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07年“诺文奖”尘埃落定,中国作家又要集体痛经?伊人游人

发表于-2007年10月20日 晚上10:30评论-0条

10月11日下午13时(北京时间19时),瑞典皇家科学院诺贝尔奖委员会宣布将2007年度诺贝尔文学奖授予英国女作家多丽丝·莱辛。面对诺贝尔文学奖,中国作家是不是感到很受伤?

回顾历史,中国还是有好些作家差一点就获诺贝尔文学奖了,比如鲁迅、林语堂、老舍、巴金、沈从文、王蒙、李敖等人都与诺贝尔文学奖擦肩而过。据说诗人北岛和女作家张爱玲都曾被提名为诺贝尔文学奖的候选人,我不知道是不是真的。日本一个叫大江健三郎的作家,很看好中国作家莫言,他曾是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之一;个人认为,这只是“三郎”一厢情愿、个人意见罢了。中国作家要想获诺贝尔文学奖,包括莫言在内,恐怕都有很长很长的路要走。

作家王蒙曾四次被推荐为这个奖的候选人。而沈从文曾1987年和1988年两年被提名为该奖的候选人,可惜沈老先生于1988年诺贝尔文学奖颁布前离世,与诺贝尔文学奖失之交臂。最令人遗憾的恐怕是作家鲁迅了,当年,一瑞典文学爱好者和刘半农准备推荐他为诺贝尔文学奖候选人,鲁迅先生婉言谢绝了,要不然,说不定他真能获诺贝尔文学奖呢。

虽然多位中国作家差一点就获诺贝尔文学奖了,但毕竟还是差了那么一小点点,这“一小点”可不能小看,值得大家好好反思反思。

就目前中国文坛来说,中国作家有与诺贝尔文学奖越走越远的趋势。文坛的浮躁,作家的烦躁,过分地强调市场和经济效应,导致很少有人愿意静下心来踏踏实实地搞创作。甚至有许多作家为了吸引读者眼球,有目的、有预谋地在书中加入一些流行的元素,比如性,再如一些暧昧的字句,什么“有了快感您就喊”,什么“床的尖叫”,等等等,语不惊人死不休。还有部分作家,搞得像个娱乐明星似的,三天两头骂人,三天两头作秀,上电视、上报纸的八卦头条,生怕读者忘记自己。文学是很纯粹的事情,创作是很寂寞的事业,干嘛要把文学搞得乌烟瘴气、花里胡哨的呢?这样又怎样能出一流的作品和一流的作家呢?

中国作家在每年“诺奖”公布后,总会牵肠挂肚一段时间,总会妒火中烧一段时间,总会心里隐隐作痛一段时间。面对诺贝尔文学奖,中国作家普遍抱的是“类妓心态”。一方面,想诺贝尔文学奖想得要死——获诺贝尔文学奖不但可以得100万欧元的奖金,而且获奖后还能名利双收啊,何乐而不为呢?另一方面,骨子里还看不起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很难说不是因为中国作家没获诺贝尔文学奖,因此表面上装作对“诺奖”不屑一顾,而实际上是对获奖者嫉妒得要命。

不久之后,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的著作又会在神州大地上畅销,“诺奖”获得者的作品马上又会被中国作家奉为“创作宝典”,一窝蜂的跑去买来,一遍遍翻阅、模仿、借鉴,企图因此受青睐,企图因此冲诺贝尔文学奖成功。之前,我们可以连帕慕克是男是女都不知道,而帕慕克获2006年“诺奖”后,几乎人手一册《我的名字叫红》。吸取大师的“精华”后,创作出诸如《我的名字叫黑》,《我的名字叫粉红》,《我的名字叫蓝》,《我女朋友的名字叫红》等等之类的作品。第一个环球航行的人是英雄,可第二个还会是英雄吗?这让人想起电影界的奥斯卡奖。当年李安凭《卧虎藏龙》获得了奥斯卡金奖,可是后来张艺谋的《英雄》、《十面埋伏》和《满城尽带黄金甲》呢?可是后来冯小刚的《夜宴》呢?可是后来陈凯歌的《无极》呢?还不是全部败北、与奥斯卡无缘?记住,原创很重要,创新很重要,别老“借鉴”人家的东西,要有自己的、能拿出手的、有分量的东西;老跟在别人屁股后面走,是永远都获不了诺贝尔文学奖的。

话又说回来,即使获不了诺贝尔文学奖又有什么关系呢?虽然诺贝尔文学奖的评选有一定的权威性,毕竟诺贝尔文学奖只是由少数专家学者选出来的,评选不但受到翻译的影响,还受到个人审美观等其他因素的影响;而且,所评选出来的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就一定是最好的作家了吗?我看怕不见得,因此,中国作家完全没有必要为诺贝尔文学奖斤斤计较。

面对诺贝尔文学奖,中国作家实在应该好好反思反思,反思一下整个文坛状况,反思一下自己的心态,反思一下自己的创作态度。而不是跟在屁股后面去模仿,去借鉴,去嫉妒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而不是去情绪化地发牢骚:“我从此以后,尿尿都不朝瑞典那个方向!”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伊人游人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 编辑点评 ☆
无缘牵手点评:

诺奖难获,不可为他悲,也不可为自弃。一奖不可能概住文化的全部,就如同奥运冠军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