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文人的名士情结拜雪

发表于-2007年08月27日 上午11:58评论-1条

自古才子多风流,“才子”“读书人”应该是文人之于古代的一种诠释吧!现如今,文人,因其丰富浑厚的文学艺术涵养而为人所称赞、羡慕,有些年轻人甚至早就对这文坛所特有的“专有名词”之主顶礼膜拜。

然而,这风流倜傥,多情感性的特殊群体又因其特殊的历史和时代背景而烙上了某些并不为人知的硬伤。

大凡文人,多有名士情节,这是古代中国士大夫文化的遗留。众所周知,中国古代选官实行科举制,利用科举考试选拔有知识的文人为官,文人也便因此登入上流社会。

中国古代为官者多娶有三妻四妾,即使为官清廉的清朝大学士刘墉也不例外,风流多情的才子纪晓岚更是风雨吹来欲满楼,这就是古代所谓的一夫多妻制。

当然,这种一夫多妻制在古代是允许的,它有立法的保障。然而,说白了,这种一夫多妻制,乃是古代文人的一种妓女情结,嫖客心理。因为,感性风流多情的文人是善变的,他们虽迂腐木讷,可"书中自有颜如玉"的文化影响,使得他们向往书中香艳淫*的病态生活,知识对他们来说无疑又是猎艳的最佳筹码,他们像欣赏美文一样欣赏美丽的女子.然而,古代为官者是不能乱到青楼、妓院这样的风月场所的,文人尤其因自命清高而避之愈远。

虽然,“青楼梦好,难复深情”,但文人又是聪明的,纳妾,将自己喜欢的若干女子娶进府第,便可“永复深情”。这样以来,他们不仅解开了心中的妓女情结,而且又使这一切合法化,由嫖客转为纳妾,可谓天衣无缝。然而,古代文人的妓女情结也便暴露无疑了。

到了当代,一夫多妻制被废除了,从而确定了法定的一夫一妻制。然而,经历了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中国文人,虽然在文字技法与表达方式上有了很大改变,骨子里却仍然存着名士情结。于是便有了三年灾难之际,贺敬之却南游西湖,渔歌唱晚的病态写真。

十年文革的高压政策虽然使得文人的这种名士情结受到了极大的压抑。然而,文革过后,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里,中国文人的名士情结得到了最大程度的爆发,物欲横溜的当代更是愈演愈烈。

在物质高度发展的当代,文化显得格外重要和吸引人,文人深知此道。虽然,一夫多妻制被废除了,可文人的妓女情结仍没有打开,他们急切地寻求一种打开这种情结的钥匙。于是,婚外恋、第三者、小秘等诱人的字眼便堂而皇之地登入历史的舞台。或许,文人并不是这些诱人字眼的始作俑者,可文人终在此演化中起到了相当重要的角色。他们靠着当代极为缺乏和需要的文学涵养和品位吸引了众多婚姻或者恋爱之外的佳人的以身相许。从而也为文人的妓女情结找到了一把冠冕堂皇的钥匙。

其实,这种名士情结,不仅表现在文人的日常生活之中,文人的作品也不乏名士情结,散文应该说是最为突出的一种文体。

从古代华丽香艳的骈文、赋,到近代辞藻华丽的散文,散文虽然在文字表达上有了些改观之外,其香艳淫*的本质并没有多大改变。

提到散文,不得不提到当代文坛所认可的散文大家朱自清和俞平伯。对于他们的散文,我比较倾向于小说《欢喜佛》中主人公的精辟观点,“朱自清的散文,华丽而浅,是老小儿说童子话,卖乖,做作。而俞平伯的散文,朴实而涩,是迂夫子偏说世故语,不隔,也隔。总之,都是些小家骈俪,不经事,不入事,于事无补。”

至于二人的同题名篇《浆声灯影里的秦淮河》,主人公认为,“这两篇文字所叙所状都是他们意象中的秦淮河,跟特有的风物和历史无关;起情思之绮,其词句之艳,非内韵之美,而是表达一种对香艳淫*的病态生活的向往,是典型的名士情结,准确地说,是对良妇的厌弃,对妓女的献身,说白了,是妓女情结,是嫖客心理。”

当然,这种名士情结,并不为中国所独有,外国文人同样也存有名士情结。英国大诗人拜伦,以身反抗侵略,殉身希腊,高贵的人格为后人所敬仰,但同时,他却与自己的姐姐谱就了一曲爱情的绝唱;德国大文豪歌德,暮年垂老之际,一边捍卫着魏玛王国最崇高的道德礼教,一边却把满头银发飘絮的头颅伸进了十六岁少女的胸口,啜饮乳香;俄国“文学之父”普希金,在讴歌大海纯洁伟岸的同时,却将一双大手伸进了另一个女人的衣裙。还有雨果、萨特、司汤达……

也许,文学是表达生命体验,描绘心灵空间的,道德伦理并不是它最重要的捍卫职责,它最根本的职能是最大限度地揭开生命无限的空间以及生存和精神的可能性。然而,文品和人品的一致,却应该是文人不懈的追求。虽然,时下“身体写作”“性写作”日益盛行,然而在将逝之际,巴金不也用血写下了“把心交给读者”的沉重良知吗?

名士情结,不只是文人的一种硬伤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拜雪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审核:小萍
☆ 编辑点评 ☆
小萍点评:

古今文人们为了名士情结附庸风雅,尽显风流,在女人身上开发灵感。是文学的最终目的吗?

文章评论共[1]个
文清-评论

朋友晚上好!期待您更多首发文章。at:2007年08月28日 晚上1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