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是奔流,是瀑布,是急湍,但将来总有鲁迅的海。
鲁迅是霜雪,是冰雹,是恒寒,但将来总有鲁迅的春。
——郭沫若。
每当提起鲁迅,人们就会想起那个一手握烟一手执笔“俯首甘为孺子牛,我以我血存轩辕”的战士,想起那个曾经弃医从文的年青人,想起那个脸色泛黄而头发比值的善长。
鲁迅的一生是伟大而成功的。抛开他的作品不谈,鲁迅的本人也是伟大的。鲁迅生活在中国一个比较动乱的时期。那个时候,每个黄皮肤的中国人都麻木得令人心痛,那个时候,伟大的中国母亲,不但要哭泣,还要绝望。于是主管神灵的神下放了一个智者,让他拯救中国破碎的思想。那个时候,本来抱着学医济世的周树人突然握起了笔杆子,一下子从周树人的时期跨进了鲁迅的时代。
鲁迅的整个人都是偏激的,只因为父亲的病逝他便相信“中医是有意或无意的骗子”,然而鲁迅又是清醒的,在他的生命里,以他独特的眼光,看清了许多别人都看着盲目的东西,也让许多中国人找到了许多闪耀着的思想。
鲁迅写小说是一流的,但他却没有做长篇小说的能力,所以在他的生命里没有留下什么长篇。或许是因为鲁迅感觉做长篇太费神(不如用时间找点更有意义的东西),而不去做它。
鲁迅最让人看好的东西是他的杂文,文字不但犀利无匹,而且从中还闪烁着智慧的光芒。在白色恐怖和蒺藜丛里,鲁迅大胆地向人们证明了一条路,并证明了这条路的辉煌和价值。在同代人中,鲁迅的骨头是硬朗的,在那个恐怖暴力大于信心和意念的时代里,鲁迅从没有退缩,他昂首站在距离恐怖最近的边缘处,以一种冷眼傲视的神态,向盲目的中国人发出了类似于“我们必胜”的呼喊。
成千上万的中国人觉悟了,他们在各处的各个角落里疯狂地寻找着鲁迅和鲁迅的踪迹,追寻着鲁迅的思想,而鲁迅更用他的鲜血染成了“民族魂”的价值。
是太多的社会背景,好与坏的穿插,是那样一个动乱不平的年代,是那样一个麻木地毫无希望的中国,造就了鲁迅和他伟大的人格。
然而时间总在不停地流逝——它不会因为某人的伟大而停止不前。一代又一代的年轻人在社会的进化中以各种各样的教育形式长大,现在的年轻人只知道鲁迅这个名字而不知道他的作品和价值的,多不胜举。鲁迅这个人带着他的作品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现代的年轻人渐渐走远。这使我觉得“一件事物的产生和存在就意味着灭亡”更有几份道理。
鲁迅已越来越多不为年轻人所熟悉,盲目的中国人甚至不想再去了解他……这个时代已经不需要鲁迅了,也不再需要象鲁迅那样敢作敢为、力击时弊的人格。鲁迅——仿佛已成为中国一个不可流世的绝响,只可让人回味,却无法令人奋进。
本文已被编辑[心灵苦渡]于2007-10-15 12:03:17修改过
-全文完-
▷ 进入天远000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