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牵着孩子向何方月氏故乡

发表于-2007年11月12日 晚上10:55评论-1条

教育是建设现代化强国的基石。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教育的关注度也随之提高,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教育热”,这种热潮体现了时代进步的痕迹,表露出人们对下一代成长的高度关注。无疑是社会进步的表现。然而,物极必反。当我们冷静下来审视现在的基础教育状况时,是否会有矫枉过正的忧思? 

1、肩上依然重于泰山。

“减负”这个词曾几何时在我们的校园和各级教育部门文件中一度“走红”,有识之士也曾大声疾呼:救救孩子!于是,一段时间里,我们似乎看到了孩子轻松的笑脸和舒畅的肩膀。然而,在这样的呼声仍然未曾从我们的耳边完全消失的时候,孩子们稚嫩的肩头又多了许多莫须有的沉重。各种英语培训班,学习辅导班,奥数奥语提高班在我们尚未清醒之际如雨后春笋般蔓延开来,假期、周末、以至周内的傍晚或者华灯初上之际,大小城市都有家长前后接送孩子忙碌的身影。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家长的忙碌尚且如此,高中生的负担就更不用说了

2、社会实践活动严重缺失 

校际质量竞争的压力从高中向下逐步延伸,某些地方教育行政部门甚至于把小学毕业考试成绩作为对小学校长的重要考评项目之一,从而上演了一幕幕没有硝烟的小学质量大战。在这里,质量不是学生的综合素质,而是简单的成绩评判。于是,语文数学英语等“主课”充斥了学生的校内外生活,所谓的社会实践活动有也只是一种短平快的简单过程。加之安全警钟长鸣大鸣,动辄三令五申严禁学校组织春游夏令营等校外活动各级校领导也因此噤若寒蝉,望而生畏,那个敢撞红线。于是,把麦苗当韭菜的笑话从学生口中说出并不可笑了。

3、英语学习独步天下

与世界接轨的命题也早早渗透到了孩子们的头脑中,从小学低年级乃至幼儿园阶段,学英语成为众多家长非常感冒的一项“望子成龙”战略,“不能让俺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家庭夜话掀起了一轮近乎疯狂的涉外知识掠夺战役,从课内到课外,从学校英语教材的几多变迁到“剑桥”、“新概念”以及众多的市场英语品牌,家长对英语的认知度空前高涨,达到了令众多教师汗颜的境地。试问,具有权威性的教材编排部门,是否能继续这样安之若素?更令我们愤慨的是,我们的母语普通话教学为何不安排在胎教阶段?

4、严师安在?

教育法律法规的日臻完善“唤醒”了家长、学生的强烈维权意识,各种媒体的“强势”介入,“有效遏止”了教师教育教学中的不良行为,“变相体罚”和“体罚”学生现象逐渐销声匿迹。“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惹不起就躲”的教师处事法则盛行,“严师”渐趋于无。

5、主力军去向未卜

当前教育系统内部的青年人,其人生坐标随着阅历的增多和环境的影响而偏离,具体表现为,一是偏向经济重心,利用职业优势从事相关谋取利益的活动,向教辅资料、家教,课外辅导班等领域挺进,搞额外创收,更甚者如串通有关人员,在高考、招生等领域从事违法活动,牟取暴利。二是偏向权力重心,走关系,上下打点,在教育、行政等相关行业谋取一官半职,最终达到权钱双收。

6、最美不过夕阳红

“年轻就是资本”这句话在教育系统内已不足以令听到的青年教师动心,相反,相当一部分青年教师对已退或未退的老教师艳羡不已,原因很明白:老年教师其工资薪金高于青年教师许多,更为嫉妒的是,大多老年同志不甘寂寞,退休后被返聘至民办私立学校从教,少数未能应聘者也多是自起炉灶,纷纷投入“再就业”大潮中。于是,双份高薪在手,令在岗青年教师神往不已,只盼早日垂暮。

以上诸相,几乎可以说是我们当前教育较真实的写照。任何一种社会现象总有其根源,或许,在当前教育过热的大背景下,在貌似繁华的外相下,我们的教育真的有“病”了。曾经读过一本家庭教育的书,记得名字叫做《牵着孩子向何方》,面对现在的教育状况,我们是该真的问问:我们,将牵着孩子向何方呢?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月氏故乡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 编辑点评 ☆
冰止乙醚点评:

文章关注教育现状,列举五点都让我们思考。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可我们的教育理论和实践经验还很欠缺,不尽快完善,会贻害无穷的。

文章评论共[1]个
林峰山雨-评论

犀利的思维,严谨的文笔,探出虚弱的教育体系,唤醒人们对未来的关助,引起全社会的重视!难得拳拳之心!at:2007年11月22日 清晨5: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