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时间,柴油价格暴涨,不少加油站出现了车辆拥挤的困状。更有甚者,据某报报道,某加油站竟然因此出现了因挣抢加油而杀人的恶性事件。
事情的起因其实很简单:一个小伙子排了很长时间才挨到号,而此时偏偏有一辆车硬加塞在前面。小伙子自然不肯,双方因而争执起来,结果在争执中小伙子被对方连捅两刀,当场死亡。
本来是微不足道的小事,最终却发生了如此凄惨的结局。
究竟是什么让现在的人动不动就举手夺命呢?
原因当然不一而足,我在这里仅仅想从学校教育的角度阐述自己的思考。
我有不少同学是教师,也曾经在闲谈中就现在的学校教育吐过苦水:现在的学生,老师根本不敢管!
请注意,不是不管,而是“不敢管”!
育人者不敢管被教育者,听起来好象很荒谬,可是仔细听来,却让我这局外人愈发对现在的教师产生同情心,也愈发让我有所感慨。
造成教师不敢管学生这一不正常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有三点却引起了我的注意。
一方面,法律制度的日益完善以及上级教育部门对教师行为的约束。
应当说,从社会发展的角度来看,法律制度的逐步完善是文明进步的趋势,也是我国民主日益广泛的表现,能够在学校教育中给予未成年人充分的民主,并保护他们的合法权益。
然而任何事总有它的两面性:即在某些方面并没有充分考虑到学校教育的特殊性和孩子们身心发展的规律性。
我们都清楚一点儿,那就是孩子的成长就象小树苗的成长一样,需要园林工人从小就锄草施肥、修剪枝杈。而在这一过程当中,为了使其长成挺拔、参天的有用之材,必要的强制是难免的,比如对小树苗存在的弯曲进行纠正。
然而现在的学校教育当中,这些为了学生成才的必要的强制措施已经被日益的扭曲,甚至根本就是不被允许的。
比如:法律规定“教师不得体罚、变相体罚学生”,这显然是为了保证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以及合法权益不被侵犯。
可实际上,法律却没有对“体罚和变相体罚”做出明确的界定,这在很大程度上引起了教师的困惑。
如果教师要批评学生,那么学生是坐着还是站着?如果站着,是体罚或者变相体罚吗?
即使教师是因为善意而批评学生,但是万一学生自尊心太强,因而觉得丢了面子,一时想不开而出事,那么这算体罚和变相体罚吗?由此引发的后果又该由谁来承担责任呢?
报纸就曾经报道过类似的案例:某学校按照上级统一组织进行期末考试,结果有一个试场发现一名女生作弊。我们都知道,按照《监考守则》的要求,发现这种情况,监考教师必须马上予以制止,否则就是失职行为,因而监考教师顺理成章拿走了作弊用的书。
可任何人都没有想到,该女生平时成绩很优秀,觉得这次在老师和同学面前丢了面子,一时想不开,跳楼自杀。
一个正当青春的花季生命就这样陨落了,这是任何人都没有想到的,也是任何人都不愿意看到的。
我们在深深惋惜的同时,也看到了这名监考教师所承受的沉重的思想压力和良心的自责,当然还有相应的法律责任!
可是,我们是否就认为是这名教师错了,是他害死了孩子呢?
所以很多教师都说:现在学生很多事,根本不敢管,要是真出现了类似的事,还有活的心思吗?
第二方面,则是社会对于教师角色的苛求。
我们都知道,同一件事,任何人做了,我们都觉得没有什么。可要是教师做了,我们却难免说三道四。
比如,任何人去买东西讨价还价,我们都觉得很正常。可要是教师也象我们这样做,我们却会说,当老师的真小气!
再比如,和人争执,也是很平常的事。可要是遇到教师和人争执,我们通常会不问是非、不问曲直的直接把矛头对准教师:还当老师呢,什么素质!
第三方面,来自于家长的原因。
现在的孩子在家里都是很娇惯的,那可真是捧在手里怕吹着,含在嘴里怕化了。家长不能说百依百顺么,可也舍不得让其受一点儿委屈,这也是人之常情,无可厚非。
然而当这种宠爱延伸到学校教育当中,所造成的负面影响却也不可小觑。
当教师批评了学生之后,有的学生难免觉得委屈,个别家长的做法不是及时、认真的和老师沟通,而是不问情由、不问是非,顿时火冒三丈,直接闹到学校,甚至动手打了教师。
你想,还有哪位教师敢去管你的孩子呢?
可能有人说:“还是当老师的不好。”可问题是,除了的确有个别教师不配为人师表之外,哪个老师不希望把学生塑造成有用之才呢?他们难道不是善意的吗?除了家长和教师,你还能找到第三个这样甘心为孩子付出的傻瓜吗?
可能有人说:“孩子要教育。”可问题是,孩子的成长过程正是是非观和人生观形成的过程,这一过程,仅仅凭借苦口婆心的教育一定能行吗?教育如果是万能的,那么世界上还会有这么多的犯罪吗?国家还需要军队、警察和监狱吗?
如此,当现在的孩子长大了,有了孩子,他们对下一代的教育又会是什么样子呢?……
梁启超老先生曾经说过:长此以往,国将不国了!
-全文完-
▷ 进入幽冷魅眼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