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传统文化:复辟还是发扬水妖的绿发

发表于-2007年09月10日 下午3:18评论-4条

这样一个话题本来是不想写出来的,为的是怕被围攻,然而有人定要说“写现代诗的人,很少人可以写古诗词,但学古诗词的人,却可以写出好的现代诗来”,我迫不得已要出来辩驳一下了。

事情缘起于我的一组新诗在心路遭到一个古诗词编辑的退稿,我先把原诗贴于此处:

《步王维诗意》

a、鸟鸣涧 

■人闲桂花落

麦囤长在秋天身上/像一对傲人的乳峰/一不留神/金灿灿的乳汁/就哗哗地流了出来

不管你信不信/乳汁也会醉人/偷喝得酩酊大醉的大地/任凭无人管教的桂花/画了个大麻脸

■夜静春山空

乍暖还寒时分/幽人披一件瀣露起夜/便壶正睡得迷糊/脚下一个绊算/四面山谷/便响起了/雷鸣般的泉声

■月出惊山鸟

山们刚发了套绒布制服/淘气的小鸟/趁大家熟睡的当儿/在上面搭了个窝/躲在云彩背后偷看的月亮/猛地跳了出来/把它吓个半死

■时鸣春涧中

花容失色的小鸟/一路数落个不停/涧水藏在暗处/早把它的怨言/全部录制了下来/用来向月亮/打小报告

b、山中送别

■山中相送罢

一个人从外面回来/天一下子高了好远/空出半边的道路/一直没有被填满

幽人一步步丈量着/回家的路程/这条熟悉的山路/怎么越走越长了呢

■日暮掩柴扉

像个害羞的新嫁娘/一吃过晚饭/就把候在门口/等着听房的夕阳/推了出去/无奈的夕阳/用满腔怒火/一点一点溶化掉/归鸦的翅膀/夕阳不知道/屋子里的温度/比外面降得更快

■春草明年绿

被放飞的春天/线还攥在手里吗/远嫁的桃花/还会不会回娘家/嫩绿的草叶上/谁会最先留下屐痕

明年呀/像一幅遥远的淡彩画/只有那条风湿的腿/确实预感到疼

■王孙归不归

一片月光/循着琴声来访/在对面枯坐了半夜/没有发表意见

你要再不来/我这张琴就要摔了啊

编辑建安风骨的退稿意见如下:

修改意见:晦涩的意象、混乱的叙述,使全组诗笼罩着一种古怪难解的气氛。如此调侃古人名诗名句,实无趣味。请诗人修改后再投来。

大家看明白了吧?这组诗晦涩吗?混乱吗?古怪难解吗?我相信大多数新诗作者都不会有这种认识,只有全然不懂新诗为何物的人才说得出这样的话来,同时也只有一个拘泥不化毫无趣味的人才会把这种写法当成无聊的调侃。

很不幸的是,这个人是个古诗词作者。其实一个人愿意用什么体裁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是完全自由的,但是你偏要跨行来对其他文体进行漫无边际的指责,那只能证明你缺乏自知之明。

但更奇怪的是,居然就有人替他打抱不平了,说“写古诗的不可以审新诗么?”

道理我上面已经说清,可不可以审,不是看你主攻什么,而是看你有没有能力对别种文体进行审核。

然后便引出了文章开头的那句话。

这个我的确得辩驳辩驳,不为今日事,但为昔时因。就我进入文学网站论坛两年以来所认识和看到的人来看,以古诗词为主的我还没见几个写新诗写得像样的。即便有例外,那是人家全面发展,不唯古诗是举。但古诗词作为中国历代教学中的一项基本内容,如果忽略格律的话,几乎凡是读书人都能写古诗词,因为古诗词已经有了相对固定的表情达意模式,它的各种喻体和手法,早在数百甚至上千年前已经定型。

但对于新诗的解读,就算是写新诗的,水平稍低的也未必能读得透。新诗没有古诗那样漫长的教学过程和写作经验,同时其不断发展更新的诗歌理念和表现方式也造成了它的曲高和寡。可以稍微夸张点说,古诗词至今已经成为一种大众文化,而新诗,还依然呆在贵族的沙龙里居高不下。

其实我并不排斥古诗,从两、三岁识字伊始我就对李杜充满敬意,直到现在也许还有将来,我仍然会把他们当成我们民族精神的脊梁、文化的顶峰。然而作为从来缺乏自身内在推动力的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要组成部分的古诗,也同样面临着在改朝换代中退居后台的命运。近体诗至唐为盛,词至宋而兴,其间产生了多少世界级的巨匠?然而到了元代,却通通得给折子戏让路。这种现象充分证明了传统文化缺少发展变化,到达一定程度终将难以为继的惰性。试想一下,从诗经到楚辞,从古诗十九首到唐代律绝,从长短句到元曲,除了一些很表面的形制上的变化外,在根本性的意识形态、思维方式、表现技巧上面,两千多年里,中国诗歌改变了多少?

连在同为农业社会的封建时代中,都不得不时常更新写作形式以保持文学的鲜活,我们怎能期待古诗词能够担负起表现从思维方式到社会生活都发生了翻天覆地变化的工业时代的重任呢?

作为一种曾经渗透到国人血液中,产生了无数经典的文体,古诗词在今天虽然不可能成为当前的主流文学体裁,但要写写也无妨,就像书法、昆曲等艺术形式,虽然其实用价值随着社会变革和科技发展而渐渐丧失,却不妨碍它们作为一种艺术品供人观赏把玩的功能。只是没想到的是,很多人由此而走入了一条闭关自守、妄自尊大的死胡同,不但梦想复辟古诗词的至尊地位,还企图以此扫除其他文学样式,这样的人,即使他们是80、90后出生的人,我也只能称他们为遗少了。

通过跟很多古诗词写手的接触,我发现他们大多食古不化,在文学主张和理念上完全跟不上时代,成天只知道把千多年前的老祖宗搬出来压人。我曾不止一次听到他们狂妄地说:外国根本没有什么文学,但丁、歌德、托尔斯泰他们拿到中国来,顶多就是个二流水平,甚至还有人死不承认中国足球技不如人。也只有死守传统文化不放的人才能说出这样犯浑的话来。

当然,作为中世纪世界文学中一支优良品种的中国古诗,如果就此被束之高阁,也的确可惜。关键是我们该如何来继承才能使它在新时代依然发挥作用。我一直在想,西方文学固然远远走在我们前面,特别是在技巧的推陈出新和直指事物内核的思想深度,以及从文艺复兴以来逐步成为文学最重要任务的人文关怀精神,但世界各民族之间始终存在着迥然的文化血脉,我们不可能对其全盘照搬,我们能借鉴的,是它的方法,但气质,必须扎根在中国这块积淀深厚的土壤之上。在这个前提上来看待古诗词,它既不可能成为古诗爱好者用以“复辟”的玉玺,也不是部分现代文学践行者眼里的老古董。它在历经数千年之后依然大有潜力可挖,只是看我们如何去发现新的意义。

所以我认为,古诗词本来是个好东西,但再好的东西,到了该隐退的时候,还是不要再跑到前台来争抢露脸的机会。《神鞭》中有句台词是:“辫剪了,神留着”,这是什么意思?其实是冯骥才借傻二之口说明了这样一个道理:“祖宗的东西再好,该割的时候就得割。”只有保持着革新和进取的时代精神,才是真文人对本民族文化负责的态度。一味抱着那些僵死的形式不放,对其他文化载体拒绝认同的,终究走不出固步自封的圈子。对于上面那位编辑,我感到很遗憾,他的评语透露出他只是一个不仅不愿接受自身理解能力之外的东西,还要用过时的眼光来要求新生事物的抱残守缺者。

九月十日十五点十分草就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水妖的绿发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 编辑点评 ☆
康慨点评:

我是杂文编辑,不敢评你的诗。说说我对文章的感想。
你的观点不敢苟同。古典诗词应该引退吗?没有生命力了吗?
古典文艺都是定了型的,正因如此,我们才把古典文艺传承下来,
以免失传。按你说法,京剧也该引退了,国家不该化大力气培养继承人。
你的题目“复辟”,就知道你对传统文化的心态,你比全盘西化的人还要极端。

心海岸边点评:

好问题!想不到昨晚一番唇枪舌战,倒弄出了这篇好文。上面的诗,我曾经评过,就不一一再赘述了。君言除去格律,任谁都可以写好古诗词,这个可是歪理。暂且不再争论。任一种文体都必定有它自己的特色。新诗是,古诗词也是。几千年积淀的传统文化底蕴,让古诗词至盛行。其实,任何一种文体都不具备单一至尊到可以扫除别样文体的能力。不管当今文学走向如何,每一种文体仍留着它应有的地位。后人要做的,当是继承并发扬,取精弃粕。(复辟,那是从何说起?)希望人们在接受新事物的时候,尚有容旧的雅量。

文章评论共[4]个
水妖的绿发-评论

什么理解能力啊。要比传统文化是吧,尽管放马过来。
  【水妖的绿发 回复】:对于康慨的点评,我有理由不予理睬,出于礼貌还是回复一下。康慨从我文中看出的是我对于传统文化的排挤,甚至是封杀,潜意识里说不定会认为我在传统文化上无甚建树——既然比全盘西化更极端,想必我也绝不会对国产文化上有甚兴趣。
我想说的是,即使是此文中的焦点古诗词,我也并非没有写过,但我不屑于亦步亦趋地在格律、平仄等方面继承诗词,在十六岁之前就放弃了古诗词写作,因为那样做不是传承,更不是弘扬,而是复制。康慨认为古诗词还有生命力,请问当代写古诗词的除了老年人在大政方针上的响亮口号和年轻人在风花雪月上的仿古模旧,有几首反映出纷繁多变的现实生活?有几首又能深入当代人的内心深层,表现他们的爱与恨、焦虑与迷惘,有几首又能承担起人类精神指归的责任? [2007-9-10 23:30:48]
  【水妖的绿发 回复】:可以毫不客气地说,我虽非国学专家,但对于传统文化(不像某些人仅仅局限于诗词写作)的涉猎和彻悟,也非一般人所能及,就说对于京剧的爱好和认识,你敢保证你比我深吗?我之所以抬出这番观点,正是因为在对中华文明以及世界文明进行了纵向的溯源和横向的比较后得出的结论。那些认为古典文化还应在一个全新时代占据重要位置的,我只能说在他们的字典里没有创造、革新、进步和发展这些字眼,至于某些断章取义的人,我得向他们说声抱歉,无意识间拉大了双方思想和文化素质的距离,这其实非我所愿。
打个比方说,书法是不是国粹?它在当代还有多少概率能应用在日常生活中呢?好像只有题词、招牌、广告、书名、春联等等场合还在应用吧,这些用途说到底只是个视角效应和表面工程,在更为广阔而实际的空间它还有多少出镜率?
古诗词的现状也概同此理,上面已经说清,不再赘述。 [2007-9-10 23:46:12]
  【心海岸边 回复】:累了不?给你来杯铁观音。心平气和之后。继续。 [2007-9-11 0:06:27]
  【康慨 回复】:先回敬你一盏茶。长文拜读。你虽然不是全然扼杀古文化,只是叫它让出地盘给新兴文学,不要占据重要位置。事实上现在90%以上的文化地盘不都是新时代文化占领了吗?你的观点是“实用论”,认为古典文化的作用只是当个摆设,做个展览品供人观赏,没有实用价值。要知道,任何民族的文化,是无法离开它的文化传统而独自存在的。没有古典文化,也就没有现代文化。
一个时代形成一个时代的知识共识,一旦社会的整体语境发生变化,古典文化的“知识共识”就会迎来它的“死亡”,这是自然规律。打个比方吧,我们用了几千年的笔,近10余年以键盘替代,几乎不用了。但你能说笔就再也没有什么重要作用了吗?
我们发扬古典文化,但不是从形式上刻意模仿,那是没有意义的。我们发扬古典文化,挖掘它的精髓,就是为现代文化所用。我重视古文,但我不用文言文写杂文,但用白话文写的杂文里,很多精辟词语都是从古文词里来的。我想写诗也是这样。
对古典文化要抱敬畏之心,而不是鄙视,不屑一顾的轻视心态。正是因为有太多的人对古典文化不以为然,很多古典文化已濒临灭绝,国家下那么大的力量来抢救不是作为玩偶供人赏玩的。优秀的古典文化永远都不会消亡。 [2007-9-11 9:31:39]at:2007年09月10日 下午4:18

子颖-评论

好主题,好文笔。
  【水妖的绿发 回复】:谢谢,欢迎参与讨论。 [2007-9-11 1:49:22]at:2007年09月10日 晚上7:10

无缘牵手-评论

文章的观点,确实可以值得争议一下。
  【水妖的绿发 回复】:“可以值得”,确实可以值得啊。嘿嘿。 [2007-9-15 17:10:06]at:2007年09月10日 晚上9:31

心海岸边-评论

我这个点评可是没单指任何人,虽有赞有弹,却是不偏不坦。我也希望你也公正一点。贪新厌旧不会是优点。。。
  【水妖的绿发 回复】:是我要打 倒古诗词吗?我文中说过,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表达方式,正如宋朝人喜欢自称“洒家”,近代人称“吾辈”,现代人直称“我”,而当代年轻人则“偶”啊“俺”啊五花八门。
不能否认,纸面文字是一种文化,口语也是一种文化,二者有着原生性与艺术化的区分,高雅与俚俗的区分但在同一时代中,它们没有脱离当前时代而呈现出本质上的区别,但是在不同时代,这个规则就统一失去了效力,你能想象在“偶”时代大家可以用古文写信吗?显然是不行的,同样,你能用比兴和拗救等手法来表现诸多丑恶、荒诞的东西吗?说实话,这样的题材在古诗中不是没有,但力度显然远远不够。
所以说,古典文化之衰落是一种历史发展的必然,不用人去打 倒它,就像在元明清一统天下的昆曲到了近代,终究得让位于京剧,而作为国粹的京剧,现在也基本上成为了展品,可以供人观赏,但在现实面前一言不发。 [2007-9-11 0:25:32]
  【风剑心 回复】:竖子!不足与尔为谋也 [2007-9-11 10:32:03]
  【水妖的绿发 回复】:没请你相商呀。 [2007-9-11 10:54:35]at:2007年09月10日 晚上1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