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堂嫂邹老宽

发表于-2007年07月23日 上午10:12评论-1条

提起堂嫂,还得从解放前说起。她叫刘素青,淮北固镇县石湖马庄人,十八岁嫁给大邹家邹宽馀,也就是我的堂哥。那时我还小,总觉得堂嫂长得很好看,中等身材,瓜子脸、樱桃小口,丹凤眼,满头黑发盘在脑后。说话带笑,用我们农村人的话来说,很亲热人。

她家七口人,奶奶、公公婆婆和俩个小姑子。种着二十多亩薄地,凭着全家精耕细作,勤俭持家,在正常年景,吃点糠菜,小日子还能过得去。

这门婚姻是怎么联上的呢?我的堂邹宽馀,小名叫杈子,比堂嫂大两岁,他看上了邻庄的好姑娘刘素青,于是通过媒人搭桥,说和这门亲事。因为是邻村,刘家对邹宽馀及家庭比较熟悉。宽馀读过几年私塾,学得彬彬有礼,犁耕耙拉,耧撒扬收,样样精通。两家经过媒人这么一点,一拍即合。堂嫂进门后,媳妇尊敬老人,老人爱护媳妇。祖孙三代,融融洽洽,和和美美。成为邻里羡慕甚至有点嫉妒的话题。

可谁也没有想到,这样一个幸福的家庭,竟然一声霹雳就给炸烂了。年轻的杈子哥,突患急病,一句话没说竟撒手走了。撇下了三位老人、爱妻和两个未成年的小姑,更没有给妻子留下一男半女。

老奶奶叫来年近花甲的儿子、媳妇含着泪说:“孙子走了,没有留下儿女,孙媳妇往后的日子可就没法过了。不如劝她找个人家,因为太年轻,她以后的日子还长着呢。”儿子、媳妇说:“妈妈说的对,我们不能耽误了人家”于是,他们找来了刘素青,奶奶把意见告诉她。孙媳妇说“我哪也不去,奶奶!你没有孙子了,我就是你的孙子,以后再别提这事了。”孙媳妇回答得这样干脆,三位老人什么话也不能说了,只有无限感激之情。娘家弟弟来接姐姐回家散散心,老奶奶把他单独叫去,把意见说出来,请他转告父母,要做好工作,不能影响孩子的后半生。

刘素青被接回娘家以后,大邹家的人们议论了:“人家真贤惠,真是百里挑一。”“身边没有儿女,再好也不能跟老人过一辈子。”还有个中年男子插话:“我看这次走娘家是肉饱子打狗——有去无回了。”

谁也没有料到,第三天中午刚过,堂嫂就安安静静地回来了。而且,怀里还抱着个小男孩子。说是娘家给找的,不知道奶奶婆婆同意不同意,我先抱回来给老人瞧瞧?一切都在孩子身上了。奶奶婆婆心里明镜似的,什么话也没说。抱过孩子亲了又亲。

西院二婶把刘素青叫过去小声问:“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听了娘的劝,我哭了一夜,心里也盘算着改嫁的好处,但一想宽馀哥哥和三位老人,心里就象刀扎似的疼痛。我主意拿定了,第二天,对父母说:“我是人,不能光为自己打算,三位老人年龄都大了,能丢下不管吗?你们也老了,没有人理睬,你们会有什么感觉。”爸爸妈妈说:“只要你拿定主意,我们没有意见。正巧,有家孩子多,又生个男孩,养不起,要送给人家,我毫不犹豫地抱回来了。”“好孩子,你心里总是想着别人!”

三位老人失去了家中的独苗苗,给他们的精神上是一种严重的打击和摧残,虽有刘素青百般照顾,身体还是一日不如一日。最脆弱的还是老奶奶,七十多岁的人了,哪能经得起这么折腾?从此,卧床不起。堂嫂虽然忙里忙外,毕竟还有公婆帮助料理老人和孩子。一天夜里,最疼爱孙媳妇的奶奶静静地走了,刘素青跪在面前哭着说:“奶奶,你是最疼我的,你走了,我这个苦命的人,以后心里话还能对谁说……。”

随着年龄的增长,公婆身体越来越差。一场重病,公公丧失了生活自理的能力。先有婆婆帮助侍侯。一年不到,婆婆也累倒了。公公在万分焦虑中离开了人世。按照婆家要求的嫁娶时间,在老人去世的百日内,很体面地把二姑嫁给了婆家。说实在的,刘素青真舍不得叫她走,二姑是非常尊重嫂子的人,十六岁了,自己也能干会干,家里湖里,成为嫂子的得力助手,二姑这么一走,刘素青确实失去一位重要帮手。堂嫂一边忙着侍侯体弱多病,长期卧床的婆婆、养子和上学的小姑子;又要忙田里的活;还要操拾家务。真正成为里里外外一把手,家庭的顶梁柱。用我们农村的话来讲,一个人掰三半个也忙不过来,她确实感到很累。但心里却十分平静和坦然。

公公过世后,婆婆更加难过,每当媳妇端着可口的饭菜走到床前时,总是说:“孩子!我们这个家欠你的太多了,我不但不能帮你,还成了你的累赘。真是把你累坏了!”:“妈妈见外了,”媳妇说“如果你把我当作自己的儿子,就不要这样说了,何况你们老人家把我看得比亲儿女还要亲,我服侍你们是应该的。”

婆婆临终时,用尽了最后一点气力,抓住媳妇的手说:“我的孩子,但原好人一定有好报……”

养子长到九岁时,一天,在外玩耍,忽然不见了,这可把刘素青吓坏了,左邻右舍主动帮助寻找。有人提出,可能发生意外,于是,井、沟、汪、湖都探过了,也没有发现小孩的踪影。堂嫂三天三夜滴水未沾,眼都急红了,心象刀割似的痛。后来有人透露,养子被亲生父亲偷走了。刘素青听后再也撑不住了,一下子倒在地上。差一点昏死过去。经亲邻的反复劝说,她慢慢地平静下来,认识到,人不是衣服,人是有感情的,犟摘的瓜不甜。早走比晚走好……

没有多久,热心的人又上门了。要把河北半周岁的男孩抱来送给刘素青。河北这家也是善良勤劳而又讲信用的人家。原因是贫穷,孩子多,养不起。人家就是看上了刘素青的为人,小孩送给她一百个放心。但是,刘素青的心已经冷了半截,受骗上当的阴影一下子很难消除。来人看透了刘素青的心事,郑重的对她说:“你放心,小孩送给你后,绝不反悔。口说无凭,找个你信得过的中人,立字作保。”刘素青看人家真心,说的合情合理;又一想,自己已经到了中年,身边没有个孩子还真有些孤独呢!于是刘素青又当起妈妈来了。小孩的乳名叫毛子,直到现在,庄子上的人还叫他的乳名,表示亲切。

小姑子初中毕业,回乡务农,后来远嫁了南方。

堂嫂人好,经过多年磨炼,不但会管家,还是种庄稼的一把好手呢,合作化时期,她被群众推选为生产队长,组织农业生产,有条有理。关心别人,热心帮助别人,得到群众的一致好评。

毛子中学毕业,报名到淮北某厂当了工人,成了家,把妈妈接了去,儿子媳妇非常孝敬妈妈,妈妈也十分疼爱儿子媳妇,她们的关系十分融洽。在舅舅的帮助下,又盖了楼房,堂嫂八十寿辰的时候,孙子考上了重点大学,现在正在准备读研。

大邹家的人常说:“刘素青的前半生太累了,在邹家,丈夫死后,她有权利寻找自己的幸福,但她没有那样做。遇事,她总是为别人着想;所以,她却义无返顾地把自己的青春无私地奉给三位老人和孩子。”“好人有好报,累了一生,没有一分财产,但她在精神上,却是大邹家最富有的人——孝廉。”

感悟

堂嫂是普通而又平凡的农村妇女。丈夫去世时,她正是花季年华,她有权利去追求自己的自由和幸福,但她没有那样做。她为了‘贞节’吗?不是。为了‘名’吗?也不是。在她的天平上,一头放着婆家三位老人和两个小姑,一头放着自己,为了别人她却放弃了个人的幸福;为了别人,她却毅然决然地选择了‘苦’和‘累’的人生道路。她是没有文化的农村普通女性,她不可能做出惊天动地的大事来,但她却把自己平凡的青春奉献给了别人,这可是一般人很难做到的,有的人也是不愿做的。这事如果在从前,可以竖碑立传了,可现在不时兴了。虽然没有立碑。但是,她的事迹,她的丰碑已经铭刻在人们的心里。她就是我们淮北平原的女性,她就是我们淮北平原千千万万个母亲的代表。

后话说‘孝’

‘孝’,《说文》里说:“孝”字,象一个小孩扶着一个老人走路,这小孩的行为就是“孝”了。这非常符合‘小孩要人抚,老要人扶’的自然规律,任何人也不会有啥话说。可自从《孝经》出现,问题就复杂了。

书是孔子为曾参陈述孝道的。先由汉代著名学者郑康成、孔国安分别作序,汉惠帝即订“孝弟力田”为选举科目,中选者‘复其身’,即免除徭役。武帝改称‘孝廉’,令郡国每年选贡,朝廷即量才任用。后来经唐玄宗御著。于是身价陡长,渐渐拉开与群众的距离。历代统治者又大加倡导。到清朝,改为‘孝廉方正’,入选者,可赐六品顶戴。到此,“孝”已成为封建统治者选拔官吏的手段。

‘五四’运动以后,有人提出“打倒孔家店!”“孝”也受到了批判,似乎闻“孝”色变。可是,养老抚幼毕竟是不可回避的现实。而且,不愿养老育小的人大有人在。这就不能不叫我又想起堂嫂的高大形象,那就是:孝敬公婆,无私无悔,善待邻里,众口皆碑;子孝孙贤,有才有德,高风亮节,荣冠淮北。

现在有的地方干部组织部门,把孝敬父母作为选拔干部的条件之一,这是可取的选拔公务员的条件之一。我们的干部如果能从孝敬父母开始,全心全意的以实际行动孝敬人民群众,以党风带动民风,以民风促党风,那么,我们的中华民族就更有希望了。

本文已被编辑[chen红叶]于2007-7-23 13:00:01修改过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邹老宽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 编辑点评 ☆
chen红叶点评:

流利的叙述,让我们了解了一位农村普通妇女的伟大形象;
晚辈孝敬长辈,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应该代代延续。
文者还以小带大,民孝党,党拥民。我们民族的希望!

文章评论共[1]个
古草-评论

朴实却伟大的乡村妇女形象,感人!at:2007年07月23日 中午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