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家村子靠着一座山,这座山有一个非常好听的名字,“玉皇山”。至于为什么叫这个名字,大家都不知道,反正从老一辈传下来就这样叫。其实在我们老家有一座山是很平常的事,但这座山山顶上有一座庙,因而就不平常且有一层神秘感了。这座庙人们称为“大殿”,其实不大,只有一间而已,这是我上去后发现的。
我小时候和小伙伴们经常爬这座山,但真正到达山顶还没有几次。在我的印象里山顶比较平整,“大殿”庄严,妙内墙壁上有画,这是吸引我们小朋友们的地方。墙壁上的画一共两层,第一层的画是关于“西游记”的,上面有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僧等人的像;揭去第一层,里面现出的是一些人物佛像,是什么佛,我们也搞不清。不过人们为了要看清第二层的画,就不断的揭掉第一层,渐渐地,第一层就没有了。
山顶上除了这座“大殿”之外,其周围还有许多的小石屋,只不过都倒塌了,剩下一些断垣残壁,这山顶给人的印象就像是一个小小的村落。山顶上还有许多石碑,上面的字我们都认不下来。
今年夏天,放了暑假的儿子非闹着要带他出去旅游,我应他不过,万般无奈之际忽然想起老家的“玉皇山”,何况我也有几十年没去了,也想再爬一次,和他一说,竟然同意了,于是抽出一天我们爷俩上路了。
在路上我跟儿子讲了关于“玉皇山”的有关传说。“玉皇山”又名“饿狼山”,传说山上有一山洞,洞内住一道人,道人每日早起把洞口用石头掩好后便到山下化缘,天黑方回,进得洞来,依旧用石头把洞口掩好,天天如此。忽一日,道人下山忘记把洞口掩好,一狼乘机钻进洞来悄悄藏起,至晚,道人回洞浑不知觉,依旧掩好洞口入睡,狼在道人熟睡之际,出来把道人吃了,吃了道人的狼却无法打开洞门出来,终于饿死了。儿子听后欢呼雀跃,恨不得立马赶到。
来到山脚下,我很惊异于眼前的“玉皇山”,茂密的树林哪里去了?仿佛脱了衣服似的光秃秃的立在哪儿,使人很不舒服。恰巧不远处有一老人正在放羊,依稀觉得面熟,走上前一啦,果然是同村的,轮起辈份他还得叫我爷爷(我在村里的辈份极高)。谈到山上的树,老人说道:“本来山上的树是挺多的,这你也知道,可后来村里换了一张姓支书,管理不好,这山上的槐树,还有南山(南边有一小山)上的柿子树,突然在一夜之间被杀了个净光。张姓支书下台后,后来上任了好几个支书,鼓动社员栽了好几次,但都没有栽活,真是杀树容易栽树难啊!”
我说:“就这么算了,再不栽了”?
“现在的人都挣钱去了,谁还干这活,再说光工钱就不少,栽不起了。”老人无奈地说。
我的心情变得沉重起来。和老人又说了一会儿,就告别,儿子有礼貌地说:“爷爷再见!”“不要这样叫,我还得叫你小叔呢,”老人笑着赶忙对儿子道,“小叔再见!”老人笑眯眯地招着手。
我一边同儿子解释着“辈份”问题,一边爬山。山不是我想象得那样好爬了,常年的雨水已把山体冲刷得异常滑了,山上的小径也比以往窄了许多。我想这都是张姓支书的功劳。
山不太高,不一会儿就到了山顶。莫然发觉山顶小了许多,杂草丛生,“大殿”依在但已破烂不堪,屋顶上的小瓦片被揭得一个也没有了,且西南角有一处塌陷,小心翼翼地进得殿来,墙壁已被冲刷得只剩下光秃秃的石头,昔日的画荡然无存,这很令儿子不高兴。出得殿来四下望去,眼界甚是开阔,广袤地大地犹如一幅图画横亘在面前,画中以绿色为基调,白色的小河、黄色的小路点缀其间,煞是好看。“山高人为峰”,儿子站在山顶不停地大声喊着,喊声传得很远。这或许是儿子最为高兴的地方了。
我寻找着那些刻字的石碑,这是我来的主要目的。可是横七竖八的石碑中有字的却不多了,并且大多数的字已看不清楚,这与我的希翼大相径庭,好在还有两半块石碑勉强看得清楚,只是不全。写得有“设新庙以答神府……筑雷神殿以主之,更立山门以屏之……然成巨观焉以是报神功。”这是一半块石碑上的,看来“大殿叫雷神殿,是答谢雷神的”。另一块的字更加的模糊,但大体的意思是说,这庙是人们有大难时祭巳用的,并且还很灵,记录了有一年“南贼至”,远近百姓都逃到此山避难,“贼不能上、若有神护”,从此此庙香火更盛。再有的石碑上刻着一些人名,是功德碑,是为捐款修庙的人立的。
儿子喊了一阵,觉得无甚可玩了,就闹着要下山。下山更觉得脚底滑了,儿子即是在我的拽扶下,仍就滑了几跤。看着光秃秃的山,不由得想到:山神这么有灵,何不显一显让种上的树活下来呢!
本文已被编辑[梓尘]于2007-9-27 5:27:46修改过
-全文完-
▷ 进入一侠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