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在历史的运行轨迹中寻求突破(86)谢一民

发表于-2007年11月04日 清晨5:50评论-1条

□在历史的运行轨迹中寻求突破(86)

1983年以来,山西夏县信用社在农业银行的领导下,对信用社管理体制先后进行了一系列改革。6年过去了,夏县信用社究竟发生了什么变化?

一、活跃在农村经济舞台

1988年夏县农业总收入1·38亿元,粮食总产2·08亿斤,皮棉总产2776万公斤,人均收入527元。这些数字比1983年翻了一番还多。夏县人在总结这几年成功的经验时都不会忘记在功劳簿上写下信用社的名字。

1983年以来,信用社为夏县26万农民的致富和农村经济的翻番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劳。

1988年末,夏县信用社各项存款余额5307万元,比1983年的1550万元增长3·4倍。其中储蓄存款5116万元,比1983年的1261万元增长4倍。资金实力的增强,保证了信用社对农业信贷投入的逐年增加,1988年的信贷投入比改革前的1983年增长6·7倍,5年共投入1·64亿元。

信用社在平川,支持建立40万亩小麦商品基地和2万亩蔬菜基地以及一支拥有3·5万人参加的食品加工业;在山区,支持建立山楂基地2万亩,杂果1万亩,23万株板栗基地和一个年产量在2万公斤以上的木耳生产基地;在丘陵地带,支持建立1·6万亩苹果和葡萄基地;在全县范围有计划地支持1040个贫困户脱贫致富。

去年7月,出现了全国性的储蓄滑坡,而夏县农行与信用社共同努力,不断推出新储种,储蓄月月上升:农行储蓄7、8、9三个月中净增280万元;信用社三个月中净增230万元;去年第四季度国家信贷紧缩,各地资金骤紧,而在夏县,农副产品收购的现金供应却井然有序。由于农行和信用社两家齐心协力,及时安排了收购资金,保证了农副产品收购工作的正常进展,全县没有发生打白条现象,受到了县委、县政府和农民的称赞。

1983年改革以来全县信用社没有发生过经济案件,没有被盗、被抢事故,没有会计出纳差错,没有亏损社。全县信用社35岁以下的职工中有47%的人考上或取得了中专以上文凭;职工总数中有39%的人获得了专业技术职称;有7%的职工在这几年申请入了党。县联社连年被评为全区农村金融系统先进单位,去年被县委、县政府评为支农先进单位。

夏县信用社的信用服务网点在山区组组有站,在平川一村多站。现有社干部175人,站干部401人,平均每454个农业人口就有一个信用社的信贷服务人员。信用社的放开搞活,有效地抑制了农村的私人借贷,信用社在农村的声誉越来越响。

二、困扰中蓦然回首

与全国其他地方一样,夏县农村信用社的发展也走过了一条曲折而坎坷的道路。面对农村经济体制的大变革,“官办”的信用社不改革是无法再生存下去了。

把信用社真正办成群众性的合作金融组织,被官办体制困扰了多年的夏县信用社蓦然回首。从1983年开始,夏县信用社在各级农业银行的领导下,改革一开始就把清理股金、落实股权,作为一项巩固和密切群众关系的基础工作来抓,并根据社章兑付了社员股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增股扩股,增强了信用社的群众性。到1988年底,全县信用社股金额达150万元,比1983年增长5·8倍,全县农户入股面达90%以上。

在此基础上,夏县信用社恢复健全了民主管理制度,实现了组织和制度上的创新。定期召开社员代表大会,实行社员代表提案制度,民主选举信用社主任,信用社网点设置、人事调整、财务管理、业务经营和股金分配等重大问题都要经过理事会研究决定。

搞活的关键是要放开。夏县农行的领导认为,要充分发挥信用社经营上的灵活性,就要把属于信用社的权力归还给信用社。在资金上,实行以存定贷,信用社在服从国家宏观控制的前提下有权自主运用;在业务上,信用社在保证农业贷款需要的前提下,可以经营农村工商信贷业务;在利率上,信用社实行浮动利率;在经营上,信用社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

随着信用社改革的逐步深化,夏县农行领导越来越感到,放开搞活不等于放弃管理,面对众多的分布在全县的信用社及其机构网点和农业银行企业化经营后自身经营管理的繁重任务,农行怎样加强对信用社的管理,已成为必须及时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

1985年,夏县农行不失时机地成立了县联社。1987年县联社改建成由各个基层信用社集资入股、联合经营的县一级合作金融组织。基层信用社推选出股东代表,股东代表参加联社董事会,通过聘任联社主任,由联社主任组阁筹建内部机构。夏县联社建成后,没有辜负农行的期望,出色地担负起了管理基层信用社的职能。几年来,联社逐步建立和完善了信用社各项管理制度,并具体抓了四个方面的管理。

——加强职工管理。县联社创造出“四连环”职工管理办法,即在制度上约束、在思想上教育、在素质上培养、在生活上关心。

——加强贷款管理。县联社建立了一整套贷款管理体制,如贷款集体审批制度、贷前评估制度、贷款抵押担保制度、贷款“三包”制度、贷款手续移交制度,使全县信用社资金周转加快,1988年为2·24次;资金利用率提高,这几年平均在65—70%;呆滞资金减少,1988年为0·02%。

——加强财务管理。这几年,县联社先后制定了6个有关财务方面的制度办法,促进了信用社财会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和标准化。1984年以来,全县信用社账务始终保持“六相符”,连续5年做到了无会计出纳差错、无资金损失、无诈骗、无库款被盗被抢事故。

——加强信用站管理。夏县401个信用站的存贷款业务占信用社存贷款业务量的60%和30%。几年来,夏县对信用站采取县社两级齐抓共管的双轨管理制,县联社实行“两统、两查、一考察”,即一年统一举办一次信用站干部培训班,统一安全设施;一季抽查一次信贷执行情况,抽查一次安全保卫情况;每年初对信用站干部进行一次考察。信用社对信用站实行“五包、四勤、一挂钩”,即包存、放、收、效益、安全,勤上门、勤过问、勤辅导、勤检查稽核,信用站的各项业务与信用社干部的月综合奖挂钩。

三、服务是宗旨

夏县联社自建立后,在指导基层社经营、为基层社提供多功能服务方做了大量工作。

——组织调剂融通资金。县联社充分利用资金运动的时间差、地区差,组织基层信用社之间及时调入调出资金,解决了部分社有钱放不出和部分社没钱可放的问题。5年来县联社共调剂资金5310万元,搞活了信用社资金,促进了生产的发展。

——开办县辖汇兑结算。县联社1986年下半年经批准自办县辖汇兑结算,基层信用社原在农行营业所开户不变,联社组织信用社之间辖内结算为补充,全县通汇,联社对账,各自结算,促进了社社之间纵横通汇。同时,联社营业部还参加县人行组织的同城票据交换和地区人行组织的区域性票据交换,减少了结算环节,提高了办事效率,方便了农民群众。

——帮助基层社搞好经营责任制。为了认真贯彻按劳付酬、多劳多得的原则,改变以往吃大锅饭的状况,从1984年起,夏县就对信用社实行了经营责任制,对职工实行岗位责任制。1984年到1985年实行利润包干,超利润部分联存、联贷、联收、联费用、联会出差错率的“一包五联”经营责任制;1986年到1987年实行以六项经济指标为考核内容的经营责任制;去年又实行了“一人牵头、全员承包,任务挂钩、超利润分成”的承包经营责任制。同时联社对信用社、信用社对职工均采取百分计奖考核办法,从而拉开了收入档次,调动了职工积极性。

——开展经营活动分析。为了提高基层社经营决策能力,县联社对各信用社的经营成果定期或不定期进行经济活动分析,社与社、项目与项目进行对比,使信用社对自己的经营成果有个合理的估价,为下一步工作提供决策依据。通过开展经营活动分析,提高了信用社的经营管理水平,减少了资金占压,现在全县资金占压率保持在2%以内。

四、理顺关系

农业银行和信用社是两个不同性质的经济实体,如何理顺行社关系?长期以来,特别在农行企业化经营以后,这个问题困扰了不少地方的农业银行行长。.

夏县农行领导在加强和改善对信用社的领导和管理、理顺行社关系方面,充分显示出了领导者的魅力。

——县农行对县联社的领导主要是在信用社执行国家金融方针、政策上的领导和监督;在信用社业务经营上给予指导;在信用社招工、主任任免方面同联社协商。

——县农行放权给县联社,让县联社相对独立地行使管理信用社的职能。联社正副主任均由信用社人员担任,主任参加县支行党支部会,副主任参加行务会。

——县农行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给信用社以支持。在结算上,帮助县联社开办县辖往来、参加同城票据交换和跨区域性直接汇兑业务;在现金供应上尽量满足,不卡信用社的脖子,并为信用社送款取款;在办公条件上,帮助县联社筹划办公地点并提供办公方便。

农村金融体制的任何改革都必须从有利于农村商品经济的整体出发。信用社改革的关键是放开搞活基层社的经营,加强、改善领导和管理是搞活信用社的保证,为尽早实现信用社的改革目标,要对信用社实行依法管理,不管信用社归谁领导,建立和发展县联社则是深化信用社改革、保证信用合作事业健康发展的重要内容。农业银行实行企业化经营以后,农行领导和管理信用社必须从行社共同发展和农村金融事业繁荣的大局和高度出发,正确处理行社之间的各种矛盾和摩擦,这就是夏县信用社改革探索留给我们的有益启示。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谢一民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审核:藤蔓居
☆ 编辑点评 ☆
藤蔓居点评:

文章有些专业化了。

文章评论共[1]个
谢一民-评论

是太专业化了,我一生大部分时间都是研究这方面的。我心里清楚不那个文学化,但还是想发出去,这也许是一种病态吧。谢谢了!at:2007年11月04日 清晨7: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