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拜佛/求佛/修佛七月蝉

发表于-2007年10月02日 晚上8:13评论-0条

拜佛/求佛/修佛作者:七月蝉

佛字拆开,人弗也。故被人描述成为无边无量的巨大,尽善尽美的至尊。佛,无所不能,又无所不及。佛心有多善,佛肚有多广,又有谁接受过佛的恩赐。反倒是一辈又一辈的善男信女,永不停息的施舍钱财,供给着能工巧匠,塑造出无数的佛的金身与法相。

在众生眼里,佛或站,或坐,或卧,面部总会挂着一幅神秘的微笑。这种笑没血没肉,更谈不上有情。可是,它却让人们喜欢得顶礼膜拜。因为事先早就有人赋予了它善良、美好、正大、光明与吉祥的含义。因此说,拜佛求佛是天经地义的事。

其实,佛就在每个人的心中,心外无佛。早些年,笔者缩编了一段求佛修佛的法要,可惜已不知原文的出处了。大致的内容如下:求佛者,要在自己心中打开佛的知见,远离世间人根深蒂固的心地不正,私欲过重,愚昧迷执,口善心恶,贪爱嗔恚,嫉贤妒能,谄媚佞言,损人利己等种种恶道习性。幸福,快乐,长寿,皆从清净心生出。

修佛进道功程,一曰空身:有智男女,知身是幻,未死之前,当死一般,借此幻身,学佛修行。二曰空心:复观自心,非生非灭,遇事则应,事过则静,不随妄想流转,但依真悟主行。三曰性空:复观自心,寂然不动,感而遂通,自觉自知,灵灵寂寂,无为常为。念佛待人接物,皆当用第一念,是智,是净,如能如此,心则能坦坦荡荡,鉴空衡平。求神道,求感应,生玄妙,记功德,攀实效,背境向心,均为第二念,是识,是染。计较人我,瞻顾得失,牵于情识,是私欲。

只有明生死,淡名利,不谈,不嗔,不痴,保持平常心,方能心净体亦净。有此祥和的心情,不仅无生病的因缘,还能转化气质,升华道德,改变命运。笔者每每读过上述只言片语,恰似醍醐灌顶,洗却尘杂,身心通泰,快哉一日。日久,悟得一首小诗:“人生一盏灯,精神油与光,烦恼皆是火,心净的长明。”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七月蝉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 编辑点评 ☆
无缘牵手点评:

文章解析“佛”理,深入简出,读之获益良多。只是,这佛义之于每个人来说,都有着各自的释义,不管怎样,惟只佛在心中,才是“真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