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七夕,不自觉的就想起“爱情”这两个字来。亘古以来,爱情是个永恒的话题,它滋养着我们贫乏的生活,给思想以灵性,给精神以慰藉,给生活以多彩。国外有罗密欧与朱丽叶,国内有梁山伯与朱英台;神话中有牛郎与织女,现实中有你也有我。我们不期盼生生世世,只希冀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想起爱情,不自觉就会想到:灿若烟花的绚丽,美如西子的明目,伴着花前月下的卿卿我我,迎来一个又一个风花雪月的缠绵----这是爱情的感觉---来自心灵震颤的美,正如让你的心为之一颤的那一刻,便是等待心花为之怒放的再一刻的到来。
太多的时候,爱情并不是山盟海誓,海枯石烂的浓烈,也不是如林妹妹那般娇羞惹人怜,一天到晚以泪洗面,而是平平淡淡,甚至索然寡味到虚无,感觉不到任何爱情的气息,即使在繁花烂漫的阳春,抑或是冬雪飞舞的季节。可是,爱情啊,她仍实实在在的存在着,并滋润着乏味的生活,给苍白的生活涂上油彩,使我们仍然感到生活的意义所在---为了再一声问候,再一次等待。
小时候,家里相当的贫穷,母亲经常把稀饭做的能当镜子使,姊妹们一个更比一个苗条,本该青春的脸上一天到晚泛着蜡黄的光,这样的日子里,听不到父母因为贫穷而争吵,也听不到双亲唉声叹气的声音,父母传递给我们姐妹的只有希望,来年啊、、、、、、这是母亲的口头禅,也是父亲坚强的理由,好像来年,就一定会大囤尖来小囤流。平静的日子里,也有父母拌嘴的时候,印象中不知道什么原因,当我从外面割草回来,那时天已经擦黑,母亲没有像往常一样开始做饭,而是低着头收拾东西,我诧异的问:“娘要回姥姥家么?我也去。”,母亲的声音有些哽咽:“离开我大家都好啊!”这一句话让我感到了害怕,我抬头看父亲,他仍然依着门蹲着,双手抱着头,这是父亲最无奈的姿势,我不知所措,看到母亲已经收拾好东西走到堂屋门外,父亲突然抬起头,对我嚷道:“小四!”我一下从茫然中醒来,跑过去,夺下母亲臂弯中的包,哭道:“娘,我饿。”我把母亲拉到堂屋,看到母亲委屈的泪眼,很是心疼,可父亲只一句:“看,这么大人了,还玩过家家啊,小四都俄了,做饭吧。”这样,母亲擦擦眼泪说:“我为了孩子。”言外之意,不是为了父亲,父亲就憨憨的笑。多少年之后,仍然记得当初父亲那一声“小四”,就是他对母亲爱情的见证,即保住了男子汉的尊严,又恰到好处的表达了他对母亲的爱恋。
中国农村的爱情是质朴的,往往一个习惯性的动作---烈日下取下袖中的汗巾为对方怜惜的擦汗,一定胜过现在七夕节情人鲜花的芬芳,德芙巧克力的浓香。只不过随着时代的变迁,表达爱情的方式会千姿百态,但是,爱情的内涵是永远不会改变---高尚、纯洁、华美、迷人。一旦这些都不复拥有,你也就亵渎了爱情。
年年七夕,年年落雨,是为董郎的痴情,还是为织女的执著?
-全文完-
▷ 进入点衣花雨斜阳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