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红颜:痴情难守梓尘

发表于-2007年10月25日 凌晨2:08评论-3条

红笺小字,说尽平生意。

鸿雁在云鱼在水,惆怅此情难寄。

斜阳独倚西楼,遥山恰对帘钩。

人面不知何处,绿波依旧东流。

(一)

一直觉得,能够读到一首好词,是一种很幸福的事情,因为在不经意间,平凡的文字里透射出的非一般的意境会悄悄触动你心灵深处最敏感的神经,这时候带给你的,不仅仅是新鲜的视觉冲击,更是心中澎湃的共鸣。

今天,有幸读到了这样的一首词,于深思之时,我想起了“七绝圣手”王昌龄的《闺怨》诗: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是的,诚如题目《闺怨》表明,这是一首怨妇诗。但是剥掉其曾曾的“伪装”后,我们就会发现,一个“悔”字,就将“怨妇”心中的那种浓浓的情思微妙的写了出来。故而转结两句尤见其妙处!转句写闺妇见柳色而勾起情思:柳树又绿了,但是她的夫君仍然迟迟未归;结句则转为悔恨,悔恨当初怂恿丈夫“觅封侯”的过错,以至于现在想见见夫君的面都“难如上青天”。整首诗无刻意写怨愁,但怨之深,愁之重,可见一斑。如此一来,闺妇对于丈夫的那种思念之情也就随着诗歌起承转结的结构和些许的文字表现得淋漓尽致。

这份深情为谁留?久久不尽的等待,换来的呢?却是“星桥鹊驾,经年才见,想离情、别恨难穷。”,更是“吹箫人去玉楼空,肠断与谁同倚?一枝折得,人间天上,没个人堪寄。”……情有何错?情又有何错?怎么这般折磨人,“凝眸处,从今又添,一段新愁。”?情何堪!

不禁为之恻然……

(二)

历来写红颜为情愁的诗作很多,佳作亦频。不说别的,就单单一个李清照,在短短的一生中写下了多少“情愁诗”?有多少诗词历来为人们所津津乐道?

其一:

寂寞深闺,柔肠一寸愁千缕。

惜春春去,几点催花雨。

倚遍栏干,只是无情绪!

人何处?连天衰草,望断归来路。

其二:

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

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馀情。

伤心枕上三更雨,点滴霖霪;

点滴霖霪,愁损北人、不惯起来听!

等等等等,像这样的诗词大作举不胜举,而每一篇又都以一个“情”字贯穿始终,仿佛作者的思念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情之过处,感人至深,读罢令人唏嘘不已。

其实细细想来,个人觉得,就李清照后期的诗词来看,其所反映出的心境正和上述那首词相契合。不是么,你看:“红笺小字,说尽平生意。”李清照不正是用一首首的词来述说着对丈夫的思念之情吗?“鸿雁在云鱼在水,惆怅此情难寄。”虽为夫妇,但是无法花前月下,更无法倾诉衷肠,更无法相守偕老,一个在天之涯,一个在地之角,像见一面何其艰难!心里的那种犹如泰山压顶般的“惆怅”,何以排遣?又何以相寄?无奈之下,只好“斜阳独倚西楼,遥山恰对帘钩”,独守空帷,暗自神伤,“空对着。菱花镜里形容受”,好生凄凉!

记得在一本书上看到过这样一个故事,名字叫《赵明成:五十难及一》,故事是这样说的:据说,以此李清照因为四年赵明称,写了一首《醉花阴•重阳》: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这是赵明诚在外地时,李清照寄给他的一首相思诗。彻骨的爱恋,痴痴的思念,借秋风黄花表现得淋漓尽致。赵明诚收到这首词后,先被其深情所感动,后发誓要写一首超过妻子的词。于是他三日之内写了“醉花阴”词五十首,然后把李清照的词混在里面,请友人评点,不料友人说只有三句最好:“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由此更可见,李清照对于丈夫赵明城的“情”是多么的深!

但是,这一份深情,李清照却注定要在九泉之下与丈夫共享……

(三)

伫立长堤,淡荡晚风起。骤雨歇、极目萧疏,塞柳万株,掩映箭波千里。

走舟车向此,人人奔名竞利。念荡子、终日驱驱,觉乡关转迢递。

何意。绣阁轻抛,锦字难逢,等闲度岁。

奈泛泛旅迹,厌厌病绪,迩来谙尽,宦游滋味。

此情怀、纵写香笺,凭谁与寄。算孟光、争得知我,继日添憔悴。

情可贵,千金难买,人所共向往;情却难留,“为伊人憔悴”,纵使如此,往往却是“此情怀、纵写香笺,凭谁与寄”!继而“继日添憔悴”,个中苦楚,又怎与旁人说得清!

其实,想来“为伊人憔悴”倒也是不错的了,最起码此生感情幼体托的地方;最怕的就是“阴阳两相隔”,此生的真情,只能在来生继续。这,才是人生最“伟大”的悲剧!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梓尘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 编辑点评 ☆
仙灵岛灵儿点评:

诗美,情浓,红颜:痴情难守
陪君醉笑三千场。不诉离伤,红颜似花,花似红颜,诗歌配文,诠释了对古典红颜诗韵幽香的情怀。欣赏了
有真爱却不能相守,是一生的悲剧性命运的慨叹

文章评论共[3]个
残梦无痕-评论

文章虽妙,读之怆然而泪下,然惜与题不符,问好作者!
  【梓尘 回复】:闻之长叹一声:
或许是读者没有读懂;有或者,是我写的太失败了。
处处点题,却仍然是“文不对题”
悲~~~ [2007-10-25 16:41:25]at:2007年10月25日 中午12:36

谢一民-评论

学习了!at:2007年10月25日 晚上8:31

执者-评论

处处点题,却仍然是“文不对题” 不是你的错,真是朋友没读懂。见谅吧。欣赏了!
  【梓尘 回复】:谢谢支持:)) [2008-1-17 10:37:11]at:2008年01月16日 晚上9: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