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出路何处结成愁

发表于-2007年10月10日 中午12:40评论-2条

出路

一条土路蛇一般蜿蜒爬行在两个乡镇之间,一面临河,一面是肥沃的田园。许多更为细小的乡间小路线条般横贯而过,纵横交错,如一面繁杂无章的网织。其中网就的,是一方水土一方人。

路极崎岖难行。天晴时灰尘弥漫扑头盖脸,雨洒处泥泞没踝污水横流,霜雪临路面打滑如履旱冰。总之,人在上面走,加倍小心总是不错。

我至尽仍未弄清,这条土路建成于何年何代。但初步估算,烟雨风尘少说已历百年。有多少代多少辈人蹒跚的足迹在此踉跄地走过?大量流失的路面水土,把这些变成了永远无法考证的一个谜。连同远逝的岁月,湮没的人事,它们空气一般消失在风中。

路虽难走,但由于是当地唯一一条通往外界繁华之地的出路,所以一年四时,无论白昼黑夜,路面上总少不了蹒跚而行的身影。碰上时头月节,当地人或互走亲戚,或上街购物,则更是人流如织,热闹如同街市。

我就曾千万次地在此路上往返。读初中时,往返密度最大。通常的情形是,周六中午从学校出发,徒步几个小时才于天黑时分到家;然后于周日中午动身背着菜米油盐往学校赶晚自习。那时许多的乡镇公路皆已通车,唯这条道路看不见车辆的影子。所以往返之中,出发的时间是要严格遵守的,否则就只能在暗夜中爬行了。

当然也不见得只要信守了出发的时间,就一定能如期抵达。记得那时洪患肆略,几乎每年夏季都要发生一两次。碰上梅雨季节,洪水轻易就漫过地势低洼的几处路面,如八湘段、木林段、七里堤,一直淹过方圆几里的农田,让水天一色行人止步。中考那年洪灾尤其猛烈,持续不下的水位一直延续了一月之久。邻村的几家农户划着小船载谷去粮站交上交,却不慎翻船。船上的四个人全部遇难。撕心裂肺的哭声让人自卑、惶恐。所以我虽然考上了高中,却至今没有弄清当年的中考分数。面对着盘亘不去的洪水,心灵的恐慌远较生命的图腾来得震撼且猛烈。

似乎自那以后,路面曾发生过一些变化。在政府的拨款和部署下,以上几处地势低洼的路段都得到了加高处理。而一些坑坑洼洼之处也相应填充了一些泥土。这一番改变终于让这条路渐次出现了一些车辆的身影:摩托、三马、麻木、汽车、客车……

车辆的出现密切了当地人与外界的联系。于是乎在以稻谷、小麦和红薯为主体的田野间也慢慢出现了一些经济作物,如苎麻、芝麻、西瓜、棉花……

记得有那么两三年,当地人家家种苎麻。大家只管种,由政府负责一切销售事宜。而事实上,那几年的苎麻也确实卖出过好价钱,并因此搏得个“苎麻之乡”的美誉。加上洪灾不再肆略,农人窘迫的生活也渐渐宽裕了许多。

好景却终究不能久长。阔别几年之后当我再回故乡,却发现故乡的那条土路竟又返回了“老路”:坑坑洼洼的路面浊水横流,人坐车上如荡秋千摇摆不定,很多人都在骂骂咧咧……几处加高处理的路段又开始慢慢下沉。

许多的说法钻入耳膜:有咒官员眼瞎熟视无睹者;有咒修路者黑心必遭天谴者;有咒行车者缺德毁损路基者;亦有高声埋怨着邻村的吝啬不肯筹资者……一般而言,这些声音都洪亮异常,似乎有意无意地澄清着自己的无辜。但必须承认的是,大家都有一个共识——这条路已经到了非修不可的程度了。

我总是无法理解:从意识到行动之间有时竟然有着那样遥不可及的距离。但我终于从一些人的言行举动上渐渐明白:当某些人把修路作为一次中饱私囊的契机,当政府正把土路的尴尬当成是每年向上级争取经费援助的理由……我便感知到了这条道路几乎是无法更改的宿命。

自那以后,只要我每次返乡都免不了要听到这样相同相似的牢骚。从弱冠至而立,不经意间流逝的时光,一晃又是十年。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何处结成愁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 编辑点评 ☆
王先林点评:

路,出路,有形无形之间道破了世态。

文章评论共[2]个
何处结成愁-评论

谢谢王兄编辑并推荐!
一直害怕,质朴的文字会被人冷落,而今看来却并非如此。
  【王先林 回复】:质朴也好,华丽也好,都只是外表。关键是要和内涵统一,才叫美丽。 [2007-10-10 17:07:07]
  【何处结成愁 回复】:谢谢王兄点拨! [2007-10-11 11:07:23]at:2007年10月10日 下午4:16

文水-评论

文笔较流利,语言朴实清晰。欣赏!
  【何处结成愁 回复】:谢谢文水鼓励!
问好! [2007-10-11 11:06:02]at:2007年10月10日 下午4: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