百余顷,还有许多民宅。至此,数年前连兵卒的食用也无法支付的国库,再度充盈。

无法抹去他专营盐铁的功绩。经营铸钱、冶铁和煮盐这三项最易致富的行业,汉初皆许民间经营。盐铁为生活所必须,利润自然丰厚,至武帝时,大盐铁商已富可敌国,势力庞大。为了削弱富商势力、巩固中央政权,他将全国冶铁煮盐权收归国有:在盐铁产区自设官署,雇民煮盐冶铁,实行独家专营。至此,中华专卖制度形成。

无法抹去他平抑物价的功绩。汉初以来,各郡国都要把当地土特产及其他中央所需,贡往京师。但路远,运费贵,损耗又多,所贡之物,亦未必为京师所需。于是,推行均输、平准之策:平准,就是平衡物价,官设于京师,负责掌握京师所需和产物在各地的差价;均输,即调节运输,官设于各郡国,根据平准官的信息,把所在地的土特产,扣除京师所需后,运往缺此物的地区出售,赚取差价。至此,全国各地物价平抑,中央政府国库进益。

我也知道,在武皇帝身后,有一大批出身各异、擅于理财的谋臣:商人弟子桑弘羊,提出均输、平准之策;大盐商东郭咸阳、大铁商孔仅,与桑弘羊一道,提议把全国冶铁煮盐权收归国有;官员张汤,提议开征商人、高利贷者、手工业者财产税——“算缗”;农业专家赵过,发明“代田法”,改良农具,设计出播种机、人力犁等……在这些经济专家的辅弼下,王朝先向富者埋手,继而整顿经济,以新法纳财,既压抑了豪强,又使“民不益赋,而天下用饶”。因此,大汉尽管耗费巨大,却能避过民困乱起的厄运,形成经济繁荣强大、人民生活安定富足的盛世景象。

无法忘记啊,我朝从长安经西域到中亚、欧洲的往返道上,商队连绵不绝,驼铃响彻云天,输出了丝绸、瓷器和各种工艺品,走出了一条前无古人的“丝绸之路”,亮出了悠久灿烂的东方文明。

而我,总是身着曲裾深衣、长发飘飘,深情款款地凭栏远眺,望断天涯路,没有伤悲,只有自豪,还有女儿家无以言状的一缕牵挂。

本文已被编辑[古草]于2007-7-21 12:55:45修改过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玉宇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 编辑点评 ☆
恋尘叶子点评:

以汉女的视角,来抒发自己对武皇帝的景仰,
对历史的熟悉,让作者对武皇帝的功绩侃侃而谈,自然而流畅!欣赏!

文章评论共[3]个
古草-评论

独特的视角!玉宇对汉代的历史掌握得很好啊!
  【玉宇 回复】:正在读《史记》、《汉书》和看电视剧《汉武大帝》。故有感而发。 [2007-7-22 17:39:03]at:2007年07月21日 中午12:58

古草-评论

不可遗忘的征文已经结束,所以给你去掉了那个符号,有时间多写啊!
  【玉宇 回复】:唉,就是时间太少了。我会争取多写写。 [2007-7-22 17:39:57]at:2007年07月21日 中午12:59

看不透红尘的暴雨魂-评论

哇,我看的是《二十四史》,但完全不象您这样,对汉史和汉武帝了解的这么透彻!佩服!
  【玉宇 回复】:也不是,仅仅是看了一些书而已。 [2007-8-6 8:39:26]at:2007年08月05日 晚上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