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黎明李木一言

发表于-2007年09月14日 早上8:04评论-0条

面对一抹曙光 

我想放声歌唱 

但不知该怎样 

放歌 

静穆的山峦 

正是旋律流淌 

独守一片天空 

捋一把朝霞红 

仅一缕 

却不知道该用什么 

填补那个空洞 

晨风给我一个飞吻 

潮湿而又清香 

透着情人的气息 

多么调皮的情人! 

画眉,多么入时的歌手! 

山里埋藏的一颗火热 

怎能禁得起你的挑逗 

一张脸儿已在山梁红透 

檐脚的雏鸽挣脱缠绵的梦呓 

一对洁白的翅膀 

从屋脊处开始煽动 

宁静的天空 天空 

是什么在潮涌 翻滚一片绯红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李木一言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审核:杜波
☆ 编辑点评 ☆
杜波点评:

【关于诗歌的分行】
         
         
   我在审核稿件的过程中也发现这样的问题,诗歌没有很好的分段列行,第一是作者不熟悉排版的顺序,第二是作者根本就没有分开段序;这样不仅降低诗歌的阅读感而且让编辑和读者读起来很累,那么就这个问题我就将转载诗歌中的分行(本段节选自《怎样写诗歌中》的一个标题)
         
   诗歌的分行——新诗没有古诗词的固定音乐规定,引进西方分行,加强节奏感和旋律感以达到音乐性的效果。 
         
1、分行适应诗情而长短、疏密、参差。诗行遵从诗歌内在律--情绪节奏,其外形是将内心情绪视觉化展示出来的结构形式。惠特曼表现开国时开拓豪放、自由浪漫的情感,诗行很长,犹如新大陆疆界的广阔苍茫。马雅可夫斯基表现了十月革命的剧变,诗行呈现楼梯形,起伏大,参差不齐。 
2、诗行运用省略、跳跃,随意性较大,产生新的结构意义。如上下诗行并置产生新意:“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3、分行把视觉间隔化为听觉间隔,显示节奏。这是在阅读中产生的效果。连在一起读就无法显示节奏。 
4、分行引起审美注意,让人用诗的心理来欣赏。

          
要求: 
1、注意行与行有机组合。关键是跨行--一句话占两行以上。这是为了让人停顿,集中注意力去欣赏下一行--强调最有价值、最光彩的语言。 
2、分行是发展变化的,应有独创性。如传统的情绪图案,变为象形图案和会意图案。 
3、分行更重视诗的视觉效果,从“听觉艺术”变为“视觉艺术”。这是因为新诗内在的复杂性和多层性,难以直接通过朗诵来表达,只能用文字排列来保持诗意。卡勒(美)认为,一段文字是否是诗,未必取决于语言本身,而是取决于文字排列即视觉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