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想起我的江南静韵随风

发表于-2007年08月06日 晚上10:38评论-10条

——周作人

他的文字,我会想起我的江南:“忽悠、忽悠”地乌篷船;淅淅沥沥的苦雨;窗檐下悠闲的喝茶……,我想最适合我的,就是这样平和冲淡的文字。

(一)

现在的语文课本上,几乎很少提他的作品。就算说到他,老师很简单地跟同学介绍说“他是鲁迅的弟弟,是一个汉奸。”我害怕这样的字眼,几次想跟老师争辩,“说,不是这么简单的”,但还是开不了口,为什么他会后来选择国民党,历史也没有说的很清楚。我想后面他肯定有些隐忍的痛,我们是无法理解的。

若不是鲁迅的光辉太耀人,他也不会在文学史上留下这样一个名。为什么,什么是对是错?在历史还没有弄清的时候,我们就来评头论足,那似乎太缺德了。

文学与政治,本来就很难弄清楚,所以,我们不要谈政治,好吗?

从最初两篇《人的文学》、《平民文学》,我们就能感觉到这是一种对历史睿智的认识。透过现实重重的迷雾,他像文艺复兴的大师一样警醒我们的民族。若没有这两篇,新文学最初的理论建设将逊色不少。毫无疑问,这个时候,他比鲁迅还有名。

想不到,在最初的白话文作家中,竟然也有他的诗篇——《小河》。随便翻翻就知道了,与其它一些白话新诗放在一起,这首的水平是很高的。

还是说他的散文,文学史上,都说有两个风格——“平淡冲和、“浮躁凌厉”。第一次看到的时候,我就很震惊。似乎是完全不同的两个词,却是他一个人的总体风格。

等到后来,有人说懂鲁迅,但真有人比他还懂吗?

(二)

周作人、废名、沈从文、汪曾祺,每次忆到这四个名,都很激动。这四个作家的文字,我都喜欢,一脉相承,把文学与政治拉得那么远,却又将文字打点得这么漂亮。很多次,偷偷也想学他们的文风,但自己太浅,终还没学会。

还想起“小品文”,一个源于明末“公安三袁”的词语,风格“独抒性灵,不拘格套”。老师说,古文与现代文,看似脱节了,但终究没有脱节。小品文,周作人的就是小品文的大家。

我穿了一根现代的线,一个古代的线,也想为自己的散文寻找一些新的出路。喜欢这种闲谈体的文字,任意而写。只是,要记得,这种文字,在没有阅历的情况下,写出来的,是很浅的。望有一天,我已老去,经历了一些东西,或喜或悲,用这样的笔墨去记述往事,此生足矣。

还有,在年轻的时候,遇到不平和的事情,也要记起这样的文字,那样可以自己为自己洗去心上的浮尘。

还是想起了当时的历史,在那个风沙扑面的时代,这样的文字被说成“小摆设”,不适合,也很对。然在我们这个时代,外界太喧扰,我们是需要内心平和的文字的。

(三)

还是说自己的江南。

江南,似乎远了,只存在梦中,我将梦埋得深深的,怕惊醒,现实的残酷会灼伤自己的眼睛。然,此刻,依旧取一些他笔下关于江南的字眼,写我梦中的江南。

● 乌篷船

水中的一弯新月,别着我的江南水。

一程兼一程,直抵外婆桥。阿婆,会不会在桥头等我?记得古井,记得残垣,记得挑花线,记得打耳洞,更记得外婆头上的白丝,记得好听的故事。

那时的心事,轻得如同船过的涨潮声,只想:会不会有水上人家来驻足?

水上的历史,与江南同岁。

三三两两,捕鱼船,卖西瓜船,打金器船,和谐共处。偶尔跟外婆上他们的船,听来些外面世界的故事。若我再要缠着,外婆会说:“小心被船上人家抱走”。记得,在某一个有雪的早晨,一个人偷偷地去了一艘乌篷船,跟船上的孩子一起念“独钓寒江雪。”

我没有被抱走,船却在我成长的岁月里,退出了江南。

●苦雨

有雨的江南,女子心事如莲舒卷:

“大拇指,中指,轻轻一握,娇羞的水莲花袅娜盛开。在眼眸中,深情款摆。指尖的方向,指向你的彼岸。

说好,在莲花盛开的时候,我们依约在荷塘月色下。朦朦胧胧间,我看到月光开始为我披上银沙裙。衣裾飘扬,静听莲花在窃窃私语

我的语言,咿咿呀呀,原来都是梦语,在心里:有些东西,只有莲懂。”

此时的江南,雨依旧在下。然,这样的美好,正将一些“苦”的东西化“甜”。

● 喝茶

江南的茶叶,氤氲出一种市井的味道。

画个茶馆,喧嚣。三五老人围着桌子坐着,窗外要添几缕毛毛雨。时间应该是早晨,老人喜欢在早上喝茶。地点在江南的小集市上。背景的颜色是灰色。

下面,什么也不做,只是静静地听他们在说些什么话。

讲的是吴方言,“阿拉”声很重。好像大事小事都有,一会儿今天发生的新闻谈谈,一会今天买的菜说说,还会说说天气,偶尔,好像还会说说他们过去的事情。还好,这个时候不用做听力,否则写下来的,肯定是一堆天语。

讲得累了,抿一口茶,“啧啧”两声,继续说下去。

不听了,再看,典型的“江南早晨图”。

本文已被编辑[无缘牵手]于2007-8-7 10:53:45修改过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静韵随风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 编辑点评 ☆
无缘牵手点评:


文章有着很深的韵味,
从四大才子引开来的江南情怀,
似乎也带上了一份历史的风情。
稍不足处,文章过渡稍显生硬,
如在后文中将一二节所述略作串接,
文意则就更自然了。

文章评论共[10]个
无缘牵手-评论

文章不错,思与景遥遥呼应,读后留下了很深的印象。特推之。
  【静韵随风 回复】:谢谢编辑,评的很周到。

[2007-8-7 10:53:27]at:2007年08月07日 凌晨1:24

赏金蜡笔-评论

漂亮的文章,喜欢!
  【静韵随风 回复】:谢谢! [2007-8-7 10:53:37]at:2007年08月07日 凌晨1:32

蓝的-评论

这样的文字,读起来很舒心。
  【静韵随风 回复】:朋友来,喜:) [2007-8-7 10:53:53]at:2007年08月07日 早上8:16

峦峰-评论

拜读了,问好!
  【静韵随风 回复】:问好! [2007-8-7 10:54:03]at:2007年08月07日 早上8:45

等你的365天-评论

这样的文字使人的心情也平和。
  【静韵随风 回复】:心平气和,感动,问好! [2007-8-7 10:54:23]at:2007年08月07日 早上8:56

原创极狂-评论

文中洒意,字里飘香。
  【静韵随风 回复】:若这样,受宠若惊了,谢谢朋友! [2007-8-8 10:17:16]at:2007年08月07日 上午11:18

汀湘雨阁-评论

联想中用自然风光来包含人生。
  【静韵随风 回复】::) [2007-8-8 10:17:30]at:2007年08月07日 中午1:25

风劲角弓鸣-评论

江南,女子心事如莲舒卷。欣赏。
  【静韵随风 回复】:谢谢:) [2007-8-8 10:17:43]at:2007年08月07日 中午2:20

恋尘叶子-评论

静韵的文字,有了你说的“冲淡平和”之气,读完,那么静,问候!:)
  【静韵随风 回复】:问候!:)
熟悉的人来,欣喜!
[2007-8-8 10:18:12]at:2007年08月07日 下午6:46

花翎子-评论

那个“阿拉”好像是宁波方言。at:2008年05月12日 下午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