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风靡全国的港产电视剧《上海滩》,相信75——85年出生的朋友至今还记忆犹新。近年,央视又重拍经典,虽不及周润发版大红大紫,收视率也颇为可观。
在这,我就发表一下鄙见,贸然评价一下许文强形象。我们以无线原版为准。
无论是无线的还是央视的,许文强都不失为一个大侠形象。金庸先生说过他心目中的“侠”的定义,“侠之大者,为国为民。”。之所以说许文强是大侠,就是因为他符合这条定义。学生时代在北平参加学生运动(从剧中我们可以看出,他可能不仅仅是参与者,甚至是组织者。);在上海替冯敬尧做事时,杀死日本间谍山口香子;第二次来上海,投靠聂人王,大搞国货运动,支持民族工业。这些行为可能并不全是出于本意,也可能他的动机并不是救国救民,但都在一定的程度上有积极意义。
我在大学时看过鲁迅先生的一篇短篇小说,叫《在酒楼上》,本篇小说的主人公吕纬甫与许文强有几分相似之处。不知道《上海滩》编局剧是不是受到了鲁迅先生的启发。说他们相似,并不是指他们都是“侠”。《在酒楼上》写于一九二四年,那时中国的民主革命并不是很景气,特别是革命阵营中有人退缩妥协。吕纬甫就是一个典型,从一开始的学生运动的中坚份子,变成不谙世事的普通群众,一句话,俗了!鲁迅先生在文中除了对老朋友的怀念外,更多的是批判这种人。
我们再看看许文强。我们暂且把他的生活分为三个时期吧,在北平的学生时代,在上海跟冯敬尧时期,从香港回上海后。
第一个阶段他的主要活动是学生运动,动机是什么,我们不需要多讲,应该没有人会象阿q那样傻乎乎,就算有,我相信许文强不是。我们看到了许文强这一救国救民的举动完全是主动的。
第二阶段涉及到国家民族的就是杀死日本间谍山口香子。在剧中我们看到,他并不想杀死山口的,只是良心未泯,想阻止那场罪恶的交易,而失手杀死她的。也就是说,他虽然考虑到国家民族,但还不愿意为一个日本间谍和冯闹翻,遭到追杀。
第三个阶段,许文强投靠国货大王聂人王,大搞国货运动,高呼救国救民。实际上只是借助聂的力量扳倒冯,为自己报仇。后来聂败给冯后,甚至借助了在中国的其他侵略势力。
我们不难看出,许文强一直在走下坡路,由大我走向小我,自我。一个字:俗。但是我们不能全怪许文强,因为他处的那个社会逼着他这么走。
《上海滩》是一部悲剧,许文强的一生也是带着浓厚悲剧色彩的。
其实我们不也一样吗?我们在步入社会之前,高呼口号,“不做普通人,不做俗人。”,当我刚刚进入社会,感到不适应时,我们不得不修改口号,“做普通人,不能太庸俗。”,但当我们开始适应了这个社会,面对来自社会的各种压力和诱惑时,又有谁能保证自己真的是不染纤尘,一身清风呢?我们正在上演一部悲剧。
-全文完-
▷ 进入苏秋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