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q正传》里有这样一个情节:每次阿q被人欺负时,自己总是在心里说儿子打老子,以获得精神上的胜利。所以此后每逢揪住阿q的黄辫子时候,人就先一着对他说:“阿q不是儿子打老子,是人打畜生,自己说,人打畜生!”“打虫,好不好?我是虫豸——还不放么?”这是一个带泪的笑话,想那阿q也算是一个最能自轻自贱的人,在那个受尽欺凌的际遇下伊活得实在不轻松。你想,阿q但凡有一点反抗实力的话,能那么忍气吞声自比虫子么?
不想时代走到今天,人却真的和虫子生活在一个档次上,实在令人尴尬万端。前天去母亲家吃饭,摘菜时发现小青菜叶上一条足有一英寸长的毛毛虫,我惊叫着和母亲说,瞧,青菜上有虫子!同时摘菜的母亲心不在焉地看一眼说这样的青菜农药少。母亲说她每次买青菜故意拣那些菜叶上有虫眼的买,说是虫子能吃的菜一定农药少,就吃虫子吃过的青菜保险。听了母亲的话我不知作何种思维。
前两天,从一家网站读到这样一则消息:安徽省知名的合肥皖毛毛速冻食品有限公司把2005年生产的早已过期的粽子,有些甚至已经腐烂,但在换上新的包装后重新出售。初看到这个消息,如梗在喉。现今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必需食品总让我们心存忧虑,比如榜上有名的四川泡菜市场远不如从前,原因是真假难辨。据知情人士透露,一些不法菜商为了牟取暴利,竟然用每吨便宜50元的工业用盐来代替食用盐腌制。同时为了遏制虫蝇,不惜向菜缸里喷打敌敌畏,天知道这种农药的浓度竟在99%以上,真让人“是担忧孰不可担忧”也!
说来有些无奈,现在,在“没完没了”、“十面埋伏”的劣质食品面前,老百姓早已丧失了起码的安全感,如此情景用“食品卫生恐怖”来形容可能并不会让人觉得夸张:因为有的大米是用矿物油抛光的,面粉是有添加剂的,水果使用催熟剂、膨大剂,假牛奶是用破皮鞋作原料加工而成的,还有一些牛、羊肉粉馆、早餐店,羊肉、狗肉、麻辣烫等餐馆经营户,为了吸引回头客,在饮食中掺入罂粟成分。一位疾病控制中心食品所负任人说,如果顾客长期食用这种汤料,会产生成瘾症状,甚至会诱发吸毒。
这决不是危言耸听,笔者就曾经多次到一家牛肉汤的餐馆用早餐,而食其它餐馆的牛肉汤却没有该家的味道足,后来这家餐馆被质检部门关闭了,我才知其中的原委。在如此严峻的食品安全环境面前,谁还能举箸自如地保持镇定呢?我喜欢看古代的片子,常看到宫廷里用善时这样一些镜头:在皇上或皇后用善之前,先有一个尝菜的,据说这个尝菜的还是有官衔的达官显贵哩,等他尝一口后皇上太后方才用善,不过,那可是古代皇家消费的档次岂是小老百姓能消受得起的?幸好现今科学发达了,用各种各样的检测工具就能代替这项工作,然而,由于国家的人力物力有限,寻常百姓谁又能一瓢饮一箪食都让国家检测机关来作鉴定呢?可见母亲用虫子尝菜有时亦不失为聪明之举,只是,不由得往深处想,人和虫子生活在一个档次上谁说不是人类文明进程上的一种逆转呢?
-全文完-
▷ 进入村妇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