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很多次从梦里醒来时,嘴角总是洇着口水。不用回味梦中的一切,摸摸湿漉漉的半边脸就知道是个美梦。梦中,不是捡钱,就是吃了一顿大餐,或者,是见到想见的人了。总之,令人振奋。
许多人高深状地说,人生如梦。这话确实太深奥了,牵扯到太多复杂玄秘的东西,比如命运,比如哲学,比如佛说等等,这样理论下来,多少本书的厚度都说不清楚。好在我们人类都有大事化小,小事化无的本事,于是对于“人生”这么难以诠释的东西,就以一字蔽之,都归于“梦”。
于是想到了“白日梦”“春秋大梦”“黄粱美梦”这些词语,还有人们常说的“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既然夜里所有的梦都是白天的思绪造就,以此推理,白天的那些思绪或多或少都有些臆想的成分了。
臆想是件惬意的事。这活儿不分尊卑,不分年龄,不论性别,只要你有思维,都可以天马行空地进入梦境,不招谁惹谁也不犯法。比如,咱没钱。没钱不要紧,咱想像一下自己成为有钱人时的样子总可以吧。不是有人说过,等咱有钱了,喝永禾豆浆,喝一碗倒一碗;等咱有钱了,买宝马,开一辆拖一辆;等咱有钱了,娶俩漂亮老婆,左手搂一个,右手抱一个……虽然臆想过后,自行车还是那破自行车,黄脸婆还是那黄脸婆,但在臆想的过程中找到了短暂的快乐,也算是种精神享受吧?
看到美女或帅哥的脸,就联想到她玲珑有致的曲线和他结实健美的胸肌,这是人类最原始的臆想,不过就是个脸热心跳的过程,无可指责;看到一片落霞,一汪湖泊,一方树林,就联想到祖国的大好河山,以及与佳人携手同游的美妙旅程,这是文人的浪漫遐思,也无可厚非。人们总是在臆想中安于贫贱,却又在臆想中不知不觉地激发了原本躲在黑暗角落的热情和干劲。有一句广告词煽得挺好:心动不如行动。有谁知道,那些坐在豪华办公室和蹲在森严牢房里的人们不都是臆想造就的?只是行动的结果往往在意料之中又出乎意料之外吧!
众所周知,爱好文学的,喜欢摆弄一下那几个方块字儿,摆弄来摆弄去,为的不就是有朝一日也能在报纸杂志上见到自己的大名么,再往大点整,不就是想成为靠笔杆子打天下的人么。可是这条羊肠小道上早就挤满了各路神仙,人家要文笔有文笔,要关系有关系,如果这些都没有也不要紧,只要有钱有权,想出几本书就出几本书,羡慕死你。
这道虽是羊肠小道,但好歹也是条路——出路。可你身单力薄挤不过人家,就只能沿着山旮旯蹒跚而行。当然,你可以边跌跌撞撞边臆想:万一哪天老天爷开了眼,也让咱也成名成家了,咱出了长篇出诗集,出了诗集还出文集。导演争先恐后找咱写剧本,拍完电影拍电视,红得跟琼瑶阿姨似的……乐醒后,才发觉自己还是趴在网站的门槛,吃力敲打着键盘,敲出了肩周炎熬红了眼,天天吃着快餐面。但咱又哪敢否认,要不是靠着对文字那点病态的痴爱和这些不切实际的臆想在支撑着,咱早就弃笔从商豁出去冒着被城管倒处撵的风险摆地摊去了。
很久前看鲁迅先生的小说《白光》就深深地被主人公陈士成老先生的臆想所折服。“考了秀才,上省去乡试,一径联捷上去……绅士们既然千方百计的来攀亲,人们又都像看见神明似的敬畏,深悔先前的轻薄,发昏,……赶走了租住在自己破宅门里的杂姓——那是不劳说赶,自己就搬的……”当得知自己落榜,梦想已无法成真后,开始神智不清,恍惚中想起自家祖上似是埋了金银财宝在宅子里的,于是被一片白月光诱着,拼了老命倒处挖,最后在奔向山里寻宝的途中跌入湖里溺亡。
先生想是借此文以讽刺或哀叹当时旧中国的文人在“由学而仕”之路上的悲惨求索。可咱肤浅,别的没看出来,只片面地看到了陈士成可笑的臆想。然后综合整理了一下,得出这么个让自己垂头丧气的结论:人生,有时候也不过就是陈士成般的臆想,许多人至死都没弄明白,一直引着自己向前走的,不过是一片虚幻的白光。
只是,这白光在某种意义上,犹如漫漫黄沙中的点点绿意,总给人一些不致于绝望的希望。所以,纵使臆想沾了些可耻的嫌疑,我们还是得躲躲闪闪地继续臆想。
-全文完-
▷ 进入昨夜冷月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