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姐弟配夫妻南香余

发表于-2007年10月11日 晚上10:09评论-1条

康熙皇帝在历代皇帝中堪称英明的君主,对历史的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有关康熙皇帝的故事传说也难以胜数,而且对其褒奖颂扬居多。但在民间却流传着康熙皇帝封其姐姐为正宫娘娘的传说,读来颇感新奇。

康熙皇帝即位时尚且年幼,有一天母亲皇太后问康熙说:“皇儿,将来选什么样的女子做你的正宫皇后?”

年幼的康熙皇帝看着侍立母后身边楚楚动人的姐姐正微笑地望着他,便脱口说道:“就选姐姐这样的!”

其实这不过是年幼的康熙皇帝与姐姐之间的姐弟亲情和对姐姐的钦敬,意思是要选一位像姐姐一样才貌超群的女子做自己的正宫娘娘。可是,这一句话却把母亲惊得浑身打战——自古以来至尊至上的皇帝乃“金口玉言”,话一出口即无更改。皇太后骇得手足无措目瞪口呆,身为皇家公主的女儿,怎能做儿子的正宫娘娘?这种失伦理的事不要说帝王之家,就是庶民下人也没有姐弟配夫妻的先例。若要那样做岂不是有碍皇家名声,被世人耻笑?皇太后左右为难,觉得这件事既不可“为”又不可“违”,经过一番冥思苦想后终于想出一个“两全”的主意——将公主悄悄地送到一位大臣家里寄养,等到康熙皇帝到了婚配的年龄再将公主从那位大臣女儿的名义与康熙成亲……

几年后,康熙皇帝的姐姐康熙举行了大礼,做了他的正宫国母,执掌三宫六院。对这件事康熙皇帝虽然感到又愧又悔,却也无法改变,但“国母”娘娘毕竟是他同父同母的亲姐姐,所以,他一直没有入住姐姐的宫中。尽管这件事知情者寥寥,皇太后命令甚严,对于这件关系到身家性命的事也没有人敢于泄漏半个字,宫中上下皆牙口如瓶。常言说得好,没有不透风的墙。时间一长,朝中的文武大臣还是知道了,并且传得纷纷扬扬。当时朝中有一位叫安国保的大臣,这安国保是个性情耿直的人,对于公主嫁给皇帝钓事他觉得实在有伤风化,亵渎了大清王朝的国格和尊严,连他做臣子的都感到耻辱!有一天,安国保和同僚好友巴赫在家里饮酒时提到这件事时,安国保拍案而起,对皇太后和康熙皇帝进行了言辞严厉的抨击,又愤怒地挥笔写下了四句话:“头戴飞禽羽,身穿走兽衣,天下人王主,姐弟配夫妻。”用以讥讽康熙皇帝和皇太后的荒唐行为。气愤之中的安国保又多饮了几杯酒,不知不觉地倒在床上便昏昏地睡着了。没想到巴赫却是个势力小人,他见安国保怒斥皇太后和皇上,这倒是他进身的好机会。于是便将安国保所书纸条偷偷地揣进怀中,悄悄地献给了康熙皇帝,想以此谄媚皇帝邀功取宠。

安国保酒醒后不见了纸条,心中大骇,自知情况不妙,估计到巴薛可能要出卖他……于是,召集全家人带着银两乔装打扮连夜逃出京城。

据说巴蘑将安国保所书字条献给康熙皇帝后,康熙帝大为震怒,当即命人抓捕安国保全家,准备重重治罪,但安国保一家已于前日夜间逃出京城不知去向。康熙皇帝暗想此事己然泄漏,若不严加制止必然越传越广。特别是这个巴赫己知内情,难免再传他人……于是,便以放跑安国保的罪名将巴赫密处立斩!这个出卖朋友巴结皇上的小人最终却落个身首异处的下场。

安国保一家逃出京城后向北走了一个多月,这天,来到塞外深山野岭中的一个地方。安国保见这僻静的深山,小溪潺潺,林木郁郁葱葱,山坡上草丛茂盛,土质肥沃,便用所带银两买下了这片荒山,全家定居下来。安国保亲门带4个儿子开荒种地,并嘱咐儿孙们世代农耕,安居山中。为防不测,安国保将4个儿子一分为二,一半仍以安为姓,一半改“安”为“赵”。如京中追查下来,即便祸灭九族也只能斩“安”而不斩“赵”,安家仍会留下后代,不断安家祖宗香火,又将居住地取名“赵家洼”。几百年后的今天,安国保的后代己在赵家洼村繁衍成上百户的村落,村中“安”、,“赵”两姓仍分姓而不分家,同坟祭祖,而且互不通婚,具故事传说也在“安”、“赵”两姓中世代流传着。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南香余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文章评论共[1]个
男人三十-评论

原来“安”、“赵”的源来如此,学习了。
  【浪里白跳 回复】:历史上的典故,是有一定历史依据的!问好! [2007-10-31 15:42:15]at:2007年10月12日 早上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