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行云流水行云河流

发表于-2007年10月08日 上午10:24评论-0条

头发梳得光,脸蛋擦得香,只因不劳动,人人说她脏。曾是一个时代的道德法则与审美倾向;头发梳得光,脸蛋擦得香,只要能挣钱,人人都夸奖。这是现代人最最赏心悦目的道德倾向与审美法则。如今女人凭借着姿色飞速脱贫致富,不被唾弃,反被敬仰,这就说明,人的脸皮一旦厚起来,道德就会如鸡蛋壳一样脆弱;这就说明,人的良心死了,人的眼睛就看不到罪恶。

世界上任何一种权力都仇恨、排斥、畏惧异已,如此说来,奴才的顺从便可得到了主子的欢心。而所谓的平等、所谓的民主则是一种地道的幌子,是用来到处招摇撞骗的,是用来愚民的宗教。在专制的国家里,说的永远是无比灿烂,做的永远是无比黑暗;在专制的国家里,个性的旗帜永远都无法张扬。

世界上一切真正的情感都仇恨死亡,而一切虚假的情感都喜欢死亡。执着与轻浮从此见了分晓,只是不知幸福的春风:与生活里人生中的谁缠绵悱恻、与生活里人生中的谁擦肩而过。

天堂和地狱是生活永远玩着的把戏。人,无论活在何种情境中,都能沉稳地生存、生活,不颠狂、不气馁。这样的人生就值得尊敬,这样的人也就接近了伟大。

在传统观念中,贪婪和罪恶是亲兄弟。其实,无论是做人,还是做事,只要做的合情、合理、合法,贪婪实在是人前进的动力。追名逐利是文明造就出来的人的第二天性,贪婪则是人类社会前进的永动机。得到的还想有呵!失去了还盼望。这歌就唱出了人们的共同心声。贪婪是欲望的精华,而知足则是一切无能者的借口、失败者的招牌、懒惰者的旗帜。

没有父母,孩子照样生长。列夫托尔斯泰的这句话,中国的父母大都是视而不见,纵然是见了也是颇不以为然。对于孩子,中国的父母大都是无微不致的溺爱,这本是极端的做法,还深恐做的不够精益求精。面对这种现象,有猛士疾呼:要对这些祖国的花朵进行苦难教育。这种做法也未必妥当,就好似已习惯于温床上生长的金枝玉叶,忽的移至冰窖接受生活的洗礼,其后果可想而知。其实,大可不必从一种极端跳到另一种极端,父母只需放弃溺爱,还孩子自食其力的能力,不再包办代替,孩子自可正常生长。中国的有识之士早已指出了孩子成长的正路:淌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自己的事情自己干,靠这靠那不算是好汉。可惜的是中国的孩子已习惯了做受宠不惊的小皇帝小公主,懒得做什么好汉了。若中国的父母见了托翁的话以为是鼓吹父母自杀或支持父母离异,并真的有了什么严重后果,便派律师找托翁算帐,想来托翁一定会激动的起死回生。

念书时,读历史,说在阶级社会里,人是分等级的,就像地壳似的是一层一层的。高的叫上层,低的叫下层。生活中经常用金字塔来比喻人在社会生活中不同状态,最为中国人所熟悉的是作威作福而且还必须骑在人民头上,如此可见,人比人怎么地怎么地,货比货怎么地怎么地,真是正确无比。及人到了人老珠黄或徐娘半老时,大致可以觉得一些人与事的来龙去脉,如名家所言也不想竞选总统了、也不做皇帝老儿的梦了,也如一歌成名的杨洪基所唱的那样:惯看秋月春风,老老实实的双脚把日子打造得规规矩矩。虽然道德的大树也常因心根不稳而左摇右晃,但克已复礼的古训很似孙悟空金箍棒画出的金圈子:出去吧,又怕成了唐僧;不出吧,眼花缭乱的妖精又实在招人疼惹人爱。林语堂先生说真正的高僧就在繁华的城市中。觉得说得有理可以十分。平庸的飓风刮到东西南北,刮到每一个角落之中、每一个毛孔之中。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这真是还算正常的,好赖还知道唱呢!最怕的就是但见泪痕湿,不知心恨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这是逛景,只要有力气,上两层也是没啥说的。要是上社会楼那可就难于上青天了,等级森严,论资排辈,正是基于此才把索菲尔于连碰得头破血流、一命呜呼,而且警钟长鸣!从某种意义上说,社会很像妓女,只要有足够的金钱与权力,就可以上上下下、出出进进。而人的清高越真、越是卓尔不群、越是孤芳自赏,就越是会被拒之门外。

虚伪与虚荣是人生里的必需,前者是人成熟的开始,后者是人欲望的目的,而真诚则是人生里的杀手锏,成功了,就可获得人的尊敬、人的畏惧,甚至是呼风唤雨;失败了,就可获得人的蔑视、人的嘲讽,甚至是拳打脚踢。

梦在本质上是空的,人生却每每因为有梦而感到充实。

在一个急功近利的时代,人是很难关注、关怀、关心人的精神世界。没有现买现捞的眼前利益,人,对生活中的一切之乎者也都不会感染、感冒。吾一日三省吾身者,大致要被请去看心理医生;而我一天日进斗金者,却要被奉若神明。生活中,向比尔盖茨一类人物献媚、巴结、投怀送抱的,可以说是比比皆是,那就叫门庭若市;向保尔柯察金一类人物频送秋波、香囊暗解、罗带轻分的,可以说是廖廖无几,那就叫门可罗雀。而人的悲哀就在于:虽然受制于自身的道德,却没能做到全心全意。

(待继)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行云河流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审核:鲁速 | 荐/鲁速推荐:
☆ 编辑点评 ☆
鲁速点评:

本篇论述很有新意,有的论述甚为精辟,可以说。作者站得高,看得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