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情结大漠飞狐

发表于-2007年10月12日 下午6:46评论-55条

2007年10月11日晚上7时,诺贝尔文学奖委员会宣布,英国女作家莱辛获2007年诺贝尔文学奖。其主要作品有《金色笔记》《青草在歌唱》等。获奖理由:“这个表述女性经验的诗人,以其怀疑主义精神,火一样的热情和丰富的想象力,对一个分裂的文化作了详尽细致的考察”。

1896年12月10日,瑞典著名发明家阿尔佛雷德·诺贝尔去世,他在遗嘱中写道:他的全部可变为现金的财产,由其授权的执行者投资于证券方面,利息所得将奖给前一年里曾赠与人类最大利益的人。共设立物理、化学、医学、文学、和平等五个奖项。文学奖应给予“在文学方面曾创作出有理想主义倾向的最佳作品的人”。文学奖的评选由瑞典文学院组织院士评选,最初只仅限于欧洲国家,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后,逐步扩大到亚洲、非洲等国家。文学奖的评选历来争议颇多,亚洲国家中日本曾两次入围。中国始终与诺贝尔文学奖无缘,这不能不说是中国文坛的悲哀。一到每年的评奖时间,大家都要站出来议论一番,指责评选不公正,更有甚者说诺贝尔文学奖的评选给人们带来的危害不亚于炸药的发明带给人类的危害,这好像还是中国备受关注的文坛泰斗发出的感慨。

历数中国文坛,不乏所谓的文学巨匠和文坛泰斗,但终究与诺贝尔无缘。1968年,经过层层推荐评选,老舍成为当年诺贝尔文学奖的最后一个候选人。但当时老舍先生已自杀身亡两年,外界一点也不知道。瑞典文学院知道真相后,按照不颁奖给死亡作家的惯例,最终把该奖颁给了同样来自东方的日本作家川端康成,老舍先生与诺贝尔文学奖擦肩而过。

在今年的评选中,文学奖备受国人关注,李敖、巴金、王蒙被提名之事曾经被炒得沸沸扬扬,但国外媒体选出的热门名单中没有出现人们预期的情况。使得诺贝尔奖成为中国文学界抹不掉的遗憾。中国至今没有获得诺贝尔奖的最重要的原因之一,是原有的研究水平较低、基础太差,长期以来,中国在多数领域落后于发达国家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情况下,企望能做出世界领先水平的原创性成果是不现实的。其二是中国的文学作品都由国内学外语的人员翻译,由于其文学修养的差异以及母语的影响,乃至中西方文化差异,往往翻译出来的作品的艺术性大打折扣。其实只要找一些有文学修养的并通晓中文的英国学者来翻译这些有价值的文学作品,可能问题就变得简单多了。

有意思的是,最近网上频频传来国人最拿手的恶搞:《十三亿中国人把鬼吹灯顶上诺贝尔奖》。《鬼吹灯》是一部流传于网上的炙手可热的灵异类网络小说,据说将要拍成电影。作者是天下霸唱,据传他好像初中都未毕业,更别说是上大学了。但其扎实的文学功底和传统文化底蕴无不令所有网民汗颜,随之痴迷的如醉如痴。虽然有人说其素材来源于一名教师遗失的手稿,但并不影响广大网民的观赏。随后盗墓类小说如《盗墓手记》、《茅山后裔》、《我在新郑当守陵人》等像蝗虫一样在网上流传。因而就有了网民力顶《鬼吹灯》上诺贝尔的恶搞,虽然是恶搞,但也代表了广大网民的心声,人们期望有分量、能引起人们共鸣的文学作品的问世,哪怕是《鬼吹灯》这样的灵异类小说,虽然不能登上诺贝尔领奖台,但能引起众多网民的关注和力捧,实在是难能可贵了。

对于有人提出的“在可预见的将来,中国不会出现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奖作家。也就是说,我对中国作家写出诺奖认为的‘政治正确’的文学完全不抱期待。”这样认为诺奖早已经不是一项纯粹的文学奖的观点实难令人赞同。他一方面否定了中国文坛的辉煌成就,另一方面也在诋毁诺奖的公正性。他也许是忘了祖先流传下来的“酸葡萄定律”。是我们暂时还吃不到葡萄,而不是因为人家瑞典文学院的葡萄酸。如果说文学奖的评选有诸如政治方面以及意识形态领域差异带来的影响,那么像物理、化学、医学等纯学术类奖项为什么还是没有我们?是到了我们该反思的时候了,自古就流传文人相轻,现如今文艺界的浮躁和拜金主义好像是两大毒瘤,其流毒还在蔓延,并将影响着后来人。演艺界的名人自传热卖,著名作家的性题材小说火爆,自爆个人隐私的书籍看好,这无不是文坛之一大怪现象。前一段时间我偶然看到一部电视剧中的情节:为了追求商业利益,出版社硬是将一本描写感情题材小说的名字改成“我被包养的三年”出版,在新书签售会上竟然脱销,简直令人匪夷所思,哭笑不得。

每每与诺奖失之交臂,在扼腕叹息,愤愤议论之后也就销声匿迹了,总结经验,亡羊补牢对我们各行各业来说是家常便饭,轻车熟路,无非是开几场会而已,对了,现在大凡规模大的学术会议,都改为某某论坛了,似乎与国际接轨了。不管怎样,事实上我们没有拿到诺奖,说遗憾也罢,情结也罢,总还在人们心里留下些许期待,就像长年劳作在土地上的农民一样,总是期待着来年有个好收成。只要心存希望,我想诺贝尔奖项总会眷顾我们的。

本文已被编辑[藤蔓居]于2007-10-12 18:50:17修改过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大漠飞狐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 编辑点评 ☆
藤蔓居点评:

主要是要做好自己的事情,不要为获得它而创作;再说文化体制不改,恐怕想获奖也难啊。

那片红帆点评:

这是一篇较为深重的思考,作为文坛一员,都有理由为之关注并为之努力。毕竟那顶桂冠代表了一个巅峰,于中国、于民族、于个人都直接关系到荣辱。文章中个别观点有待商榷,但不失为一篇关注文学进步、体察文学热点的好文,况文章中透出作者较深的文化底蕴,读来给人以启示,特推出让读者共鉴。问好作者。

文章评论共[54]个
太阳红-评论

   文明古国害人呀,我们经常看到某某国的领导被弹劾了,你在中国能吗?我想再等一千年吧。现在的改革开放也就是大力发展经济,一切望钱看,其它的也就无所谓了,还谈什么诺贝尔奖。at:2007年10月12日 晚上9:20

扬剑出鞘-评论

很有见地!期待能多读到这样的文章!!!at:2007年10月12日 晚上11:00

布衣阿标-评论

很赞成你关于翻译的观点,这么美妙而又寓意深刻的文字,翻译得不好简直是对中国文学的一种亵渎。最重要的是,我们自己能懂,我们中国人能懂。对他们,是一种莫大的损失。问好!at:2007年10月12日 晚上11:36

辰洲草民-评论

不是我们的文学家无能,而是政治现状不能。
不是我们科学家的智慧不行,而是受到传统思维方式与社会制度与体制的束缚。
  【曲子和子 回复】:恶搞,欲速则不达. [2007-10-14 17:34:34]at:2007年10月13日 清晨7:02

悲秋道人-评论

非常赞同作者的观点。“中国始终与诺贝尔文学奖无缘,这不能不说是中国文坛的悲哀。”我不主张这样说,说遗憾可能更正肯些。“不管怎样,事实上我们没有拿到诺奖,说遗憾也罢,情结也罢,总还在人们心里留下些许期待,就像长年劳作在土地上的农民一样,总是期待着来年有个好收成。只要心存希望,我想诺贝尔奖项总会眷顾我们的。”结尾让人在平静的思考中心生期待。欣赏。

at:2007年10月13日 上午10:00

曾志彪-评论

诺贝尔奖——一 个政治玩具而已!!!!!!!at:2007年10月13日 上午10:11

属于你的黑夜-评论

我想说的是不要那别人的标准来评价自己。
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at:2007年10月13日 上午10:19

曾志彪-评论

好象高行建得过2000年诺贝尔文学奖??:):)
  【逸竹 回复】:高行建是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第一个华人,但他是华裔 [2007-10-13 18:58:59]
  【东方12 回复】:谢谢逸竹!!:):)问好了!!:):) [2007-10-14 16:56:36]
  【大漠飞狐 回复】:高行健,法籍华人。1962年北外法语系毕业,先后在北京外文出版局、中国作家协会、北京人民艺术剧院供职,1987年出国,定居法国。曾获得2000年诺贝尔文学奖,主要作品:《有只鸽子叫红唇》、《绝对信号》、《野人》、《一个人的圣经》等。 [2007-10-14 19:16:47]at:2007年10月13日 上午10:49

赤土黄梅-评论

哦,诺贝尔,搞文学的人,一听到这个奖的时候,总有些伤感觉!朋友,于其伤感不如做些实事……我的儿子,在瑞典,曾见识过那场面。他说他的老板,就是评委,不过是医学和理工方面的,在参会前15分钟,老板还在实验室做实验,预定的出发时间到了,他才穿上燕尾服,从实验室开车出发,到斯德哥尔摩市政大厅参会……这是什么样的宁静心态!也许要些时间砺炼哦!
  【妹妹你大胆的往前走 回复】:哈哈,支持朋友一票。 [2007-10-14 0:24:01]at:2007年10月13日 中午1:48

彼岸时光-评论

我觉得诺贝尔文学奖有些“欧洲中心主义”
  【柏拉图的隔世新娘 回复】:近几个世纪以来,欧洲本来也是世界文化的中心。 [2007-10-15 9:03:09]at:2007年10月13日 下午3:43

玉宇-评论

没有什么,等中国强大了,你设个什么奖,还不就成了世界最高奖!
  【uiok 回复】:you daoli ~ [2007-10-20 17:00:38]at:2007年10月13日 下午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