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乡间小路安宜生

发表于-2007年10月25日 下午5:56评论-3条

一条宽四米,厚三十公分的水泥混凝土构筑的乡村公路,正缓慢地从圩堤脚下的北端向南方的省道铺设。

三个月前,这条2·5公里,始修于十多年前的沙石路,被大型铲车艰难地铲平。我听着它吃力地发动着机器,看着它冒着烧柴油而产生的黑烟,不禁回想起三十年前,在同一条道路上,儿时的我,冒着风雨,顶着雪花,一步一靴泥泞,到集镇上的初中上学的岁月;回想起,家乡的父老,为了将收获的农产品挑到二十多里以外的城里,去换取来年赖以生存的必需品,那种步履,那种骂声:“这该死的路!”

三十年前,因为路不通达,村落偏僻,乡亲们自然对外面的世界和事物心生好奇。公社里放映队那辆平板车,驮着笨重的汽油发电机和放映器材,就是由公社通讯员骑着时髦的“永久”自行车到各大队通知派人去拉。儿时的我,也和大人一样,每次放映完早被城里人看厌了的“样板戏”之类的电影,二十多天后,便翘首以待那辆熟悉的“永久”和通讯员的到来。尽管有的时候,他带来的是叫各大队干部去开会,或下达什么文件。但普通的乡亲们和我,都会拦在这通往公社的必经之路:“是不是有新电影要来了?”因为,也只有放电影之前,大队干部的话,才可能产生和电影一样的效果---他们会有新鲜的外界和上级的消息带给群众。而也只有这条“路”,才是乡亲们了解外界变化的唯一通道。

当年的乡村土路,随着外面那“十八户”社员冒死画押而影响全国的变化而变化,随着政府和农民渐渐鼓起的口袋而改变。路,还是原来的老路,上面铺上了一小层砂石,就象当年的总理批评某些工程是“豆腐渣”一样。但毕竟不是土路了,自行车在当时的集镇,就算我们这个村买的最多!---尽管两三年就要换部新的。偶尔,也见到四轮拖拉机拽着挂箱在这高低不平,尚不坚固的路上颠簸爬行,而挂车箱上,则每见遇到熟人就很自豪地向其微笑的乡亲---你看!我很幸运地坐拖拉机哦!

我是看着这条乡间小路的变化而长大的。每遇整修这条通往那繁华城镇的路,都会听到工程人员的埋怨:“这路的基础太差了!”

是啊!三十多年前,当我进出中学大门的时候,从小街镇上公办的供销社、食品站、粮站、医院等单位的门前;从一幢幢井井有序的建筑中;从一群群忙中有闲的人群中,总有让我感觉到比我们家村落的繁华。这里的人们,会从这条直通城市的大路上,获得某些诸如“国家的布票马上要取消了”、“省市的粮票是如何兑换全国粮票”、“哪天早晨的猪肉不紧张”、“煤油票可能这个月底要过期了”。甚至,知道就连中共的“九大”、“十大”、老“美”和老“修”怎样叫劲等小道消息。相形之下,我那偏僻的小村里,看见的,听见的,只是土坯茅舍下的旷无;田埂地头前无休止的“寸土之争”;隔三差五的婆媳“骂街”;还有这条原始的雨后泥齐靴的土路!

那时,我曾发誓:长大后一定要走出这条泥泞的土路;走出这闭塞的村落!

然而,我始终没能走出去。或许是我看到了,尽管“基础太差”,毕竟经过连年的整修,日积月累的砂石填铺,当然也有亡羊补牢之果,这不?摩托车已经替代了自行车,我前些年曾经嗤鼻过那个骑摩托车从我身边急弛而过卷起尘烟的小伙子,而今天自己俨然驾上了“摩驴”。也许我逐渐听到,逢年过节时,从沿这砂石乡间小路两旁多家的二层小楼里,亲友们劝酒的喧哗;闲暇和阴雨天洗麻将和“斗地主”的叫喊;还有那仍然改变不了的婆媳“骂街”。惟独,没有听到象集镇上那高音喇叭里“新闻和报纸摘要”的声音和欢快音乐声以及集市上叫卖叫买的喧哗声;也许,我渐渐地看到,听到,乡亲们经过这条路去农田那来去匆忙的身影和偶尔开往地里的小型农机;路边小店互相拉客而贴出的降价告示;几个嫂子们在一起议论着:“某某家的老公今年在外面赚了三万多,”“某某家的儿子到现在还没娶到媳妇,那孩子都快三十了,”惟独,还是没有看到象集镇上接二连三地盖起新的厂房;没有听到象集镇上人们议论的:“听说姓方的那家二儿子马上要回家办某某加工厂”。

我还是想走出这条现在虽然铺上水泥的乡村公路,但毕竟是黄昏已近!

或者我希望,我的下一代人能走出这条路。因为这条路的“基础”,还真的很薄弱。

我希望他们走出这条乡村公路之后,在通往那些省道、过道、高速公路上,学会更多的修筑道路的知识和技能,若干年后来个“凤还巢”,彻底地修筑好这条通往外界繁华世界的乡村道路!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安宜生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 编辑点评 ☆
恋尘叶子点评:

一条见证了发展的乡间小路,
相信也会风证乡村的腾飞!

文章评论共[3]个
谢一民-评论

这几年农村的变化日新月异,我们确实应该多点农村题材的文章,少点儿女情长。
有些人离了那个就写不下去了,编辑也那个专用那些稿子,不知道那个是对那个是错!
向作者问一声好!
  【安宜生 回复】:谢谢先生与我有共同感觉!"烟雨"世界好象正缺少这类题材的文字,或许,每位编辑对文章题材与语言认知口味的不同吧,儒家毕竟是中国的文化之本!问好! [2007-10-26 13:00:12]at:2007年10月25日 晚上9:28

黄自怀-评论

好,为“新农村”建设呐喊助威吧,朋友们!at:2007年10月25日 晚上10:54

大宇微尘-评论

拜读了。同感。at:2007年11月22日 下午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