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8岁的陈立(化名)在毕业7年之际,因为当初的造假行为被母校中山大学撤消硕士学位。陈立于1986年考入武汉水运学院工程学院学习,因数门功课不及格,未能获得大专毕业证书。1994年11月,陈立伪造了大专毕业证,以同等学历人员身份参加了中山大学1995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被该校哲学系中国哲学专业录取。1999年6月,陈立被学校授予哲学硕士学位。毕业后,陈立进入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工作。2005年,陈立当年学历造假获得考研资格被发现。后来,陈立的硕士学位被母校撤消。(据《南方都市报》)
笔者认为,陈立事件凸显中国教育体制弊端。相对于教育领域的其他造假行为,陈立值得同情。近年来,关于高考造假的行为屡见报端。或是老师学生串通一气,集体舞弊;或是一些人冒用别人的名字考上大学(或中专等),致使被冒名者名落孙山,由此改变了一生的命运。这些造假行为不仅占有别人的考试成果,而且使高考公平机制遭受亵渎,令人深恶痛绝。而陈立并没有给别人造成伤害,他造假的原因只不过是为获得考研资格。陈立的大专毕业证是假的,但他的硕士学位是真真确确的呀。
事实证明,陈立通过造假获得考研资格后,并未“辜负”其造假行为,不仅考上了研究生,而且凭自己的努力获得了硕士学位。这说明陈立是有一定实力的,或多或少是个人才。当初他考入水运学院学习,因数门功课不及格未获得毕业证,很可能是因为不适应学理工科,所以成绩差;而考研转报文科专业,终于一举成功。问题的关键是,陈立为何要造假?原因很简单,他只是想获得考研资格,获得深造的机会。如果教育部门允许没有大专学历的人考研,陈立造假事件不就避免了吗?况且,这也不防碍国家选拔人才。相反,如果允许没有学历的人考研,恰恰可以使多种人才进入研究生队伍。
有人说,不管陈立学识、能力如何,陈立造假首先说明他不诚信。讲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缺乏诚信的人即使考上研究生也是道德败类,不值得同情。而问题是,是谁客观上造成陈立不讲诚信,陈立为何不能以堂堂正正的身份、实实在在的学历去考研?
有人说,陈立造假是对同等学历资格考试公平原则的亵渎。一些和陈立一样没有大专学历的人若参加考研,不一定考不上,就是因为没资格考研而丧失了考研的权利;而陈立钻了空子,让别人感到不公平。并且,如果没有陈立这匹“黑马”,就能空出位子让有大专学历的参加考研的学生多一次机会。笔者不禁要问,如果我们每个人都有实力和能力去考研,而就因为我们没有大专学历被剥夺了考研的权利,现行教育体制对我们是不是更不公平?
也许有人说,陈立完全可以通过自考获得大专学历,再以此资格去考研。笔者说,这更是为了考试而考试,纯粹是浪费时间、浪费资源(包括个人资源和社会资源)。比如,如果有人有能力直接上初中而跨过小学这一关,我们难道非要强求他按部就班上完小学再上初中吗?
现行教育体制的弊端是,对参加特定考试的人员非要设置一些门槛,从而使一些优秀人才丧失“晋级”的机会。试问,为什么非要规定有大专学历者才能考研呢?难道高中毕业不可以吗?难道小学毕业不可以吗?难道没有学历自学成才的人不可以吗?就像公务员考试,一些地方已开允许农民参加考试的先河。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一些不合理的束缚人才的规定也应随着人们认识的提高而被坚决屏弃。陈立造假客观上是被现行教育体制“逼”出来的。
现代社会中,能力与学历并不完全成正比,有能力者不一定有高学历,有高学历者不一定有能力。教育部门应创造机会和条件,让真正有能力者有机会获得高学历。陈立事件表明,一些没有大专学历的人也能考上研究生,并能获得好成绩。
是该对现行教育体制进行改革的时候了……
本文写于2006年
-全文完-
▷ 进入沧海泛舟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