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都是感情动物,而“恨”就是人的其中一种可怕又不可怕的感情。我们都不可否认,在某种程度上,都恨过别人,都释放过自己。而“恨”是什么?大家都知道它的含义,也都体验过“恨”的滋味。可人们未必能够领悟“恨”的真谛
“恨“有好坏之分。首先是对自己,如果我们对自身的错误采取过分悔恨的态度,不能从“恨”中走出来,不愿积极地补救错误,在悔恨中度过碌碌无为的一生,那么毫无异义,这种“恨”是坏的、消极的,是不值得提倡的。而有积极意义的“恨”便截然不同,它是一种对自身短暂的痛恨,以及在“恨”中做自我反省,在对错误事件的追溯中给自己上了一节收获颇丰的“心灵的教育课”,也因此而得到了解脱。这种“恨”是值得提倡的!
而因别人的错误而引发的仇恨与报复行动,最可能把两个有矛盾的人都毁灭。这种“恨”极其可怕。我们可以想象,一个人因“恨”而失去了理智后的荒唐行为。但如果“恨”的承受者能够换一种角度思考问题,认识到“恨”一个人,除了增添心灵的负担,别无他用,而是用宽容浇灭心中的恨火,不让恨火越烧越旺,把对方也把自己推向毁灭的边缘,那么就皆大欢喜了。我记得有位名人说过,宽容所产生的道德的震动,比恨以及责罚所产生的震动要强烈得多。我相信,任何人的心中都有一颗“善”的种子,只是因某种原因,有的人那颗“善”的种子不能生根发芽,旺盛生长。那么,外界对他们的“错”采取宽容与爱的措施,是最能催化他被压抑着的“善”的种子的,也最能感化和改造一个人。“爱”以及真诚的帮助有利于重新塑造灵魂,升华思想。而把“恨”转化为“爱”的人更是得到了心灵的满足,精神的愉悦,也感到莫大的骄傲,因为他是在解脱自己,拯救别人,甚至是在改变世界。
对别人的“恨”,让世界充满罪恶,给生活带来困扰;而爱与宽容却可以让世界充满阳光,充满欢声笑语。为了给人类一方生活的净土,一泓心灵的清泉,请把“恨”转化为宽容与爱!
-全文完-
▷ 进入一缕炊烟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