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关注“事情的另一面”明镜亦非台

发表于-2007年08月22日 晚上9:24评论-1条

近日从报上获悉,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发出通知,要求对历年来的“计划生育”标语进行一次集中清理。好奇之余,遂上网翻出一些杀气腾腾且颇具特色的标语来,最典型的主要有:“打出来!压出来!流出来!就是不能生出来!”“该流不流,扒房牵牛!”

于是,我突然想到,作为实行了四分之一世纪的计划生育国策,在肯定其少生三亿人、大大缓解人口压力、发展压力的主流的前提下,是否也到了该思虑另一面的时候了呢?我自然承认自己的井底之蛙眼界,故而要捣腾的,也就几个斑点几个疑问而已。倘有幸“窥一斑而见全豹”,则不胜荣幸,甚至要“歌以咏志”了。

亲情——关于“小皇帝”、“小太阳”的说法,对于独生子女而言,已然老旧不堪。也许,在旁人看起来,他们集万千宠爱于一身,是天之骄子,幸福得就像花儿一般。然而,在物质独家拥有的同时,他们却失去了由兄弟姐妹所累积起来的那种自发的情感磁场,其内心的孤独感也许会伴着他们独自行走很远很远。“不要和陌生人说话,那我们又和谁说话呢?”“我仿佛被四面的高墙所包围,能见的,仅仅是院角一方的天空。”种种困惑,谁又能保证不会成为社会问题?一次讲座上,某位专家曾不无幽默地说“若干年后,兄弟姐妹将会成为社会学试卷中的一道名词解释题”。假如成真,该幽默又将何其黑色!

谦让——“都给你了,我怎么办?”“空调对着你,我不热么?”“不行,这个一定要给我!”当下,此种语言从独生子女的口中冒出来,再也正常不过。什么都以自我为中心,很少能够顾及他人的感受,已越来越普遍,做大谦让、做小敬老的意识荡然无存。家庭如此,走上社会也会这样:学校学习时轻不得重不得,老师只能夸赞和表扬,拒绝批评,稍受惩戒,便会形成小小心灵遭受严重创伤的幻觉,心理素质严重低下;求职大大咧咧,总以为一切为我所备,很难接受失败或遭受冷遇的现实;与人交往多考虑自身得失,行使利益至上主义。近些年来,因迟到不能进入考场、受到严厉批评、一言不合、家人不满足其需要等等而做出极端举动的事件越来越多,追根究底起来,独生环境下养成的缺少谦让精神、不能面对困难是一个重要原因。

赡养——在家庭结构尚处于良性的菱形阶段时,独生子女是相当阳光也相当灿烂的,很多卓有成效的社会活动就依托于这种结构,“携手1+6,xx进万家”渐渐成为一个系列。然而,随着老龄化时代由“狼来了”升格为“与狼共舞”,家庭结构也展拓为倒三角形,“1”如何供养“6”、赡养“6”就变得异常沉重。也许从理论上讲,可以把“6”推向社会,通过养老保险实现社会化保障,但庞大的资金积聚如何一以贯之,又如何确保资金运行过程中的安全,又无法不让人关注。毕竟,近几年发生的一连串的社保基金案,让人不敢掉以轻心。因此,几乎可以预见,在“1”与“6”的关系问题上,传统的赡养义务、孝道伦理仍将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是,则今天的“小太阳”,将会因不堪能量重负而成为明天的“废太阳”,不再发光发热。

教育——论及当今教育,专家总要痛心疾首,发出诸多“救救孩子”的呼吁。他们也会提出许多疑问:为什么素质了多年,“减负”了多年,学生们的负担却越来越重?为什么各类培训班、兴趣班、提高班如雨后春笋般林立,生命力会如此旺盛?为什么“因噎废食”、“一人感冒全体吃药”的怪象得以披上“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外衣,在学校教育管理活动中如此有效?即便很多成年人回忆起来,也总是一边把子女牢牢束缚在固定的半径,一边深情怀念当年掏鸟窝、摸螺蛳、看露天电影的快乐日子。症结何在?某学者分析说,定位错误所致:中国人——精英教育,追求“出人头地”、“超凡脱俗”;西方人——大众教育,讲求“自食其力、有所发展”。但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说法由来已久,也有“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之谓,为何到现在教育缺失特别明显呢?这其中,独生子女的因素不可忽视:你承载了整个家庭的希望和未来,不给你压力又给谁呢?不像过去,兄弟姐妹多人,西方不亮东方亮,期望值也能得到分解。可见,要论说教育弊端,除了社会价值观念、传统道德导向外,还应考虑特定背景。

想完独生子女,我接着疑惑:

“当今条件好了,道路硬化遍及角角落落,一直延伸到山坞旮旯。以后,恐怕连野猪、兔子都要走在水泥路上呢。”面对这样的宣传,我一方面对人类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大幅度提高由衷敬佩,对富裕祥和的田园生活充满向往,另一方面却又不合时宜地想到几个问题:不走山间小道的野猪还叫野猪么?倘若仅仅为了让动物行走方便而硬化道路是否过于奢侈?水泥铺天盖地与气温逐年上升有无必然联系?什么时候道路泥化会成为考核干部政绩的指标?

“车到山前必有路,船到桥头自然直,到时一切都会有解决之策的。”站在哲学的高度,我不得不承认自己的杞人忧天。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明镜亦非台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审核:康慨 | 荐/文清推荐:
☆ 编辑点评 ☆
文若书点评:

计划生育的国策,导致独生子女的大量出现。独生子女又导致对孩子教育的过度宠爱,过度宠爱,最后导致社会的问题。。。这些连锁反应,已经没法控制。
我们都在观望等待中。

文章评论共[1]个
文清-评论

今天的独生子女的“明天”,未必无忧。期待更多首发文章,问好!at:2007年08月23日 中午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