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由“死有份”论活之意义城饬

发表于-2007年10月21日 中午2:41评论-1条

曾经拜读过鲁迅先生的杂文。其中有一篇,讲到了人的死,并讲到了民间传说中的“黑白无常”两大勾魂使者。先生说,其实白无常原不叫白无常,叫“活无常”;而黑无常呢,也不叫黑无常,叫“死有份”。这种解释与我们日常在电视电影中所闻所见大相径庭。由此我想到,鲁迅先生的文章流芳至今,定有不少所谓的高人读过,可是为什么从未有人提出过或赞同或反对的看法呢?人们也还都是延续往日的叫法。是大家实在对此不甚了解,还是面对活无常和死有份这对兄弟,大家有意避而不谈,以免沾上不祥之气?活无常,死有份,这两个名词,听起来确实够噤人的。

诚然,我们上至耋耄老人,下至黄口小儿,对活无常和死有份这种事几乎无人不晓。为什么,没有几人愿意坦然面对这既定的事实呢?

每时每刻,都有新生儿的呱呱坠地,老年人的恋恋而去。每个人,都免不了要得病。稍幸运的得小病,更不幸的得大病。每天的新闻中,都可见战争留下的血迹,车祸带来的灾难。人的一生当中,似乎都会有意无意地感受到死亡的威胁与恐惧,来自周边他人的,亦或自己的。此刻好端端的,活生生的一个人,说不定,一眨眼,便烟消云散了,只剩下一副可能都不太完整的残骸。

怕归怕,我们谁也无法避免,也无法预测。科技再发达,社会再进步,这种事情也很难去控制。由此,我们免不了得出一个结论:人人对于死都是有份的。哪怕你在一生当中,再怎么平平安安,顺顺利利,那么到了老年,你总会有死去的一天吧!

既然活着无法摆脱无常,而人之必死无疑,那么,我们又很有可能会陷入这么一个误区:反正免不了死,不如混混沌沌,勉勉强强度过一生。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得过且过,游戏人生。也由此得出一个结论——活着太没意思了。

其实,恰恰相反,也正因为活着的无常,我们才更应该好好地活着,有意义地认真快乐地活着,珍惜活着的一切。这就好比童年时的我们,手里攥着一个心爱的玩具。玩具是从小伙伴那里借来的,而我们又不知道什么时候,玩具会被索取回去。怎么办呢?我想,这时候,我们只有无所顾忌,痛痛快快地玩个够才是。而任何把它束之高阁,怀揣着心思,将其据为己有的想法,或者干脆破罐子破摔,把玩具到处乱扔、乱砸,抱着无所谓的态度。这都是不怀好意的,更是徒劳的,于事无补的。

确实,在整个历史的长河里,我们每个人都不过是沧海一粟,过眼烟云,稍纵即逝。我们的生命实在是太短暂太渺小了。那么,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去好好地珍惜,这仅有的一线天地呢?难道眼睁睁地看着它,从我们的眼前溜过,从我们的指间滑过,不留下一丝痕迹。

生命之可贵,原正在于它的短暂,它的渺小,它的活无常,它的死有份。

有位哲人说过这么一句话,“生命的密度远比生命的长度重要的多”。空有长度而没有密度的生命,是经不起推敲的生命。我们只有在有限的生命线段里,谱写出无限美妙的音符,才能让自己的生命熠熠生辉。只有让自己的生命密度扩大,才会有“再活五百年”的豪气与勇气。而这便是生活的意义所在。

(后记:在写完这篇文章时,听闻一个朋友从一辆发生车祸,11死6伤的车上得以幸免于难。但我仍坚信,我们每个人,都还要去完成活之意义)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城饬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 编辑点评 ☆
无缘牵手点评:

欣赏文章的观点和剖析。
生命之于每一个人来说只有一程。仅仅这么一次的机会,怎不好好地去珍惜呢?

文章评论共[1]个
城饬-评论

欢迎电击,敬请流言。
谢谢无缘牵手!at:2007年10月22日 晚上9: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