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工夫茶里乾坤大南香余

发表于-2007年11月09日 晚上8:17评论-0条

在中国旅游,常常会安排一个项目叫观看“茶艺表演”。在杭州品龙井,到岳阳品毛尖,成都喝盖碗茶,大理喝三道茶,到潮州,就一定要品工夫茶了。

如果让一个外地人,说出与潮州有关的事物,频率最高的,恐怕就是李嘉诚和工夫茶了。李嘉诚是潮人的骄傲,工夫茶是潮人生活的象征。“工夫茶香浓得怪”,是潮汕十八怪之一。潮州人喝工夫茶,以“浓”、“苦”出名。因为潮州地处亚热带,热天在南方最解渴的,要靠“水”和“甘”。但是水喝多了,会加重肾脏负担,不利健康。长期的经验积累,潮人发明了工夫茶,水少而甘,以少胜多。

冲泡工夫茶有十道关键的工序:活火,讲究用橄榄核炭火;开水要蟹目水;茶要乌龙茶;装茶,要粗细分开;然后是烫杯、热罐、洗茶、高冲、低洒、淋顶、刮沫,加上“关公巡城”和“韩信点兵”的洒法,其目的都是为了尽量提高茶具的温度,使茶叶中的化学物质能够最大程度地发散出来,饮后口中余甘,才能达到以少胜多的目的。如果说:北方喝茶是以“水”解渴,工夫茶则是以“甘”解渴,而同样源于中原的日本茶道只能说是以“意”解渴了。

工夫茶也有写成“功夫茶”的,与“中国功夫”、“少林功夫”一样。工夫茶中,用三个指头滚杯,动作娴熟而不怕烫,“功夫”也的确了得。但品茶,毕竟不是练手上功夫,更多的倒是注重心灵的修炼。

潮州一向有“茶三酒四”之说。不管来多少客人,都是三个杯,茶冲好后,冲茶人自己不喝,其他人也互相谦让,先长后幼,先尊后卑。谦让之声,不绝于耳,君子之德足矣。在潮州大事小情,红白喜事,宴客答谢,讨价还价,调解纠纷,勾心斗角,哪一件都离不开工夫茶的参与。外地人喝工夫茶,是图新鲜,看表演,多把喝茶当作目的。本地人是喝情调、重体验,很多时候,喝工夫茶只是个“手段”。

奥妙就在这里。

在潮州,最多私人开的店铺,比如一个食品店,你只要一进去,老板马上会过来搭话:“老板,想买点什么?来,坐下先喝杯我们的工夫茶。”说着,一杯热茶敬上来,一根香烟递过来。“老板是哪里人哪?”

“辽宁。”

“辽宁?我去过。我在沈阳当过兵。”

“是吗?什么时候?我家就在……”

顿时,两人成了交谈的朋友。这叫“烟搭桥,茶说话。”顾客喝了茶,不好意思走,就想说一件这里没有的东西好脱身:“我想买汽车。”

“这,好说,要什么牌子的?没问题,喝完工夫茶到库里看。”

这边,老板一边陪你喝工夫茶,那边,伙计已经用电话联系上了。对方10万元给他,这边,11万元给你。即使那家卖汽车的就在隔壁,他也不愿主动把你让过去。这就非得有工夫茶支持着不可。

在潮州城乡,到处都可以石见许多男人不干活,围在一起喝工夫茶,那可不是闲的。那就相当于现在的“信息网吧”。潮州的海洋文化孕育了市场经济,重机遇,重信息,是由来已久的传统。喝工夫茶时,交流各地的信息,探讨各种“以小搏大”的发财机遇。潮州人的口号是:爱拼才会赢,其中就有工夫茶在垫底。

推想这工夫茶,一定是古代中原士大夫阶层创造出来的。在田里种地的劳动人民嫌它太耽误“工夫”,而改喝大碗茶了。相反,擅长做生意的潮汕人,就需要“工夫”来讨价还价,自然这工人茶就派上了用场。

潮州人明白这个道理,所以改革开放后一直强调:政府机关各部门不要喝工夫茶,因为那是以牺牲效率为代价的。您明白了这些,现在再来品一杯工夫茶,味道是不是更丰富了?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南香余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审核:梓尘
☆ 编辑点评 ☆
梓尘点评:

看罢感慨,小小茶叶,却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