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沙枣花飘香的地方月牙儿梳子

发表于-2007年10月11日 下午4:59评论-1条

阿克陶是我人生的第二故乡,在那里我渡过了中学时代的最后时光,并参加了高考。后来参加工作,直至95年离开那里的六年工作经历。期间我体会过许许多多的人和事,但阿克陶尤如我人生路途开放的一朵小花,在我青春的梦境里时常摇曳,牵动记忆的思绪时常踏上归乡的路途。

它是新疆南部的一个边远小县城,维吾尔族和柯尔柯孜族居民占了人口的很大比例。维吾尔族的意思是“联合”“协助”,主要以种地为生,而柯尔柯孜族的意思是“四十百户”,解释为“四十个部落”。他们则祖祖辈辈主要居住在离县城几百公里外的山上,以放牧为生。两个民族在服装差别上不是很大,语言同属阿尔泰语系的突厥语族,一点不影响他们的正常交流。柯尔柯孜族是个典型的马背上的民族。由于长久过着游牧的生活,风吹日晒,受强紫外线的照射,面容是又黑又红,这一点与当地的维吾尔族居民的外貌是完全的不同。

高三的最后冲刺是在阿克陶县二中完成的,起初同学们对我的态度很不友好,而我也不大喜欢和他们搭话。一是因为我说一口陕西话,怕他们笑话。于是我便采取了不冷不热敬而远之的姿势。班上唯一的一位少数民族同学是个女生,她是个漂亮的维吾尔族姑娘,白白的皮肤,高高的鼻子,长长的睫毛掩盖下的大大的灰色眼睛,显得是那么深遂和神秘。每次见面她都以微笑作答,脸上的笑容尤如正在绽放的向日葵,让我的心里温暖了许多。随着高考的临近,我班的二个男生因父母不在新疆,且落户新疆不满一年而失去高考的机会;同时因高考名额有限,一名女生也在预选中被淘汰,这种种的不幸皆因父亲的被聘,我才幸免于难。此时我才知道不受欢迎的真正原因。因为我占了班里的高考名额。我内心有点不安,同时也觉得社会对他们的不公。看着他们伤心、流泪,转身离去。我不敢多看他们一眼。

看到街上以蓝为主调的花花绿绿的各种民族建筑,蒙着褐色面纱的女人,戴着花帽,穿着厚厚黑袍子的男人。他们说着我们不懂的语言讨价还价,街道边上的树上拴着三二个骆驼,它们在太阳下不安的在原地转着圈,蹄子扬起尘土,由此发出一股难闻的怪味。县城里最大的商店位于唯一的十字路口的一角,货架上没几样商品,我经常从这边进去,从那边出去,看起来是逛商店,事实上只是上班的捷径而已。

慢慢的我有了一些朋友,有因为老乡而成为朋友的;有因为探讨学习而成为朋友的。我除了看书学习与她们相同外,无论在语言上还是性格上,均显得与他们格格不入。他们开朗、活泼、爱开玩笑。大多数都无忧无虑。而我则在自卑心理的作祟下,小心、谨慎,作茧自缚。其实在内心深处,我也很羡慕他们青春的快乐,但我觉得与他们之间我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转眼五月份就来临了,晚饭后我常去城外青青的麦田边上看书,一起看书的也有后来成为好朋友的新育和冬花。学习的空隙,我们望着火红的晚霞,还有晚霞衬托下的麦田,麦浪涌动更显碧绿,多象绿色的海洋啊。夕阳的余辉洒在我们身上,整个身体被涂上了金灿灿的光芒,不长时间夕阳便如渔夫收网般转瞬即失。

五月的路边田头,沙枣树如身着白纱,神秘而羞涩的维吾尔族少女,泛白的枝叶在微风中轻摇。毫不起眼的浅黄色花朵隐藏在叶的怀抱,散发着淡淡的清香,弥漫在整个城里城外的每个角落,陶醉着来来往往的行人。时不时地你会看见有几个维族小姑娘折枝嗅花香;或有二二三三的小伙手拿花枝走在大街上。关于沙枣花让我想起了一个美丽的传说:据说清朝年间有一皇帝,来新疆巡视,行至一偏僻小巷,忽然一阵轻风吹过,送来沁人心脾的奇妙花香,如此奇异的香味飘自何处?皇帝按耐不住喜悦和好奇之心情,循着香味一路寻来。在一农家小院的墙头上,站立着一个玩皮的、婀娜多姿的美丽少女,正在折着沙枣花枝……这位维吾尔族少女后来就成了传说中的香妃。

有时候同田地劳作的维吾尔老乡聊天,他们用有限的汉语聊起天来很有意思。“你的房子什么地方有?”“在汉族学校里面有。”我模仿他们的腔调。“你的房子什么地方有?”“我的房子唔……哪。”拖着长长的调。顺着他手指的方向望去,或沙枣林的那边,或杏树绿荫掩盖的深处。

高考后不久,我便去四川读书,之后回来在这里工作。同时经历了那场骇人听闻的暴乱。90年四月的阿克陶,天气已经转暖。闹腾了几天的暴乱分子已是嚣张之极,当街上三步一岗五步一哨的时候,人们都感受到气氛的凝重。零晨2时许,尽管县城离巴仁乡有40多公里,但当枪声响起的时候,我还是感到从未有过的恐惧。后来大喇叭里号召各单位职工迅速返回单位,后来又号召大家去县医院献血。残酷的伤亡出现了。黑夜里,县医院排起的长长的献血队伍,远处稀疏的枪声,打破了小小县城由来已久的宁静。各种语言,各种面孔,都是一样的焦虑和心情深重。后来的日子里,我们各个单位轮流给前方送食品,自家打的馕,煮的肉;自家烤制的小点心等等食品一应举全,县城里的各族人民,不分男女老幼,人们表现出极大的热情。那样支援前方的高涨热情我只在过去的战争片里见到过。那个场面深深的烙在我的脑海中,给我走上工作岗位和走向社会,如何做好一个边疆地区的社会公民,如何很好地承担维护民族团结的重任,上了很重要的第一课。

95年3月我离开了阿克陶,再也没有回去过,但我对它的关注却是由来已久。报刊、电视等等传媒,只要有它的信息,我都会认真阅读和观看,新开发的旅游项目,矿业开发等等。妹妹带来的光盘,向我更好的展示了今日那里的新景象,宽阔的马路,全疆最大的人民广场。夏日的夜晚,各族人民在这里休闲,娱乐,乘晾。彩灯闪烁,欢歌不断,安宁和谐的小县城辉煌的明天,洋溢在人们的脸上,就像那从心里流出的歌一样,源远流长。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月牙儿梳子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 编辑点评 ☆
梦的出口点评:

故乡是永远抹不掉的记忆!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越加甘醇!
荐一下~~

文章评论共[1]个
文水-评论

好文章,美美的回忆,让人动容!at:2007年10月11日 晚上7: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