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写诗随笔朱文科

发表于-2007年09月24日 下午4:51评论-25条

谈起写诗,我还是半桶水。虽然近几年来,我已经写了不少的诗,在各级报刊发表的也有近两百首,但越写得多越觉得诗歌难写。诗之途乃是泥泞路,诗歌是激情的产物,诗人不是人人能做的。我以为一个人要写诗,起码要具备四个条件:一要有才气天赋,二要有激情和灵感,三要有艺术的审美视觉,四要有超乎寻常的敏感,善于在平常的东西中发现真善美的所在。缺此四项,建议你别写诗。

很多人以为,在文学四大文体里,写诗最容易,把漂亮的辞藻打乱,然后将方块字砌集起来,一去麻将的法则,先洗牌,再垒垛,最后就看手气和运气,弄得好,清一色,海底捞月,大叫一声:符了!这实在是对神圣诗歌的误解。今年3月22日《南方都市报》副刊发表了一组诗,其中有一首《下班》,感觉莫名其妙,味同嚼蜡,全诗如下:“晚上十一点多/在开始安静下来的城市里/人行道上的下班者显得特别多/她们都特别匆忙/匆匆拐进大厦入口”不知是我对诗歌欣赏水平差还是怎么的,总觉得这短短五行,读后既不能引起人的联想,也不能给人以美的感觉,可以说是毫无内涵。这样“不知所云”的诗歌,在网络上有很多。

纵观当今诗坛,一面是写诗的越来越多,特别是网络文学的兴起,使走向低谷的诗歌呈现繁荣态势,另一面是读诗的越来越少,官方诗歌刊物发行很不景气。究其原因,主要是诗歌在脱离平民大众,走向贵族化,诗歌越来越难读懂。实在是我们这个诗歌国度的悲哀。众所周知,诗歌起源于原始人的劳动生活,诗歌的本质应该是为最广大的劳动大众服务,而不是局限于小圈子写作,自娱自乐,互相吹捧。诗歌抛弃了生活,抛弃了人民,抛弃了劳动,就是抛弃了自己。无论你的语言如何瑰丽,你的意象如何奇特,你的手法如何新颖,你的思想如何先锋,只要你的作品让劳动大众(主体是初中文化水平)读几遍甚至读十几遍也不明白你表达的意思,我认为你的诗歌算不得好诗。为什么唐诗宋词能脍炙人口、流传至今?就是因为老百姓读得懂。好诗的标准是朴实、真挚、清新、匀称、易懂。

所谓朴实,就是诗歌风格要质朴,语言纯净,明白如话却内涵丰富。最朴实的东西才是最有价值的。请看诗人王豪鸣的《红薯》:“我听见地下/长满了拳头”,短短两句,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与哲理意蕴。红薯,朴实而品高,生于泥土却具有顽强生命力。该诗其实道出了诗人、作家的本质:扎根泥土,从朴素的生活中挖掘美的东西。

所谓真挚,就是诗人感情要真诚浓郁,发自内心对生活的爱和对美的赞歌。诗歌是人类的情感之花、灵魂之声,是个人独特情感的宣泄,诗人必须说真话抒真情,不无病呻吟,这样才能打动读者。我最近在《湘北文学》发表了一组诗,其中一首《母亲,天堂里有豌豆花吗》,引起读者好评。有几位读者打电话说想哭(全诗见我的博客http://blog·sina·com·cn/zwk1119)其实这首诗的语言还欠洗练,之所以能感动读者,就是因为浓郁的感情。

所谓清新,就是诗的语言要清新淡雅、平淡自然,不落俗套,不为赋新词强说愁。比如,湖南诗人吕宗林先生的《春天篱笆上的歌谣》:“是我的乡村小妹妹唱出来的/春天篱笆上的歌谣/带着紫云英的野味/和泥土苏醒过来的香味/木讷的丘陵于是有了延伸的冲动”,诗歌的语言清新而富有张力,写出了对于乡土生活深刻的眷恋。

所谓匀称,就是诗歌的韵律美,它不只是句子长短上的一致,而且也体现在情感分量上,这样就不会造成架子整齐好看而内容贫乏的空壳子。现在很多写诗者以为诗歌不需要讲究韵律美了,自由诗就是可以随心所欲码字,同一首诗,不押韵也算了,长短悬殊很大,长的二十多字,短的才两三个字,缺乏整体匀称。我认为,当代诗歌读者虽然已经不再要求诗歌的可朗诵性,类似于郭小川《甘蔗林-青纱帐》那样激情澎湃琅琅上口的诗作,也已成为诗歌史上辉煌的过去,但对诗歌韵律的要求却丝毫没有降低。现代诗歌的韵律并非像古体诗那样要求具备压韵、对仗、对偶等修辞手段,而是需要诗句与诗句之间,段落与段落之间的上下转承和前后呼应,特别是意境的前呼后应更是体现诗歌韵律美的重点。湖南诗人郭密林的《奶奶好丑》就是一首语言朴实、清新自然、情感真挚而且匀称的好诗。“奶奶好丑/浑身刮瘦/黄黄一双眼/如腌了两坛子酸菜/酸甜苦辣——满肚/两颗门牙硬硬/脸皮干皱/是一块风风雨雨搓不烂的布/手上筋鼓鼓/小小两只脚/一步一摇一摇一步”“八十多岁的老婆婆/手也舞,脚也舞/两根骨头在抖/奶奶好丑”。该诗正是以真情作雕刀,从细节入手,用朴实的风格,优美的旋律雕刻出奶奶生动感人的形象。

所谓易懂,就是含而不露,隐而不晦。我发现不管是哪个诗歌刊物还是诗歌论坛,大量诗歌作品几乎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不能一下子让读者读明白。特别是有些网站的加精诗歌,往往是不管你怎么读,都晦涩得让人难以理解。对这样的精品,我常常困惑地问:当代诗歌怎么了?当代诗人怎么了?其实古代诗人一直是批评晦涩的。白居易写诗,常常先念给老婆婆听,修改到老婆婆听懂为止。当代某些人以为读不懂的诗才是高水平的好诗,实在是可笑的。我是主张诗歌首先要能读懂的,当然不一定太容易懂,但起码也要能让一个中等文化的人看几遍就明白意思吧。

可喜的是,在官方刊物读者群流失严重、我国诗歌陷入低谷的情况下,近几年来,一些民间诗刊物却异军突起,拥有越来越多的读者。如衡阳市回雁诗社主办《湖南诗人》、《网络微型诗》就是成功的典范。该刊聚集了一大批优秀的民间诗人,他们扎根土地,默默耕耘,诗风纯朴,赢得了广大读者的喜爱。“在他们黄牛般耕耘的脊背上,我看到新诗最美丽的春天!”(郭密林语)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朱文科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 编辑点评 ☆
鲁速点评:

现代诗目前走向了三个极端,一是诗歌写得晦涩难懂;一是太直白了,如作者所举例子《下班》诗;一是诗歌语言太粗俗了。作者结合自己写诗歌的经验,提出了评价诗歌的五个标准,即“朴实、真挚、清新、匀称、易懂。”我认为不失为一种可行的标准,赞同,希望写诗的文友们借鉴。

文章评论共[25]个
柴立中-评论

感情要真挚,无论喜怒;形象要饱满,无论美丑。至于朴实、清新等,是风格问题,理应各从所好。“匀称”云云,不得一律,总以辞达为高。“诗无达诂”,易懂的标准也不好定,所谓“仁者见之谓之仁,智者见之谓之智”。at:2007年09月24日 晚上8:19

孤行者-评论

我是不久才写现代诗的,好爱,可是火力很差,呵呵!你的文采我很欣赏,讨教啦!at:2007年09月24日 晚上8:36

小萍-评论

文章很认真的分析了诗歌的写作的技巧和发展趋势。
诗歌做为一种情感的文学体裁,它以抒情的方式,高度凝练,集中地反映现实生活,用丰富的想象抒发作者丰富的情感思想,并具有一定的艺术欣赏力和价值。
而现在有很多的所谓诗歌却违背这条原则。
at:2007年09月24日 晚上8:38

冬曰-评论

  文中所述观点认同,但皆是作诗的基本要求.作为标准尚待商榷.另深有同感,当今诗作之乎者也.闭门造车.故做高深.无病[**]者多.此风似为病态.个人愚见,不可助长之.at:2007年09月24日 晚上9:26

舍郎-评论

好诗的标准是朴实、真挚、清新、匀称、易懂。热烈赞同作者的观点,学习了!
如今现在有些现代诗,似乎是越乱七八糟越让人一头雾水看不懂,就自认为是好诗,这无疑是一种文化诈骗犯的行为来欺骗读者!这也主要是现代诗没有象古典诗词那样有一定的规范和格律来约束。

  【水妖的绿发 回复】:诗歌的好坏,从来不以懂与不懂为标准,就像散文叙述的华美与简朴,其实也很难说谁更优异,关键在于具体作品的质量。并且所谓不懂,多数也是相对的,真正完全没人能懂的,那不是诗,是谵语。问好舍郎。 [2007-9-27 3:07:16]at:2007年09月24日 晚上9:45

高野-评论

诗有各种各样的触角和各种各样的吸盘,写通俗易懂的诗歌,固然能让人一目了然,但诗的读者群体不一,个人的喜好和欣赏水平不同,因此他们的要求就很难到达统一.
  【冬曰 跟帖】:  古来诗歌流派众多,风格各异.皆受欢迎.故有百花齐放.以一代十,以偏盖全.非智者所为. [2007-9-24 22:21:03]at:2007年09月24日 晚上9:58

梦如风飘-评论

感觉现在诗的流派就和歌曲一样,派别很多,就看你喜欢啥样子得了。不过,要想大众都能看懂读懂,你说的话还是很有道理的!我赞成!at:2007年09月24日 晚上10:50

烟雨执行官第一助理-评论

受烟雨执行官的委托,值此中秋佳节来临之际,谨向烟雨六十万会员表示节日的问候和祝福,并请通过你们,把烟雨的祝福一并带给你们的家人,祝福你们和你们的家人,工作好,生活好。at:2007年09月25日 早上9:58

一川烟草2007-评论

读你的文章受到了启发!赞同!at:2007年09月25日 上午10:07

赤橙黄绿青蓝紫-评论

文章很好,直得我们学习。at:2007年09月25日 上午11:04

阳春白雪3-评论

同感。at:2007年09月25日 上午1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