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论中庸青水溪边

发表于-2007年08月06日 中午12:50评论-5条

乙君:你对人生有什么态度?

甲君:中庸之道,你呢?

乙君:中庸不易呀,你是如何中庸的呀?

甲君:因为很多事情多是辨证的,所以趋向辨证的看问题。你呢? 

乙君:辨证思维只是理性的一种,离中庸之道还差很多呢! 

甲君:事无绝对,不走极端,客观与主观结合,理性思维。你呢? 

乙君:行中庸之道者是超越理性与感性的。

我目前是这样认为的,呵呵!

甲君:那你是如何进行具体表述呢? 

乙君:比如说,格物明德,如何格物,明的这个德又是什么,琢磨起来就很有趣. 

乙君:中庸是人生的一种境界。

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 

发而皆中节,之谓和。 

中不偏也,庸不易也。

甲君:那你是如何给自己定位呢? 

乙君:很难有个定位,在人生的旅途中,随着阅历的增加,境界会变化,如何去定位呢? 

甲君:当然是定位当下! 

乙君:当下一词,众说纷纭,如何当下? 

甲君:那你是如何解读呢? 

乙君:当为止息之意,下为安住之意。

能止息者入三摩地;能安住者当入菩提。 

甲君:认同你的观点,但本人认为把当下与前面的当然是定位连在一起,其意为现今。全意为:当然是对现今的定位。 

甲君:说说你的定位吧。 

乙君:也在格物中,呵呵呵…… 

格物为起点,明德为终点。 

甲君:赞叹!

本文已被编辑[鲁速]于2007-8-6 15:25:51修改过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青水溪边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审核:鲁速 | 荐/鲁速推荐:
☆ 编辑点评 ☆
鲁速点评:

本文构思巧妙,采用对话的形式,对中庸之道进行了说明,很有哲理性。

文章评论共[5]个
冬天里的春天-评论

  有点意思,这是孔子的思想,中庸之道。这种人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明哲保身,但求无过。at:2007年08月06日 下午5:24

弈俊风扬-评论

支持一下~~~~~~~~~~~~at:2007年08月06日 晚上9:28

书痴呆呆-评论

我的文化底蕴很浅,并不能看得太懂.
很喜欢这句能安住着当入菩提.at:2007年08月06日 晚上9:30

青水溪边-评论


楼底这位朋友,言之有误。
首先,中庸非孔子之言,乃子思所著,有《史记•孔子世家》为证,“伯鱼生伋,字子思,年六十二,尝困于宋。子思作《中庸》。”
其次,以我对中国那段历史的了解,孔子决非“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明哲保身,但求无过”之人。生于那个时代,孔子为了天下的太平是“知其不可而为之”,也就是说,明明知道自己在各诸侯国之间游说推行帝王仁政,可能收效甚微,但为了天下百姓,仍然要费尽唇舌。这样的尽心,怎么能冠之“明哲保身”之名呢?
at:2007年08月06日 晚上11:28

青水溪边-评论

孔夫子的弟子,有三千士,其中七十二贤人各个都不简单,其中许多都在当时各个诸侯国家担任要职,孔子在当时就提出了因材施教的教育法则,他的成就是世界公认的,所以国际上就以孔夫子的诞辰作为教师节。at:2007年08月06日 晚上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