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清之“上书房行走”的悲喜百态洞庭樵夫

发表于-2007年10月01日 晚上10:06评论-15条

近段时间闲来无事,对二月河所著的《康熙大帝》产生了浓厚兴趣。这部长篇系列历史小说,以厚重的行文笔触,折转的故事情节,再现了康熙帝一生的文治武功。

其实在读这部小说之前,由二月河小说改编的电视剧《康熙王朝》看了好几遍,两相对照下,各有韵味,但总的感觉,小说所留的印象要比电视剧来得更为深刻。

这部小说,除了述说了清王朝的一段辉煌历史外,还着重描绘了康熙帝及围绕康熙帝发生的复杂政权之争。而这,是万万离不开一个看似普通、实则极其神秘、让几多清朝臣子梦寐以求的地方——上书房的,并由此衍生出一个“像职、不是职”的名称——上书房行走。

据史料记载:“上书房”是“皇子皇孙上学读书的地方”,清道光之前,叫“尚书房”,道光年间奉旨改为“上书房”。

在我的脑海里,真正的“上书房”其实并不陌生。在北京服役期间,曾多次走近过这栋神秘的屋子。它位于故宫乾清门内东侧南庑,门向北开,共五间。屋内略呈几件古物,以供游客观赏。空荡荡的屋子中,游客的欢笑将当年的严肃氛围冲刷的干干净净,只有那古椅、旧稿等,还能略显一丝当年的肃穆与神秘……

关于上书房的历史功过,不想费过多的笔墨去评价了。这些,有那些历史专家们去解读。行此之文,只是想通过二月河的这部小说,以自己生涩的笔触,去略为探知一下在上书房里发生的故事及其故事背后的悲欢。

循着二月河小说的思路,回想当初游看故宫时的印记,自己的思维便一步步地深入到了“上书房”里。没想到就是这一探触,发现历史中的上书房,除了显现帝王的权威外,于神秘处透着的,还有着一种无尽的悲情;更没想到的是,被“上书房行走”这顶“帽子”压着的大臣们,其迈出的每一步,都是那般地沉重。

上书房成为重要政权之所,始自康熙朝。在这之前,这儿仅是皇子学习的地方。说来,康熙对上书房是相当有感情的。在这里,见证了康熙帝一生的丰功伟绩和康熙朝的灿烂辉煌。其幼时学习,是在上书房;其迈向实质性皇权的第一步,是在上书房里决策的,特别是在去除鳌拜势力,上书房更是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许多计谋在这里形成,许多经过老佛爷孝庄皇太后的行动密令从这里发出,并最终取得了决定性皇权之争的胜利;自正式亲政后,上书房更是成了康熙帝处理公务的重要处所,并历经一生。

因此,之于康熙帝来说,那时的上书房无疑发挥了极大的政治作用。在他的手里,上书房基本走过了这么一条路:“书房”(学习场所)——“议政厅”——“议政厅”兼“书房”。而上书房进入到后康熙帝时代——雍正、乾隆等时期时,则完全是一处权力辅佐机构了。而过了乾隆朝后,上书房的作用又日渐式微,并逐渐回归到皇子求知的处所。这是另话,暂且不表。

其实,进上书房入值并不要很高的官品,因为它本身就不是“品”级官职。但对于当时的清朝各部来讲,进了上书房无疑便进入到权力的中心,而“上书房行走”,更是一项无上的荣耀。然则,之于清朝大臣,尽管视“上书房行走”为人生最大的追求,但他们在上书房行走的经历,却远没有康熙那般轻松、惬意与豪迈了。透着的,是错综复杂下争权夺利的酸甜苦辣。——在上书房呆过、且能全身而退、并终老还乡的,实在不多!

从清朝史料及二月河的小说中得知,康熙一生寄以厚望的上书房,被赋予了至高无上的权威,甚至某些时候还高过了军机处。这么重用在上书房行走的大臣,是不是康熙不信任其他部院呢?非也!他一生所干的糊涂事不多,更不会在大局面前犯迷糊。而将上书房作为朝廷机枢之地,无非是想利用这,对心腹加以驾御和相互制肘。

真正的帝王心思便体现在这里了——别的不说,单说清朝历代君主,就不是由上书房里行走的人员产生的。这些君主,除了在上书房里接受幼年教育外,其权力的递转都远离上书房,甚至与上书房搭不上半点关系。而且继位的君主,没有一人于继位前被授予过“上书房行走”之称谓的。

这便是康熙最高明的地方,给你虚拟的权力,以供驱使;不给你幻想,以防谋变——真正的“椅子”是不会放在“书房”里的。这把“椅子”,他只留给自己的儿孙们!

然而,一生为权力奋斗的臣子们,怎能解读出帝王的心思呢?悲情的他们,往往被上书房的荣耀蒙住了双眼,无不以悲情的政治生命来不断加深上书房的神秘色彩!

纳兰明珠是上书房里最悲的大臣之一。他的悲是自找的。作为康熙朝由弱至盛的关键人物,他付诸了一生的努力。但正是权力的逐步加大,其势力也。功高震主,不加内敛,他犯了君权不可侵犯的官场大忌,最终被一纸私结朋党、图谋不轨的诏书,被罢黜职位,终结了其显赫的一生。现在看来,与其说他的悲是其个人的悲,不如说是权力之明争暗斗的悲了。

如明珠一样悲情下场的清朝大臣,上书房见证了不少。包括治河奇材靳辅,也因差不多的理由遭人弹劾,最终仕途尽墨。尽管靳辅不在上书房行走,但从某一方面说明出,官场中的这种纷争,不是一个“书房”所能容下的。它只能无奈地看着清朝官场人事上的折折变变。

而唯一受宠三朝的张玉书,在上书房呆了大半辈子后,也因居功过傲,于晚年被乾隆打入了权力的冷宫,抑郁而终……

纵观上书房的权力显现,其实是远没有清朝各大部院那么具体的。它是以一种全局性的谋划来实现的。也就是一种辅佐。这种辅佐,因为直接为皇帝管辖,便少了许多行政上和用人上的繁文裖节,甚至有些时候,它呈现着的是一种至高权威的独特展现。在上书房的各位“主人”中,这两方面体现的犹为明显。

在康熙手里,“上书房”的用人基本没出现过多少失误。在这行走过的每一位大臣,都对当时的朝局产生了重大影响。无论是兼管各部实权的,还是专为皇帝谋局的,莫不如此。尤其是文人的所用,就见了这种辅佐的巨大成效。

在二月河的小说里,康熙朝的上书房曾经先后行走过伍次友、高士奇、方苞三位传奇硕儒。尽管三位人物的出场不无戏说成份,尤其是伍次友,历史上更是查无此人。但小说中三个人物的不同个性,则加深了康熙朝时上书房的魅力。

二月河小说虚构的伍次友之人物,才思敏捷、不畏强权、忧国忧民,时刻以苍生为重,并具备了中国传统文人的那份洒脱。其治国谋略,奠定了康熙一生的主流思想根基。而其看透红尘、游历山川大河、坐化金陵灵谷寺,则更是一种传说中的仙人之境界了。此一境界,只能传中有,怎可世间求?——二月河的笔下,悄无声息地寄托了一种传统文人的清雅情结。也因此,让上书房带上一线越然脱俗的成份。可惜,这是虚构的!

相对于虚构人物伍次友来说,高士奇则就没了那份洒脱了,尽管他也不乏文人墨客的风趣与淡雅,但终因他是现实生活中的人,也就必然地离不开“文为仕而荣,仕为文而显”的文人与政客交替的怪圈。在这样的怪圈下,怎不会为权势所累呢?——康熙二十七年,山东巡抚张汧以赉银赴京行贿事发时,高土奇被一并牵连,从而致休回籍。而他的上书房行走经历,则从一个侧面展现了走政客之路之中国文人的整体缩影:极想从政,光耀门庭,却又文气十足,不善于在各类政客中周旋,落个凄凉结局,也就不足为怪了。其实这之前的苏轼、柳宗元等人,就是最好的例子,可叹的是,高士奇没能悟到。

唯一将以上两者结合的相对完美的文人,是方苞。桐城人氏方苞,有着隐士一般的淡然性格,大学士李光地称赞方苞文章是“韩欧复出,北宋后无此作也”。其实,他的早年,遭遇了文人常遇的“文字狱”之情景,康熙五十年,《南山集》案发,方苞因给《南山集》作序,被株连判为死刑。后因李光地的大力营救和举谏,得以平反,并因学识渊博,以平民身份入上书房作皇帝的文学侍从和辅臣。看破生死的他,由此便形成了不争名、不求利、安于一隅的个性,静走“上书房”,编书佐君。真正来说,辅佐在康熙身边的文人,方苞是唯一较为成功的,而且也是一位历史上不多见的学著等身的辅臣之一。方苞被称为桐城派的鼻祖。他主盟清代文坛的桐城派,影响深远,至今仍为全国学术界重视。

从某一方面来说,这三位性格各异的文人,让“上书房”增添了几许权力之外的文墨韵味;也从某一方面,彰显了康熙帝高深的用人和治国之谋略。这是上书房的幸,也是怀抱治国大略之文人的幸。正如康熙在博学鸿儒科开录时所言一样:“王前曰趋士,士前曰趋势。”——趋士之主的朝局,怎有不兴之理?

幸之下的上书房,见证了康熙朝的兴起和康乾盛世的辉煌。然自此之后,在它身边发生的一切,就只能用“无尽的悲哀”这几个字来概写了。

纵览史薄,我们不难发现,自乾隆往后,清朝呈现着的莫不是一种“天朝自大、闭关锁国”的局面,从而逐渐地走向了衰落,直到灭亡。上书房呢,也“物”随“主”走,没能再现康熙帝时的那份夺天光芒。从它里面走出的清朝天子,也无不在“传承”着悲情的“接力棒”,要么昏庸无能、任人宰割,要么志比天高、命比纸薄……而在这里行走着的大臣们,除了权力上的明争暗斗外,终没在历史上留下过多印记。只有曾国潘,或多或少地让人感受了后期清朝的一线希望,在那内忧外患的动荡年代,正是由于曾国潘等人的力挽狂澜,清王朝曾一度出现过同治中兴的局面。然而,就是这不多的希望,也被朝局的昏庸所抹杀。而如方苞一般的硕儒们呢,更是只在康熙朝里真正地将治国谋略得以施展,哪怕是后来的光绪帝师翁同龢,也因变法图强触及权威,被革职回乡,永不叙用……

就这样,“上书房”一步一步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最终成了任人评说的清朝一角……

上书房,终究只是一处“书房”也!如今,它曾经的辉煌,业已消隐了整整一个多世纪,其风流岁月也被蒙上了一层厚厚的历史寒尘,只留下一栋木质结构的房子,悄悄地“讲述”着在它身边发生过的那些历史足音。独处故宫一角的它,曾经风光无限和神秘莫测。这份风光和神秘,与如今的静谧相衬下,让人不得不叹——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几百年。

其实,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帝王将相的话题国人都非常感兴趣。那一部部不知是正说还是野传的清宫戏,吊足了国人的这一胃口和倾向性心理情结,甚至连央视的“百家讲坛”里都风靡这些内容,则就深感意外了。

文章即将结尾,为了更为明白地弄清“上书房”的作用及“上书房行走”的含义,我上网搜了一下,看到这样一条不知真假的消息:“查阅清朝官员职称权威著作张德泽所著的《清代国家机关考略》一书,并无此职称,‘上书房行走’是皇帝赐给宠臣的一种荣誉。”

给宠臣的荣誉——原来如此!只是这为人臣的,能被主子“宠”多长时间呢?答案,似乎只能由各位读者透过历史的重重烟云去揣摩了!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洞庭樵夫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 编辑点评 ☆
藤蔓居点评:

看看老庄的思想就知道了,但如果能为民办事死也无撼啊。

藤蔓居点评:

文中运用了大量史料,翔实地论证了官场百态,读来厚重并感悟颇深。欣赏之并建议精华。

奔月点评:

文笔厚重,作者对历史理解颇深。
结尾那句话点出的道理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即便是宠臣也不可以忘乎所以,为所欲为。
同意责任编辑的精华建议,推出共赏。

文章评论共[15]个
晴茜绮梦-评论

过来瞧瞧,少看几眼,怕又把小说写成散文,笑!
  【无缘牵手 回复】:呵呵,感谢晴天的关注,并祝节日快乐。 [2007-10-2 13:25:04]
  【晴茜绮梦 回复】:迟了、迟了,无缘、无缘!笑,再笑! [2007-10-2 13:27:24]
  【无缘牵手 回复】:没嘛。。还在长假期间呢。。嘿嘿。。 [2007-10-2 13:36:32]
  【晴茜绮梦 回复】:幸好没有多事者,否则还以为一语双关呢?哈哈! [2007-10-2 13:37:47]at:2007年10月02日 中午12:59

莫沉魂-评论

此来杂文,入口颇觉浑厚。问好无缘。
  【无缘牵手 回复】:哇,莫兄好,感谢关注。。 [2007-10-2 21:18:32]at:2007年10月02日 晚上7:31

冷艳飞雪-评论

不鸣则已啊!一鸣真是惊人!
  【无缘牵手 回复】:呵呵,朋友过奖了,惭愧。。 [2007-10-2 21:18:09]at:2007年10月02日 晚上8:48

舍郎-评论

谈古论今,博学多才,儒士可敬!握手无缘!
  【无缘牵手 回复】:呵呵,感谢舍郎兄关注。。牵手问好。。 [2007-10-3 22:12:53]at:2007年10月02日 晚上9:27

狂飙为我从天降-评论

学习了,增长了知识。谢谢老师!问候老师!
  【无缘牵手 回复】:呀。。这帖,嘿嘿,让无缘着实汗颜了。。 [2007-10-3 22:13:59]at:2007年10月03日 清晨7:41

琴月月-评论

过节啦,不好好玩去,在这里不停地骂,不好意思.汗!!!
  【一根刺 回复】:文若书,你这“琴月月”破马甲还穿着呢?应该是你感到不好意思吧,你那攻击会员的文章撕开了你这所谓的“烟雨文化先锋”的画皮,你还装什么装?汗!!! [2007-10-3 20:03:57]
  【无缘牵手 回复】:感谢琴月月朋友来访,文字实在不咋地,但不咋地的文字,可没带啥骂腔。。有望看清理明再说。。牵手问好。 [2007-10-3 22:15:24]
  【浅草闲阳 回复】:我以浅草闲阳的ID来留这个言,是绝对保证我以下说法的真实性:心海岸边的说法掩藏了一个很大的事实,那就是当时我在调解兔子与水妖的纷争时,已明确告诉文若书、心海岸边和水妖,只要他们不继续下去,兔子已答应不继续和水妖争吵了.而且本人所写《扭曲的笔尖下挣扎出两个字:水妖》也不会发出来,但就是在明知这些并亲自允诺的情况下,文若书和心海岸边又不顾自己的承诺,将水妖的文章发出来并推上精华榜,跟着文若书又亲自操刀作一骂文,并在文字水平较差且攻击性明显的情况下被心海岸边推上百家争鸣栏目,还虚伪之极的说是为了让会员们反省,这无异于泼油救火……如此,可以肯定的说这次烟雨的骂局虽然最初文若书和心海岸边未必参与了,但发展到后来的恶劣程度,完全是文若书和心海岸边直接和蓄意挑起的,窃以为以两人目前一而再,再而三的将私交带入烟雨工作中来的心态,不宜再担任策划一职,否则,烟雨难以服众。小草以人格保证以上隐情的真实性和我之建议的客观性!其实,我作为若书与海海的朋友,建议撤除他们策划一职,也是为他们好,请丫头三思! [2007-10-4 10:24:03]
  【浅草闲阳 回复】:此外,此次骂局的导火索源于水妖等人不认同将兔子推上公众人物榜!但你们不认同应找网站交涉,因为这是网站的决定。而网站既决定将兔子推上公众人物榜,就应该给予他公平基础上的对等维护,可惜的是网站不仅没这样做,反而在兔子回击水妖等人的辱骂时,碍于不敢直接泼策划人员的面子,采取了孤立和打击兔子的方式,见兔子的文章与跟帖就删,见骂兔子等人的文章与跟帖就精华或推上百家争鸣。蓄意将不明真相的会员的矛头引向兔子身上,并刻意将兔子等人与网站诗歌版编辑的文体论争与这次骂局捆绑在一起,以达到丑化逝者如斯形象的目的。但事实上这次骂局同兔子等人与诗歌版编辑的文体论争完全是两回事。试问这样的网站有何公理,有何公平,有何姿格谈纯文学?  [2007-10-4 13:20:45]at:2007年10月03日 下午3:48

林秋菊-评论

很喜欢你的文字,过来看一下,呵呵问好!
  【无缘牵手 回复】:呵呵,感谢朋友关注,牵手问好。。 [2007-10-3 22:15:55]at:2007年10月03日 晚上8:23

有书看吗!!!-评论

学习了,增长了知识。!!!!!!at:2007年10月04日 上午10:36

哈~~哈~~-评论

史学颇深,感受颇深。学习了!at:2007年10月06日 上午10:21

饥渴的骆驼-评论

清康熙朝有南书房,雍正时设军机处,荣耀的光环得失须臾之间,他们不过是皇帝手中的一颗棋子而已。想不到你对历史还很有研究,欣赏了!at:2007年10月07日 中午1:01

邬海波-评论

文史材料典型,由此引申出来的感悟也很有现实意义。at:2007年10月08日 凌晨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