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正月是闲月
正月是闲月。大年三十一过,陕西白河的农人便满嘴酒气昏昏欲睡的开始吃“转转席”。“转转席”是我们老家的俗称。后来,我在流离国内各地和都市的时候注意到,几乎到处都有吃“转转席”的风俗,只不过名称不大一致罢了,比如说也有把这种吃“转转席”叫做“磨盘会”的,反正大体意思基本相同,就是今天东家,明天西家,先亲戚后朋友,先远亲后近邻,以吃为主,兼顾感情的联络、亲情的加深和友情的延续,一直坚持到正月底仍然不得结束,以至于一些独户小姓的人家在正月当中,总以能够叫齐左邻右舍的大吃一顿为荣。
如果说享受生活的话,正月的白河农人便是一年之中难得一次的消停。长年的辛苦在这种铜壶交错大肉大席的掩盖之下,他们终于领略到了文人笔下的“滋润”。可是,这种生活经不起时间的打磨。就是家庭殷实的富户一月有这样几餐招待下来,盛装甘蔗酒的瓦缸和精米细面的木桶便会向下滑去很长的一截。所以说,有不痛心自己的劳动果实之说在农人看来其实是一句空话,只不过是传统文化的累积和民风纯朴的使然,哪怕是自己打肿自己的脸,也要装着大器切不可怠慢了客人。如此这般的日子便一天天捱了过去。
一鸡二犬三猪四羊五牛六马七谷八人。从正月初一到正月初八,这八天一天比一天神圣。因为沿袭白河的风俗习惯,这八天每天都代表一种物象的生日,不光要夜夜灯火长明以示尊重,而且在这种物象的生日那天还绝不能吃它以示避讳,我不知道这种命名的生日有何民间道理和科学依据。但人们对此的满腔虔诚让我不敢冒昧打问。只是心中老是存有一个疑问,前面的七种物象都是人们用以享受生活、增加乐趣、高贵在上、填饱肚皮的,却偏偏在这正月的开头上假意尊重一次,这难道这是人类的虚伪所在吗?而我认为远不在于此意,重要的是白河农人对这些平时付出的太多的物象的一种尊崇。人敬人高,人踩人低。这种原始而古朴的传统文化很是值得我们进行深入而持久的研究。要不,我们赖以生存的社会何以会变得一直存在信任危机呢?同时,我认为这里面还隐藏着另外一层含义,那就是人们认为仅有人的结构的家是不完整的家。只有鸡、犬、猪、羊、牛、马等六畜齐备,谷物丰盈才是家与庭的完美结合,方可成为家庭。
正月的热闹是从初一开始的,正月初一的凌晨是一年中最值得大书特写的场面。大户有大户的底气,小家有小家的规矩。但无一例外的都用放炮消灾,大户人家有花上千而几百乃至上万元钱买上整箱整箱的鞭炮燃放一显阔绰,放上几个小时的;小户人家自知比不过大户人家的显赫,便在屋场上向着当年的利方摆上一张小桌,焚香一柱,千字头一挂便也迎来了新春的吉祥和喜庆。但这里尚有一个不成文的讲究,那就是一家的鞭炮放完后另外一家要稍等分钟,才能开始放炮,以示不能压了别人的好运。当然,也有平时关系不好存有矛盾,故意在大年初一早上放炮时一比高下争个赢输的。而真正的赢输还是在鞭炮放后的争斗场上显现。据说,旧社会就有因放炮产生矛盾最后导致火枪火炮上场弄得家破人亡的悲剧时有发生。
清晨鞭炮放过之后,一家人围坐一团,先是几碟干果加上自酿的黄酒垫底,然后家人便分工有序了。男人坐在一起计划那天请客,那天要走必须要走的亲戚带上什么礼物为最,家里今年谁该出外挣钱,最好是到那个城市去才有把握,地里的庄稼依今年的农历本上的提示,该种哪种作物合算,如此的一二三四,样样清楚之后,在正月里就再也听不到农人算计生活的声音,大家清一色的聚在一起玩乐。女人们瞅着各自的新衣服评价今年服饰流行的颜色,谁家男人去年挣了多少钞票,那家看上去不咋样的小子娶了漂亮媳妇,小孩的成绩有没进步等等家长里短的同时,开始包饺子煮吃象征一年少了口角多了团圆。小孩则揣了大人发给的压岁钱,带上或多或少的鞭炮零星燃爆并向同伴显摆压岁钱的多少和鞭炮的大小。直到大人的数声吆喝回家。一家人吃完了饺子,便各自按着男人们的计划开展各自的行动。
于是从正月初二开始,各家各户随着亲人的拜年陆续开始相互宴请。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在相互宴客的日子里,人们便极有可能遇上外省外县的走亲访友者。本来白河各家各户的交往圈子不大,但辅之以白河人的热情好客,再遥远的陌生人也就变成了大家的亲戚。比如,我就亲耳听到过有人是这么介绍亲戚的:他是我妻子的表姑的表妹的表妹的表妹。
时间当然也就在这种和谐的氛围中随着农人酒足肉饱的脚步自然流动。
转眼到了正月十五元宵节,这可是白河人民心目中的一个大节,重视程度一点儿都不会逊色于大年三十的。俗话说:三十夜的火,十五夜的灯。在元宵节这天,人们照例要祭祖,吃团圆饭,燃放鞭炮。甚至还有人拢上一堆柴火,里面参杂许多的竹筒,上面再盖上一层厚厚的泥土,然后点燃。不久,随着火势的增大,就不定时的有巨大的闷响声撞击耳膜,颇像枪炮作响,据说这是纪念一位旧时烽火起事救百姓于水火之中的英雄。夜幕降临时,鞭炮声、竹筒爆炸声、孩子们的打闹声不绝入耳,像是一曲天籁般的交响乐经久回荡在人们心间的时候,家家户户门前的灯光不约而同的亮了。透过各家各户的窗户上的剪影,只见饮酒者有之,闲谈者有之,打牌者亦有之,各有各的快乐,各有各的自在,各有各的悠闲。
过完十五,一般人家亲朋好友之间的走动终于宣告结束。加上家里的小孩陆续入学,大人就更少了一些活计。顿时,农家之间便是左邻右舍相互交融自娱自乐的天地了!他们三家、五家一聚依然故我的吃吃喝喝,间杂打麻将、斗地主、或者诈金花的带彩游戏,每天输几十元的有,输上几百元的有,输去几千元的也有,输去一年工钱的也大有人在。带彩的大小全以自己的经济实力决定,没有任何人存在怨言,大家兴致高昂的直至正月底的到来而散伙。
因此,白河素有“正月正半年”的通俗说法。
2、二月龙抬头
二月龙抬头。二月二,龙抬头。
时间走到了二月,白河农人的筋骨开始日渐绷紧,愁眉开始郁积眉睫。这时山顶上的积雪开始消融,凝固了一冬的河水已经发出轻微流动的声响,象征着希望的土地隐隐冒出热气,农家留存的种子也想开始了蠢蠢欲动,似乎怀有回归大地的急切渴盼。
农民。对,是农民。我现在不便再把白河农人一月的消闲诉诸笔端。白河农家这些闲散阶级经过一个月的消停过后,一家人的生活便要在这个时节开始精打细算的筹划。一年之计在于春嘛!农民的生存之路当从二月开始。
白河的农人就是奇怪,一个正月玩得跟干部似的,可农历一翻到二月,顿时让人刮目相看。他们在早上起床后,吃过老婆或老娘递来的一海碗玉米糊汤就着酸菜(当然现在以吃白面馍馍和大米蒸饭的居多)几口整净,便用一根稻草绳子拦腰一系,再带上弯刀、斧头、板锄、薅耙之类的物件,穿上铁打的脚码固定以防在雪地上打滑的草鞋,昂首挺胸的奔赴还存有积雪的田野,有的砍火粪柴以备春耕,有的准备一年的柴火,有的在割地边的杂草,有的在耕牛犁不到位的旮旯了拾掇。这一忙起来就没个时候没个消停,一般的人家都要在中午为田间劳作的汉子送上一餐午饭。可惜,这劳动期间的饭食简单得要命,再也没法同正月的丰盛大餐可比,基本上都是两个窝头加上一碗酸菜清汤。但这样的饭食与他们而言是生力的。你看,他们在繁忙的大口吃喝过后,胳膊挥舞的姿势竟然是那么的苍劲有力,足以用来征服脚下的这片大地。
二月天短,加上农历上的二月也比平常的月份少上一天两天的。目睹山上积雪融化的步伐正在加速,还有山脚下的毛桃似乎也有要吐蕊的痕迹。为了一年的生活,还有学生的学费,加上明年正月待客比今年更要奢侈的愿望,白河的农人眼见太阳出来和太阳下山,都在无端的发急,这地里的农活儿要抓紧干完,否则就没法完成对家人一年满怀希望的交付。
可是,时间是不会随着农人们的意志而减缓,它在农人忙碌加倍的节奏中潇洒的流逝,还在农人哀叹未了的气息中,就匆忙奔向了三月。
3、三月桃花水
三月桃花水。说的是山上彻底解冻,农人可以感知到溪水的温度了。
三月是一个多么关键的季节呀!眼看桃花盛开,李树泛白,梨花含粉,杏树绽绿,可各家田里待播的种子还要受天气,劳力,甚至还有耕牛等种种生产要素的制约,农人的那个急呀,远不是农民工在城里领不上工资,干部升不上职位可比的。因为,你要知道,农村有句俗语叫做:人哄地一季,地哄人一年。如果种田不去精耕细作,稍微带点草率马虎从事,那一年的收成就有问题。如果收成一旦成了问题,不但不能在来年的正月大宴宾客,就连老婆孩子热炕头的愿望恐怕都会一下子离开得很是遥远。
农民是现实的。这也是一些专家学者所评价农民的小农意识。因为生存的需要,也可以被认为是急功近利。这时的农人离不开的是干部,但不是拿财政工资的那些干部。这些干部是村上的支书、村长和文书之类的,当然家有青壮劳力或耕牛的人家自然也在他们的敬畏和投靠之列。为了自家的田地早点破土,种子早点下地,他们不惜几瓶酒、几包烟的代价,苦缠着这些可以解决他们实际问题的对象不放。与村上干部有点关系的农家,便借村干部可以支配退耕还林面积还有下达烤烟任务的优势,让村干部帮忙找几个劳力赶乘春光明媚的时机抢时耕种。没有干部作后盾的农家,只有模仿官场的腐败,也许是两升小麦,也许是两瓶杆酒,也许就是两包价值低廉的香烟,用自己的真诚打动有闲余劳力的家庭户主,倒也不误农时的把愿望撒进了田野。当然,也有三月过完,还有尚未完成耕种的农户。这种人家,多数是政府要求种植烤烟而留下的空地,少数是无劳无钱的穷家小户,也就是政府所说的特困户之类的,因为长年依靠政府救济,种地的事情就越发显得有紧没慢可有可无的,但这丝毫不会影响他们的生活。
因为,他们知道,季节是轮回的,也是有规律的,对任何人都很公平。春季虽然过完了,但夏季的四月还在驻足等待着他们。
4、四月天渐长
四月天渐长。四月事实上也就成了白河农家女人的日子。时间也只有走到了四月,才能破解农人在三月想方设法急于完成耕种农田的谜底。
农家种地只是他们生活中的一部分内容。有精明的农家人算过细账,农村现在种地,除开劳力、化肥、籽种、农药等费用在内,一般在收获的决算时都要亏本。在白河这样的贫困地区,就是国家有粮食补贴也是枉然,恶劣的地理环境决定了地力只能长出这么多东西。但农人认为种地是上天安排给他们的职业,当农民只有种地才是本分,才显得务实。所以,农人在抢抓时间把地里的庄稼种下后,就把家里的活计留给女人打理,自己又去填补生活的另一部分内容。那就是一个蛇皮口袋装了铺盖和换洗衣服,随了熟识或运气或乘汽车或坐火车走南闯北的外出找钱去了。
家里的男人一走,留家的女人倒也多了几分从容。倒不是作为顶梁柱的男人在家霸道,而是女人家的日子过得简单,她们现在无须乎按时准点的做饭,吃饭时也无须乎一个盘子一个碗的,只要能够把肚子装饱,剩菜剩饭就能煮成一碗灿烂,阳光明媚的吃着,想到自己的男人在外遭罪,时不时滴下几颗眼泪自己还老以为是煮饭时重复了放盐。
是呀,农村就是这样,有男人的日子难过。男人行为处事假马日骡子的动不动还要讲个规矩,弄得女人经常是这样不是那样也不是,两口子之间的不愉快也就由此经常发生。可家里没男人的日子更难过,特别是地里力气活没个指靠,往往的低三下四的到处求人,村干部这时也来得特别的勤快,弄不好还会被人乘机便宜一把。而且自己内心老是怀着对男人安危和命运牵挂,做事就一直静不下心来,像是丢了魂似的。掰开指头算算日子,男人走了也快有一个月了吧,没见电话也没见人捎信,就连手机短信都未发回一个,心里就暗骂:没良心的,不得好死。可女人心里一想,就立马后悔,看到村子里不断有人出去光剩个匣子回来,觉得触了晦气,便张嘴朝地下使劲地“呸、呸”两口,还觉得不够解气,就又拿起筷子在菜板上竖起,“咣”的一菜刀砍翻,像是为男人在外雇了一位菩萨时刻保佑着平安方才作罢。
男人离家的日子一长,首先撑不住的是孩子上学的伙食费。好像男人走时留下的钱计算得到位也很丰裕,可三天两头的开销那经得起只出不进呢!再说,物价飞涨的因素当时没有纳入家庭支出的大盘子之列。看来,只有通知男人回家才是解决问题的最好办法。
5、五月是端阳
五月是端阳。五月也是一个抢忙的季节。
收获菜籽的日子虽然已经接近尾声,但头年秋天种下的小麦,经过一冬雪水的滋润,再加上一个春季的疯长,还有初夏一个月的收浆,现在呈现在农人面前的竟是满田漫坡的麦浪,金黄油亮的可人。
现在,农人最怕的就是雨季来临。如果一场阴雨突如其来,那满目的现状就会彻底改变模样,这看似盛装的金黄转瞬之间就会发绿成满目的苍翠。所以,农家在这种关键时刻,男人少了几分威严,女人少了几声喝斥,孩子可以大胆说话,主要是为了凝聚力量抢忙抢收。农人的辛苦在盛夏的五月里体现得最为强烈,白天挥汗如雨,傍晚肩挑背驼。如果是有月光的夜晚还不得消停,要不是带上家人继续到田间劳作,就是要把收回的麦捆倒个地方防止发霉,白昼与黑夜的概念在这样的时节显得有些苍白。此刻在农人心目中的白天就是拼命劳作,黑夜就是累到了极点,找个地方随意一躺满足瞌睡了事。倒是晴天与下雨的关系分得格外清楚,特别要是不解人意的雨下个一天半天的,农人都会无一例外的说上几句“这天还要不要人活”的牢骚话。但牢骚归牢骚,指望老天保佑的愿望远比牢骚表现的顽强。你看,农人为了不让老天长时间的下雨,有的在门头上挂了草鞋,有的在大门边挂上蓑衣,有的在窗户上罩上簸箕,这是除开农人之外没有人知道的一种祭礼。这种祭礼的象征和代表意义我们弄不弄得清楚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老天真的就在农人祭礼的感召下竟然会睁开双眼,忽然放晴。
没有比天晴更高兴的事儿了!老天一晴,只要勒紧腰带苦干几天,尽力地做到颗粒归仓,等于农家一年的温饱就有了保障。
可是,这种喜悦是暂时的。农人那舒展的眉头刚一露出笑容,又会被夏季耕种的节奏打乱。收完了地里的菜籽小麦,裸露的土地昭示着又一次希望的来临。于是,农人便整装衣束,复又牵牛套犁下地,携子带妻再种上芝麻、豆类,还有晚玉米的种子,紧赶慢赶将土地临时打理完毕后,重将土地上的活计托付与妻子,自己再次远走都市挑战六月那火辣辣的太阳!
6、六月光太阳
六月光太阳。六月的阳光狠毒,如同恶毒女人的心肠。
农夫心里如汤煮,公子王孙把扇摇。这也许真的就是对农人六月辛苦程度的真实写照。由于六月的阳光是一年里最放肆的时节,地里的庄稼在太阳的烧烤下开始疯狂的拔节生长,而田里的杂草也不甘示弱,也随着庄稼的拔节猛往上蹿,好像这是它们之间的一场角力比赛,谁赢谁就会得到一块金牌似的。看到庄稼与杂草竞技的场面,农人肯定坐不住了,便扛了薅耙乘着正午的阳光去除杂草,让它不至于很快复生,好给庄稼一个更加自由的生长空间。可这时猫腰弓在庄稼地里工作的温度往往高达四十余度有时甚至可以达到近五十度,而地里的庄稼长势正旺,特别是玉米的个头还要高出人头尺余。于是,人在地里除草,犹如城里人在浴室里蒸高温桑拿。只是所不同的是,农人经受高温的煎熬是由于生存的需要,而城里人钻进高温的浴池发汗纯粹是为了享受。这本质的区别,卒显出社会分工不同的悲惨和无奈。颇似你招惹了恶毒女人之后的骂街,让你既没法应对,又无法回避,只有听任命运的摆布。
一个闷热的中午过去了,当农人从地里钻出来的时候,身上的衣服紧贴着皮肉,背上印上了一层盐状的白垢,满脸不见汗迹,俨然是脱水所致,颇似经受了一场旷古持久地战争,眼前的胜利终于有吐一口气的间隙了!但这种松懈是暂时的,更加繁重的农活还在等待着农人耕耘呢!
可不,自己田里那用以改善孩子们生活的八分地稻田即将面临荒草,还有解决年底零用钱的两分莲藕田也要施肥。农时是不能误的。农人们便择时相继脱去长裤,穿着仅能遮住羞丑处的裤衩,复又一脚跳进稻田或藕田,根据其各自所需满足它们生长或成熟的需要。一个小时过去了,又一个小时过去了,总会有农人匆忙的跳上岸来把腿部认真的处理一遍,然后再跳进田里劳作。
于是,不种地的路人就会好生奇怪。这些农人上岸来既不吸烟又不喝水,当然也不是休息,缘何隔一段时间就要上岸来弄弄腿呢。走近一瞧,谜底顿时解开,原来田里有很多的蚂蟥,这种生物专盯人的皮肉取血为食,而人一旦被其盯食不用点力气还不能够将它们与皮肉分离开来。好不容易拔掉蚂蟥,再抹上一点清凉油或风油精之类的药物,做一下简单的处理,还要下田接受蚂蟥的挑战,可见蚂蟥这种令人恶心的生物,心肠比狠毒女人的心肠好不了多少。
好在农人在这种酷热的环境下劳作的时间不是很长,秋天马上就要到了。七月的凉风很快就会吹走他们内心的凄凉与彷徨,还有饱受了一个月之久的内心煎熬。
7、七月秋风凉
七月秋风凉。按说,农人的七月是惬意的。一边是初秋天气送来的凉爽,可以消除郁积了好久的疲劳;一边是地里的农活不再那么紧迫,不再让人昼夜不得安宁;一边是地里的瓜菜已经面临收获的盛季,在满足了自家的餐桌之后,还可以卖给机关干部少许,换来几包烟钱。
但这只是我一厢情愿强加给农人的一种意愿。事实上,农人永远都没有消停的日子。
可不,农人家里的孩子可能今年面临升初中、上高中、考大学的抉择。成绩好的孩子倒也罢了,大不了省吃俭用一些,供应个吃穿,让他们自己为今后谋个好点的营生垫底。可对于成绩稍差或者很差的孩子,情况就大不相同了!家境殷实或者在外边拥有一两个有头有脸的亲朋好友混事的农家,托托关系走走后门,就能解决孩子的入学问题。一点关系都没有的农户,如果自己在外边的砖厂或是煤窑发了点小财的,也会出钱托人为孩子找个学校念书。如果碰上只能在土地上刨命的家长,那孩子的前途便又随了大人,他们只能过早的从父母的肩头接过耕作的工具,开始终日躬耕日月,结伴田野,奔波生计,朝着理想中幸福而未知的方向奋斗。
农人的命运就是这样,往往在关键的时刻,他们就会失去选择的机会。他们对命运的选择是单调的,也是唯一的。要么就是跳入“龙”门,要么就是复归“农”门。但是,农人没有城里人那么多的感叹,命运既然把他们定位为与土地相伴,也许安份守己从属社会就是人世间最大的道理。于是,他们就静下心来与土地为伍。
七月有一个日子是农人不敢忘却的。那就是习俗中的七月半,但那不是人间的节日,俗称“鬼节”。古老的习俗流传下来,说是七仙女与董永的自由婚姻,由于王母的横加干涉,每年的七月初七只能相会一次,后来逐步演化为人间和仙界或者鬼界的灵魂,也只有七月半前才能沟通。由于七月初十以前属于上玄月,阳气很重,孤魂野鬼不敢露面。所以,一到农历的七月初十以后,七月十五以前,各户农家都有择日祭祀的习俗,先是摆上一桌酒席,把酒临风祭祀祖先之后,用墨炭或炭灰(现在多用粉笔)在屋外的空场上边划圆圈边念叨祖宗的名字便烧化纸钱以司祭拜。然后,再在住房四周焚化纸钱安慰飘荡无着的孤魂,求得已故祖先的安灵和自己住所的平安。
七月半的祭祀完毕,一家人便围坐一起,共同探讨本年的生活走向,要么家长继续外出务工挣钱,用以弥补家庭支出的不足;要么先行耕种土地,把未来的希望放飞于来年的命运;要么就苟且偷生求得一时的平稳。日子便朝着八月的方向逼近。
8、八月是中秋
八月是中秋。八月也是一个秋风送爽、丹桂飘香的季节。
如果说是一年的希望是放飞于春天的话,那么秋天就是一个赋予农人满载收获的季节了!
可不,此时的田野透出一片澄亮,丰硕的果实挂满枝头,好像是在炫耀自己的功劳。
农人眼里的八月更加显得现实。地里的庄稼成熟了,这成熟不光是简单的庄稼,还有他们一年辛勤付出的验证。是的。以务庄稼为业的农人深深知道,只有在庄稼地里才能做出付出和回报的评判。谁又没有用心对待土地,在这个时刻体现得一览无余。
首先是要将地里成熟的庄稼收回来,悠悠万事,以此为大。还有,要将一年的收成做个分类,哪些是作为当前养家糊口的,哪些是要作为业余填充交付国家机关卖钱的,哪些是要作为明年的种子以伺稼蔷的,哪些是要作为礼品送之于人的,一一分割清楚之后,才能根据家底为一年的生计做出合理的分配。
转眼间,时间又到了月上中天的日子。这个日子又是农家不敢忽略的一件大事。天上月圆,人间月半。每年一度八月中秋的造访,就是为了激起人们对于生活的热爱和厚望。谁都知道,劳累已久的农人在面临收获的面前,无论是歉收还是丰硕,总算接近了现实。一切都由它过去吧!八月中秋的节气就是亲朋好友之间相互走动的日子,出嫁的女子,分家的儿子,在外做事的亲戚,关系和谐的街坊邻居,拎上一盒两盒月饼加上一瓶两瓶相互围坐一团吃喝玩乐的一天转瞬即逝,农家复归冷清。说明事实上的闲适日子离他们还很遥远,中秋节的到来只不过是一次临时的解放。
地里的农活儿这是基本算是告一段落,现在摆在眼前的头等大事就是要精心伺候好牲口,一是九月的脚步已经轻轻叩响八月的尾声,秋播的序幕即将拉开。一是圈里的羊和猪正是需要添膘的时候,而山上的草籽正值丰满,用来给牲口喂食还可省去许多粮食,这是何乐而不为的农家壮举呢!然而,更为现实的则是,闲赋了一段时间的黄牛马上就要套上耕秋的犁耙。因为,秋月的阳光正在等待他们耕耘。
9、九月菊花黄
九月菊花黄。九月是一个怀旧和播撒希望的日子。
一到九月,老天似乎变换了脸色,老是阴沉沉的很难见到太阳。于是,青苔就开始在阴暗的天日下恣肆生长,或是漂浮于溪流之中,或是遍布于石头之上,或是缠绕于老树躯干,但时刻都在向农家昭示:山黄石头黑,穷人种小麦,意即农人又该扛锄赶牛下地。
但是,九月还有一个说道。九月初九的重阳节到来预示一年只剩最后一个季节,所以白河农家也有把重阳节称作“老人节”的,这当然也是季节赋予人们怀旧的一个坚强理由。是呀!如果把人的一生换算成一年的四季,那春季便是人生的少年,夏季便是人生的成年,秋季便是人生的中年,而这九月过后的冬天自然就深刻的寓意人到老年。因此,在九月初九这天,农家的男人照例会放下繁重的活计,哪怕就是牺牲半天时间,都要陪家里的老人吃吃饭、聊聊天的。而农家的女人便赶乘这秋熟的日子,采集回成捆的黄蒿,一部分用来发酵煮熟的黄豆,制作一种被称为“豆食”的东西弥补平日菜蔬的贫乏;一部分用绳子捆好存放于干燥之地,以备来年农活繁重晚上加班忙碌时,作为驱赶蚊虫叮咬的自制“熏香”。
重阳节过后,农人肩头的肌肉更加隆起,脚筋忽然拉长,各自踩着自己的影子在田间地头重复奔波。先是将收割后的土地精心拾掇一遍,开始扶犁松土。再就是要将麦子、豌豆之类的农作物参杂农家肥或化肥播种下去,把这些静态的作物变成有生命力的希望,渴盼来年夏收时的喜获丰收。
这时,我想起了不知是谁说过,但我一直认为是非常经典的一段人生语录:人到五十,帅与不帅一个样;人到六十,官大官小一个样;人到七十,钱多钱少一个样;人到八十,是男是女一个样;人到九十,健康生病一个样;人到一百,活着死去一个样。这话听起来好像还是有些偏激,但足可以用来形容九月到来之时那农人的心境。我们同样可以闭上眼睛沉思:人生苦短如同白驹过隙,仔细归纳起来似乎还远没有一年四季的漫长,眼看秋天那满空飘零的黄叶,还有那一日强似一日的凛冽寒风侵进皮肤,除开把希望放飞于坚实的大地,是否还有其他选择的余地呢?无论怎么别人理解都行,而我对此事不敢妄下断义,只有听任与命运的安排和摆布。
秋风更加凌厉了!漫山遍野现在看起来有一种萧条肃杀的气象正在逼近农人。农人能够与之应对的,就是抓紧时间抢在大雪落地之前理顺冬天的日子,尽力满足老婆不饿、孩子上学、自己干活的简单的愿望,用他们那纯朴而善良的心态祈求九月的时间过得漫长一些,好在冬天到来之前让他们有一个足够的心理准备。
10、十月地落雪
十月地落雪。白河的农人一到十月,反而显得无所事事的。这倒不是他们劳累了三个季节开始懒惰,而是外面的世界一会儿风一回儿雪,一会儿又是风雪交加的处境,让他们老是找不到主见。你说上山拣点柴火吧,说不定刚刚上山,就会迎来大雪封路,再经过寒风一刮,地面瞬间就会滑溜的让你四肢着地都磨不回家来。你说就猫在家里过冬吧,那勤劳已成自然的身体又消受不了,整天不是这儿疼就是那儿酸的。结果他们就把脾气发在老婆孩子或是家里的猪狗猫上,往往整的家里鸡飞狗跳墙的,可家里的老人又不高兴了。你们是不是嫌我们白吃白喝的拖累呀!老人的发问经常让人哭笑不得,而这些年轻的农人压根不敢回应,只好走出屋子,胡乱转悠着寻找地方发泄。
村子是装在他们心中的,就是闭上眼睛走上十遍一百遍都不会错了方位。因此,农人转来转去的结果还是回到了自己的家里。可家里的观念与农人而言如同城里人的旅馆,他们都是在庄稼地里度过春秋,现在整天呆在家里,越发显得愁闷。
可日子总得过下去呀!眼见漫天飘舞的雪花,守在粗壮的桦梨树柴火堆旁,面前烤得发烫而后背还是冰凉的情景,农人们终于坐不住了。在政府没有收缴土枪之前,他们肯定已经分散在崇山峻岭之上,正在分享着收获到野猪、麂子、猪獾等野物的欢乐。可现在他们手上没有了武器,想上山狩猎自然也就成了梦想。所以,现在,他们只有回归自然搜寻着一种远古时代的旧梦,也可能受了幼时上学历史书上原始人狩猎的启发,在雪地了挖陷阱,或是把树木拉弯,伪装起来,或陷或吊那些不大走运的野生动物。有运气的好的,赶上个三天两天就有一头野猪或公獐母麂的猎物到手。家里条件尚好,宴请左邻右舍,顿时就会热闹几天。家里条件一般,便会剥皮拉肉留下杂碎下水,背到镇子上出售换回一把零钱。
这样的日子到也平静,一个月三十天的时光不留痕迹的向前滑去,农人的脚步终于开始触摸了冬天。
11、冬月遍山白
冬月遍山白。冬月自然也是冬天里最寒冷的季节。
农谚有云:三九四九,冻破石土。一般情况下,农历的冬月下旬就要迎来这个冻破石土的日子。
在这冰寒地冻的日月,农人整日奔波田野与气候显得有些不相适宜。于是,农家屋舍外面就变成了天是天,地是地的。特别是在落雪的天气,举目四顾,到处都是一片洁白。这时的世界已经变得了无生气,树木被树梢的冰凌装扮得有点妖娆,正以冰清玉洁的姿态向农人展示着自己纯洁的一面,似乎还带有一些暧昧和勾引的味道。曾经恣意生长侵占庄稼的领地而让农人骂了上千遍的草们,现在已是踪迹全无,瞬间不知钻到那个温柔乡中独自去逍遥了,好像在与农人玩起了捉迷藏的游戏。就连足以让农人驻足和欣赏的麦苗和油菜之类的农作物,也千篇一律的猫进了雪地里不给大地留下一点生长的绿痕,颇似清纯的少女,站在闺房的窗前偶一露头,便作琵琶遮面之态远离了人间烟火。倒是堆积在屋顶的积雪尚在不知疲倦的随着农家烟囱或炉火的温度不断升高,伴随炊烟的寥寥升起慢慢融化,敲打着永久的“嘀嘀哒哒”的天籁之乐。并且很负责任的在夜幕降临时把农人送进温柔的梦乡,再在清晨东方发白时,复把农人从梦境中唤醒。
看着这大一统的冰雪世界,农人似乎在一瞬间就找到了公平的所在。于是,在这种了无生机的自然中,他们发现了荒凉隐藏的卷宗所书写出的生命的律动。正是这种自然的生命的原始鸷伏,才会让生命变得更加蓬勃。这就是农人认识世界的一种自然跃动。无论这种跃动是理性的还是感性的,应该都是大荒凉的身后,那即将破土而出的大智慧和大财富的所在。
所以,随着每天清晨农户大门訇然一声打开,农人在拎着裤子蹲完了厕所之后,便站在自家的屋檐下把满目的冰雪世界仔细的打量几眼,无端或无奈的摇摇脑袋,就知道他们一天该做那种生计才不会辜负上天给予的悠闲。农人在内心细细揣摩过后,一家人围坐一团,草草的吃了早饭,负责持家的哪位汉子或是主妇,便会根据需要逐一给家人进行有序的分工,谁该打几双草鞋储备来年来年的耕作所需,谁该捡拾收回的庄稼以防虫蛀或霉变,谁该完成家庭临时增加的活计,一一交割清楚之后,大家就会各司其职按部就班的开始劳作,这种自然的和谐恐怕不需要任何加以引导和政策的强制。
可惜,在农人看来不可多得的这种悠然自得的日子来得快去得也快。真正的光阴似箭哪!就在农人尚还沉醉于冬天炉火的温馨而意犹未尽之时,腊月似乎倒着几许匆忙就跑到了农户的门前。
12、腊月腊半月
腊月腊半月。腊月的到来预示着年关的逼近。所以,白河农家习惯于把腊月的日子只当作半个月的时间使用。由此可见,时间一到腊月,白河农人的步履该有多么的匆忙。
可不是吗!家里求学的孩子在腊月开始了寒假,每餐的饭桌上现在又多了一双筷子。天寒地冻的天气开始逐渐变暖,腊梅花也不失时机地打起了花苞,催促着农人筹备迎春。小麦地和油菜地里的积雪正在变薄,间或还有一阵阵预示骚热的白雾腾起,复又绽放出勃勃生机。房顶上的雪水已近干涸,不再嘀哒作响,农人的作息忽然没了提醒。所有的迹象一律昭示着春天和希望的到来,需要农人做好播撒和辛劳的准备。
如果说天气的转暖是催促农人抢抓节令的话,那更要命的事情还在后边,说白了也就是要筹备过年的物质。所以,腊月的农家处处呈现出节奏感,快乐感,还有志得意满中的欲望诉求。
你看,一到腊月初八,农家煮好一锅“腊八粥”,喂了果树,祭了灶神,填饱了自己的肚皮过后,一头头肥硕的肥猪被推上了案板供人宰杀,一只只膘满的山羊被绳子捆扎后正被剥皮,物阜民丰的场景立刻在各家各户的场院里轮番上演。
好不容易把自家的年货筹备整齐之后,还要根据各自家境的好坏谋划市场上应该采买的货物。鞭炮自是不可缺少的,为了来年的诸事顺遂,多买几挂可以填补正月初一燃放时的底气。门神照例是要请的,是敬德秦琼呢,还是招财进宝,各示自己的爱好和信仰选择。对联是非贴不可的,可市场上买来的措辞有些粗糙,这时会写毛笔字的后生便神气的做起了先生,“一元复始,万象更新”行云流水般在他们笔下流淌出来,本身就是一种吉祥。
诸般收拾停当,时间已到腊月二十左右。看看大年三十转瞬将至,可还有一大堆的活计要赶,二十三送灶神,二十四过小年,二十五刷扬尘,二十六蒸馒头,忙而不乱的赶着筹备,使整个农家山村处处弥漫着大肉、馒头、爆米花的清香味,四处充斥着繁忙的脚步和迎接新年的欢声笑语,紧赶慢赶的终于在大年这天把一年的时间变成了过去。农人现在可以出一口长气,在团年的饭桌上享受一刻清闲,熬个整夜谓之守岁,复有抖擞精神迎接新的光景到来。
这就是白河农家一年的日月,最终都没人能够说清楚农人到底是过得快乐还是痛楚。
-全文完-
▷ 进入孙传泽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