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的那座“双节桥”
双节桥,是我童年玩耍最多的地方。它静卧于老屋的东北角,两条小河从远处带着弯弯曲曲的身躯在此汇合,在雨季时也像两根黄绸彩带飘舞而至在此打了一个结。桥就在结的下游横跨而过,桥身全部用花冈石结构。一礅二孔,桥长一丈六尺,宽有四尺余。桥礅南侧有一青石碑,碑文记述了建桥的“巅末”:建桥人,居此桥的下首,细算起来正好是我出生的老屋也,他的祖母汤氏27岁丧夫,79岁去世,守节52年。其母19岁丧夫,建桥时55岁,已守节36年,无疑也是要守到她生命的最后一息。守节者,丈夫死后永不出嫁之谓也,婆媳二人先后丧夫,双双守节故称“双节”。单传下来的男丁眼见自己的祖母和母亲都为当时的礼教而牺牲了青春的天伦之乐,又因她们的“美德”没有受到朝廷的褒奖,所以建造此石桥来。一是见证两位长辈的精神“以垂不朽”;二是为地方过往行人图个方便。兹录石碑全文于下,以为佐证。
“桥以济人,胡为以节名也?然而,望夫名石,坠泪名碑,自古有之,今以节名桥,何不可者。予长兄光轩二十五岁卒,嫂汤氏时年二十有七。后抚次侄为嗣,号后升,十八岁又卒,侄媳年甫十九。申岁,以侄孙锡国为继,今年十五。念祖母守节五十余年,寿七十九而逝;母亦守节三十余年,时年五十五年,未获旌表,因于本屋门前止首建立石桥,以垂不朽。功俊问名于予,予日,祖母暨母两代孀居,节坚松柏,汝既念之,名日”双节“可也,并纪巅末勒石桥侧而为之序。邑痒生开晓金门氏撰。咸丰十一年辛酉岁季秋月谷旦立”。
中国几千年的封建社会,对广大妇女设下了各种礼教束缚。一册《女儿经》,是妇女的思想品德、言语行为各个方面的侄梏,守节是其中最残酷的一条,妇女要格遵“三从四德”,即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好女不嫁二夫”等等。如果丧夫再嫁,是属于违反礼教的行为,是要受到道德的谴责和舆论的抨击的,妇女无疑是封建礼教的牺牲品。
呜呼!青春丧失,原以不幸,还要在凄苦的岁月中耗尽一生,个中酸楚,其何以堪!,双节桥下的流水啊,是几千年封建社会里妇女流不完的泪。
而今,我离开了故乡数载,虽说只留下了那些片片记忆,偶然中闪现出来的都是花花绿绿映衬下的那座“双节桥”下的嘻闹戏水的模糊影子。而那种冲破了旧时礼教束缚的女人们仍是那么地勤劳,那种先人建桥造福一方的善举,也在不断地激励着更多一代一代的后人。
-全文完-
▷ 进入汀湘雨阁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