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我见过一种美,如璀璨的星辰、绚丽的彩虹、迤逦的云絮,它们的美令人赞叹,令人心动。但那是一种遥远的美,我能够看见,却无法触摸。
我也见过一种美,如潺潺的流水、碧绿的草原、雄奇险峻的山峰,它们的美近在眼前。那是一种稳定的、持久的,触手可及的美。我能够抚摸,能够亲吻,也能够拥有。
大山之美是这种美中我最爱的。山是那样的高大、雄壮、厚实。投入它的怀抱,生活中杂沓纷纭的诸事都会抛之脑后,心胸会豁然开朗起来。
我爱山,山佑我。我对山情有独钟,尤其是梵净山,更是令我魂牵梦萦。它有一种神奇的魅力,有一种巨大的诱惑,对我来说,置身于梵净山中,思想便能得到放松、解放和净化。
二
人生如舟,生活如海。舟在海中行,惊涛骇浪自然不可避免。每一次,生活的海洋掀风鼓浪时,我就会不由自主地想前往梵净山。
进入拥有14亿年古老历史的梵净山中,就意味着远离了市嚣。奇异的风光、浓郁的佛教文化、大自然造物的神奇力量,它们使我抛开了世俗的烦恼,迈进了流光溢彩的仙境。
你看那蜿蜒崎岖的山道,宛如大蛇一般缠绕在崇山峻岭之上。它那曲折的程度是多么的惊人啊!在它的身上,人的脚步全然没有了章法,一切都变得踉踉跄跄,气喘吁吁。身上的力气须臾间就会消失殆尽,腿是软的,身子也是软的。然而,那些突兀、奇异的山石仍然呲牙咧嘴地讪笑着。阳光透过云层自空中泻下,洒遍它们全身。尖锐的棱角、陡峭的绝壁,还有那些褶皱、沟壑、覆盖着葳蕤草木的缓坡,全都镀上了一层熠熠的金光。举目仰望,碧蓝的天空仿佛在缓缓地移动。凝眸良久,头竟然昏眩起来,身子,以及我站立的岩石,还有整个山体,仿佛都在绕着同一个方向旋转。惊骇之余,低头俯瞰,低处的沟壑朦朦胧胧,人恍若浮在虚空之上。风从石罅中穿过,发出古怪的黠笑,其间糅杂着空中飞鸟的啁啾声。一股空虚、恐惧的感觉使人禁不住不寒而栗。
回过神来后,不敢再往低处看,于是,便又振作精神,继续向上攀登。蓦然,脑海中想起了李白的那首《蜀道难》:“噫吁唏,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与这梵净山的险峻相比,“蜀道之难”恐怕也未可企及吧!
三
攀登梵净山是对体力和意志的考验。我的身体并非强健,但每次都能如愿以偿地攀上山顶,全是因为咬紧牙关,坚持不懈的结果。上苍对我的坚持赐予了丰厚的奖赏。日破云霞之际,我攀上了海拔2200余米的新金顶,所拥有的美超乎我的想象。
当新金顶跃然于眼中时,我情不自禁地赞叹起天地间的造化来。新金顶又称“红云金顶”,是山巅上突兀而起的一尊石柱。石柱被红云缭绕,高约100余米,如一颗拔地而起的巨笋,又如一条玉龙,傲然地对着苍穹仰天长啸。
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将山顶劈成两半,两个山顶分别建有释伽殿和弥勒殿,两殿之间有天桥相连。古往今来,朝拜的香火绵延不绝,佛教的信徒如云流水涌。在“滴水岩”附近,有一块奉明朝万历皇帝诏令专门竖立的石碑。碑文这样写道:“此黔中间之胜地有古佛道场,名日梵净山者则又是天下众名岳之宗也。”由此可见,梵净山作为“古佛道场”而声名远播的历史,要追溯到明朝万历以前。
长年累月的战乱,至明朝万历年间,梵净山的“古佛道场”已经衰落残破。后来,万历皇帝下诏重建梵净山金顶正殿,并在碑文中说道:“天哀名山之颓,而赐以钦命僧妙玄重建金顶正殿,足为万圣临銮。”在皇帝的鼎力支持下,梵净山的“古佛道场”又兴盛起来,从万历年间开始,逐渐成为与峨眉山、五台山、普陀山、九华山驰名的佛教名山。
我喜欢在殿中静静的注视熙熙攘攘的香客和信徒们。望着他们虔诚膜拜的模样,我的眼前仿佛浮现出一幕幕高僧云集、香火鼎盛的场景。耳畔也回荡起古代高僧们念经诵法的声音。疲劳的心灵在莫测高深的佛法中也便得到了洗涤和净化。
四
世人都沉溺于新金顶的日出,而我却偏爱它的日落。
日出固然很美,但日落却更加迷人。在白昼与黑夜交替的时刻,太阳燃尽了它的能量,为大地涂上一抹最绚烂壮美的色彩。
太阳西斜时,我从新金顶眺望群峰,群峰罩上了一层迷蒙的轻烟,披上了一层灿灿的银光。然后,银光渐次变成了紫色,呈现出一派“烟光凝而暮山紫”的绝妙景致。红日西沉的瞬间,余光上射,目力之所及,千里熔金,万里披彩。再凝眸仰望新金顶,俨然化作一柄光茫万丈的金剑,冲破红云的缭绕,直刺苍穹。
目瞪口呆中,太阳悠悠然沉落下去,余晖倏忽化作乌有。山色渐渐苍茫,夜幕已经降临,天与地此刻属于黑夜。
日落昭示着日出。在一片青碧的暮色中,我的眼中望见了黎明的曙光,心里倍感庄严、平和。身临此境,犹如将身子包裹于佛光之中,将灵魂傲然屹立于山巅之上。
有一些美会自动进入视线,但不能触摸;有一些美则是要通过不懈的努力才能获得,是实实在在的美,能够触摸。毫无疑问,新金顶的日落便是后者。如果没有坚持攀上新金顶,纵然美景在前,也是无从消受。而一旦攀上,身心就与这种美交融在一起,也便拥有了它。
五
在山上的庙里住上一宿,第二天清晨,我就去寻找山间的小溪。寻找小溪不会费多大的劲。据说,梵净山中有九十九条溪流,顺着山势的东西走向,向东汇成了锦江、淞江,直奔沅江入洞庭湖;向西汇成印江河,奔乌江而入长江,最后汇入大海。
走不了多久,就能听到流水淙淙的鸣响,澄澈的涓涓细流出现在眼中。阳光照射到水面上,粼粼的波光投射到岸边的树上、花儿上和青草上,组成了一幅五彩斑斓的图画。若风吹过,那些花草会簌簌作响,摇曳生香。风声、花草的簌簌声、流水的淙淙声,大自然的各种声音汇成了一首清幽绝伦的天簌之音,久久地萦绕于耳际。
渴了,我就鞠起溪水来喝。溪水清冽甘甜,格外舒爽。然后,我寻一阴凉处坐下,略微小憩,就不由自主地思驰神骛起来。遥想古代的僧人们也曾像我一样坐在溪边饮水。还有那些不远万里前来朝拜的信徒们,拖着疲惫的身躯,努力地向着高耸如云的山峰攀登。累了,渴了,就饮一口清凉的溪水,然后,再振作精神,继续向上。
有一只落入水中的蝴蝶打断了我的遐想。它在水面上扑腾着翅翼,努力的想飞起来。这柔弱的小生命想在姹紫嫣红的花儿上翩翩起舞。它活得多么坚强啊!其实,在梵净山中,这样坚强的生命又何止一个呢?那些岩石、树木、花儿、青草、鸟、兽、鱼、虫,哪一个不是傲然屹立于天地之间?即使身处逆境,也决不放弃对美的追求。
花儿的馨香扑鼻而来,此情此景我将永远铭刻于心。我依靠自己的意志攀上了山顶,获得了美的享受,我的心停靠在休憩的港湾,进入了清静的世界。我知道自己为什么迷恋梵净山,因为它使我明白了一个道理:人只要以坚忍不拔的意志对待生活,便能拥有无限的美丽。
“老当益壮,宁移百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这是梵净山给予我的最精美的礼物。
-全文完-
▷ 进入风声沙沙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