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这个叫法,只有在文章里,我才会这样称呼。平日我爱大声地叫:“我妈妈”。母亲对这个称呼极之受落,她会笑着回应“我囡囡有什么事呀”。别人听见就笑说,你们还真肉麻。但我不是这样理解,由于我要上班的原故,每天基本上只有妈妈一个在家,她除了做一些家务,到朋友家转转外,就没有了别的事。在她心中,我下班回来是一天中最快乐的事。虽然她一见我进门,就忙个不停地张罗着晚餐。但是我是明显地察觉到她的开心。我只要每下班回来大声叫“我妈妈”时,便看到母亲亲切的笑容。父亲离世后,母亲就把爱都倾注在我的身上,妈妈快到七十岁了,忙碌地过了一辈子,到了晚年又丧失老伴。每每看着她背影时,总希望能给她更多。
其实母亲也有她令人厌烦的时候,就是母亲同所有老人一样,有一个共通点,就是爱唠叨。每天总是说过不停,在这情况下,我会唯唯诺诺的应付,“是”知道啦”“哦,原来这样呀,”虽然不不太喜欢听这些琐碎的事,但是在一般情况下,我是不会打扰她的兴致。在母亲众多话题目中,对我最有吸引力的就是母亲年青时的事。她绘声绘色地说她当年如何,在大队里的名字又是怎样的响当当。从多次听她叙述,我得出在母亲当年事件簿中,有三大要事,其一就是母亲有一个极其严厉的父亲。其二她不服输的性格让她在劳动方面成为数一数二的能手,并得到同村人的赞赏。其三母亲天生好动的性格活跃于村镇各种活动,致使她在当时有一定的知名度。当然,我母亲年青的时候我连单细胞也是,不过我确信她青少年时期过得相当有意思。在经常地听她老生常谈地话说当年,我又总结出在她叙述中就有着二种特色。第一种特色就是她在叙述时会偶尔加插一些似山歌般的,她管叫那些听起来温柔而有旋律的歌叫“木儿”,我对这项传统流传下来的文化不甚了解,只知听起来很悦耳,歌词也很有意思。我喜欢这种歌调,她唱得兴奋时,我也会一旁附和。第二种特色在她叙述的过程中会眉飞色舞,表情极其丰富。我爱望着笑得灿烂如小孩子的她,这样我可以感受到她内心的快乐。
其实,我母亲的一生过得并不是十分幸福。由于她是家中长女,而我外婆不懂耕种,外公又是一名尽职尽责小队长,根本无暇打理那八亩田地。年纪小小的她已是家中主要劳动力,家中所有的农活重担便由母亲和妹妹们承担着。结婚后,父亲长年在外,养育儿女的重担就放在母亲那肩膀上。一个女人要耕种好几亩田地之余还要照顾几名幼小的孩儿,不是简单的事情。听话其它长辈说,母亲由于工作量过多,身体熬不住,经常生病,有好几回还徘徊在生死之间。好不容易母亲到了六十岁,儿女长大了,结婚的结婚,工作的工作。两老正好享受退休生活时,癌病无情地夺取了父亲的生命,夺去了我母亲生活所倚。父亲离世多年,我还能清晰地记起父亲离世时母亲的痛心和无助,父亲死后母亲的孤独和落寞。母亲虽然没有读过书,上过学堂,但是她还是坚强地面对生活中的种种苦难,最难得是母亲在自已伤心痛苦时仍对我嘘寒问暖关怀备至。就是这种母爱的温暖把年少狂妄的我拉回到正常的轨道。我是改变了,但我永远也不能弥补,当年的年少懵懂曾伤透了父亲的心------
我不希望在我人生中再添憾事,在今后我要付出更多的爱,给我母亲一个幸福的晚年。
-全文完-
▷ 进入木纹年代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