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暂别了---我的所爱穆穆清风

发表于-2007年11月13日 晚上11:05评论-3条

记得余秋雨在他的一篇散文里写到,要吃到真正的“川菜”一定要到“苍蝇馆子”里面去吃,也就是要去极其狭小的餐馆,空调绝对是没有的,可能会几只嗡嗡作响的风扇,苍蝇天上乱飞,桌下还有大大小小狗啊猫啊的,桌子、碗筷还好是干净的。但是就是在这种店里简单的卤水花生、什锦拼盘之类的小菜都是味美无比,压店特色的主菜更是人间难觅。吃法也很豪放,大汗淋漓中可以用手抓凉菜,筷子在翻来翻去中找肉吃,真是恨不得不连自己的舌头也一起咽下肚去,可惜我去过成都3次都没有缘分去这样的馆子去吃。

在咸阳生活了二十几年,也常感叹大家饮食的变迁,今年流行吃川菜,明年流行吃粤菜,今个吃龙虾,明个吃鲍鱼,但是自己多年以来喜好吃的“本土”小吃一直没有感染流行而改动。屈指算来也没有几家可以吃的毛孔顿开的“舒坦”。也许随着时间的流逝以后能吃到的机会就更加的少了。就比方很多资深的吃家都知道的“垃圾台底下的馄炖,和厕所门口的面”,现在也只剩下厕所门口的面了,垃圾台底下的馄炖已经成为了历史。

先来说说豆腐脑,我从西宁回来咸阳,第一次吃到叫“豆腐脑”的时候,真是不知还有这样好吃的“豆腐”,后来去了乾县才更喜欢“乾州豆腐脑”。在县城的路边能看到,小贩放在地上一个竹条围编在瓦缸外围装满豆腐脑的缸,一张低矮的小桌,几个小板凳,小贩会用薄薄黄铜片制成的“曾明发亮瓢勺”,一勺一勺的片出如洁白如羊脂一样的豆腐,盛豆腐脑的碗是一直“暖”在装满热水大铁盆里,据说是怕盛豆腐脑的碗如果是凉的会影响豆腐脑的“口感”。特制的红红的油汪汪的油泼辣子是调料的精髓,还有醋、蒜泥什么的调料,样这样羊脂般的一片片的豆腐脑上,淋上红红油泼辣子就单是看着都是一种享受。传说中地道的“乾州豆腐脑”的吃法是,坐在路边的小摊上,一手端着碗边满是豁口的小瓷碗,一手再拿着一个微微有点生锈的雪花铁皮打制的小勺子,辅以刚刚出笼的热馒头或是花卷一勺一勺、一碗一碗的低头猛吃,不去理会自己挂在嘴角的辣椒油。如果去乾县的话我真不知道那家的味道好,但是在咸阳我几乎尝遍了大家推荐的摊点,最后还是觉得河头堡那家陈家豆腐脑味道真是好,全然没有豆子的豆腥,那滑爽,那细腻,那煎火,那香辣,实在是无以言表,不过陈家的锅盔加酱辣子真的不如刚刚出锅的馒头就着豆腐脑吃过瘾。(前天听说凤凰台附近有家豆腐脑味道也相当的好,回头去尝尝)

陕西名小吃“腊汁肉肉加馍”已成了铺天盖地的“大路货”,我实在是不想说什么,就像我01年去北京时吃到陕西人在京城卖的几经“改良”口味的腊汁肉肉加馍,味道实在不敢恭维。记得原来西北轻工业学院对面那家“木炭烤白吉饼腊汁肉肉加馍”,店名是什么我记不得了。一个烧木炭火的鏊锅,伙计把擀好的手掌大的雪白的面饼,用手使劲往鏊锅面上一摔,发出“噗”的一声响,一会再翻烤另一面,等雪白的饼子上面有了焦黄的环形纹路,再放到鏊锅下面的炉膛里慢慢焙熟,伙计会飞快的用手取出烤好白吉饼扔到案板上,用刀切个半开的口把自己特制的煮好的腊汁肉用刀剁碎在加到刚刚烤好的白吉饼中,在给饼子里灌一勺肉汤,衬上一张麻纸递到你的手上,木炭烤的饼子味道决不同于煤炉和电烤,它能把小麦面面粉的麦香全然激发,雪白的饼子,外壳脆硬,面饼劲道,腊汁肉的荃香,肥肉不腻,瘦肉不柴,哇塞~~~~~~~那个味道,真是“贼”好吃!遗憾的是城市拆迁这家店不知道搬到那里去了,不过现在在三官庙的对面有家“狗娃白吉饼肉加馍”也是木炭烤饼,味道也不错,可以去打打牙祭。

在七八年前的柳林村,有家很小很“简谱”门脸的小店,好像连店名都没有,它就只卖一种食品---油酥饼加腊汁肉,他家的油酥饼是烙成长方形的,色泽金黄金黄,有很多的层数,入口酥香,记得应该是没有放葱花的,衬着油酥饼的麻纸,手指头一挨马上就映出油来,单单吃油酥饼已经很是饱口福了,还有就是那家油酥饼应该是用的植物油吧,没有吃出大油的荤腥。再加进去砂锅炖好喷香喷香的腊汁肉,大口一咬,油酥饼在口腔里一层层一片片的破裂开,饼里的油香热气合着腊汁肉的香味直冲鼻腔,耳朵里能清晰的听到自己咀嚼的声音,肉汁油吱吱的~~~从自己的嘴角都流出……以前每次去都是买个饼就走了,现在那地方已是被夷为平地后盖起的楼房,很可惜!我再也没有吃到那种油酥饼加腊汁肉。油酥饼加腊汁肉就像恐龙和plmm一样消失了,在也找不到了。

早点合页饼加腊汁肉,也就俗称的“老汉喜”,有几家是可以去吃的,长途汽车站附近的李家小吃也有十几个年头了。早上是卖早点,合页饼加腊汁肉,自家蒸的合页饼有别于满街批发来的机器制成的合页饼,面饼温软劲道,腊汁肉的味道也不错,肥肉煮的就像一泡油一样,瘦肉一点也不柴,这也许就是牙口不好的老汉也能咬动爱吃的缘故吧。这样的店面在北门口也有家老店“崔家腊汁肉”吃起来味道很相似。我喜欢吃李家早点的小菜,就是那种自家调制的咸菜,味道不是很咸,微辣,但是很鲜,这样的现在我在咸阳没有吃到第二家,一般每次回去吃两个合页饼加肉,再要一盘小菜(咸菜)喝一碗稀饭,这样就可以打着饱嗝拍着肚子,慢慢的踱去门去了。李家的其余时间是卖刀削面,他家吃面的佐用的蒜品质“很好”无论什么时节都能吃到新蒜,也不知道他家是怎么保存大蒜的,这点真是迎合了大多好吃面的食客。

再说说合页饼蒸肉,西北二棉门口有家杨家蒸肉,早上时间真是车水马龙,生意好极了,也无碍乎是自己做的小碗蒸肉,有条子肉、粉蒸肉、小苏肉,和自家蒸的合页饼,我感觉杨家的蒸条子肉味道不错,其余的影像不深,但是我还是喜欢吃南阳街口那家粉蒸肉,在那里吃早点真是有“品尝历史的味道”。那条街的现在还保留着解放前修建的砖木结构房屋,明显的就是朱红的木质门板,青砖砌墙,青瓦的房顶,在瓦片之间总是生长着一些半尺高青灰色的小草,那家蒸肉店的南边不远处是咸阳唯一现存的解放前的一所青楼的“遗址”,那木制“危危乎”低矮的二层建筑现在还在,看起来这条街上的房子应该算得上是“危楼区”了。跨过能一块块拆下的细长木质门板的已经人踩踏的成漆皮尽落的门槛,走进店里,店面也就一间不大的房子,青砖铺的地面已经是坑坑洼洼的了,头上是芦席棚顶,简陋的几个低桌子小凳子,一口座在炉子上的铁锅,上面架着一层层的蒸笼,里面就有我的所爱---粉蒸肉。据说吃粉蒸肉的吃法是这样的:打开合页饼先“铺上”一层粉蒸肉,再抹上厚厚一层油泼辣子,咬上一大口,放纵着面饼和粉蒸肉和着油泼辣子在口腔里恣意去刺激自己的味蕾,感觉到自己的牙龈一阵阵的辣刺,然后的美美的大嚼下肚,接下来一定要喝一杯酽酽的浓茶,这时候你的牙龈有一种酥麻的感觉,心神逸荡,这才明白,为什么卖合页饼粉蒸肉不卖稀饭,只是供应免费的浓茶。

锅盔牙子绝对是咸阳的特产,陕西别的地方没有卖的。北大街花店巷口,有家卖的好像是“常家”吧,我记不大清了。只是记得那个老头每天下午4点多才出摊,他一出摊就有很多人排队去买。他自家做的一个手推车,上面有炉子、案板、肉锅什么的“全套设备”。 锅盔牙子的形状像个半圆的月亮,用大油合的面,大小比白吉饼小很多也薄很多,打这种饼子也是在鏊锅上先烙一阵子,在对切成两半,放到炉膛里面烤熟,顺长口直线切开在灌进去腊汁肉。咬上一口,啊!面饼全酥(应该是大油合的面的结果),肉油香滑顺,真是就是掉在手心的饼渣子都舍不得,还要仰脖灌到嘴中。我曾多次遇到一些老头老太太去只买一个,站着吃完才走的情景,有时候还能看到老太太从兜里掏出一个兰花花手绢层层解开,从码得得整整齐齐的一踏钱里拿出几块钱付账的给常老汉的“夕阳景色”。常老汉前几年去世了,好就好在他的儿子,子承父业还是在那个地方,那个时间,用那套“老设备”保存着咸阳这个特色的美食。

陕西的八大怪之一就有,面条似裤带,辣子是主菜,我这里说的是biangbiang面,着绝对也是咸阳的特产。biang这个字很复杂,据说《康熙字典》里面也查不到,民间还有biang字的书写口诀:“一点撩上天,黄河两道湾,八字大张口,言字往里走,你一扭,我一扭;你一长,我一长;当中夹个马大王,心字底月字旁,留个钩挂麻谈糖,推个车车逛咸阳”。据说有这样的由来:在秦朝时,咸阳街头有人卖biang biang 面;常有一位老翁推车沿街叫卖,有时在路边或渭河边架锅劈柴生火并从渭河里舀水和面、给锅里添水煮面。如遇食客,将和好的面一扯二扯三四扯,五拉六拉七八拉,扯九拉十的,像变戏法似的将面拉成又长又宽裤带面,并揪成宽面片状,仍向空中,面片准确回落在滚开的锅里,煮熟后捞到大老碗里,老翁从挂在车子杠杆上的布袋里,取出各种调料,调入面碗中,然后将半铁勺烧焦热的清油猛的“呲啦”往上一泼,递给食客。因为做功奇特,香气四溢,筋软滑溜,味道地道,口感爽快的biang biang 面,令围观者馋的大流口水,个个食欲大开,纷纷争尝,顿时一片啧啧。中山街(就是咸阳的老街)里,在人民剧团的东西两边各有一个卖“biang biang面”的餐馆,东边的那家应该是年代久远的老店了,大多人去要吃的“油泼辣子biang biang面”点的是“全套”,即是把煮好的一老碗biangbiang面浇上肉臊子、西红柿鸡蛋再用滚开的热油一泼,用筷子抄起三指宽四指长的厚厚的劲道的面片,先搅拌均匀,在加上一筷子光滑、柔软、热火、有筋性的biangbiang面送进嘴里,那感觉用陕西的方言形容就是 “真攒劲”!一些人说西边那家味道好一些,我都吃过,我感觉没有什么大的区别。

其余感到“能吃”的面也就是原来在乐育路夜市,后来发展到3家连锁店的“马虎面”,原来在夜市的时候一大碗底的泽红润色腊牛肉、香菜和调料汁在扣上热腾腾的宽扯面,吃起来感到腊牛肉肉质酥松,味美爽口,还有香菜的清香煞口,还有面条的热乎筋道,味道的确不错,不过最近去吃了两次,现在的味道真是“天壤之别”有一种“萝卜快了不洗泥”的感觉,是在和以前差的太远。汇通夜市的“汇通面”在咸阳来说还是有些名气的,整个夜市十几家面摊面条的味道尽然出奇的“统一”,夜市上的面条是有专人手工擀制再批发给各个面摊,调面条的调料也基本相同。就着几根绿菜叶子吃起来面条的味道还挺鲜香辣滑,大多是下夜班和 “昼伏夜出”的人饿了去垫肚子的好去处。

陕西的地方小吃羊肉泡馍,水盆羊肉,葫芦头泡馍在关中各个地市都能吃到,具体的做法和吃法不再嗷述。羊肉泡馍我个人认为二一〇厂对面的伊真兰原来煮的泡馍味道还不错,那里的凉菜卤羊蹄炖的很烂,皮烂筋道是我很喜欢吃的,先在味道也一般了。吃羊肉泡馍要去秦盛楼了,那里煮的泡馍“水围城”和“干刨”没有“一口汤”好吃。水盆羊肉据说原来是叫“六月鲜”的是在农历六月收麦子的时节吃的,谈到鲜、香我还是觉得抗战路那家三原县在咸阳开的分店“房家”味道鲜美。他家的面饼真是是“陕西特色”,使用石子加热烙熟的饼子,饼子两面坑坑洼洼的甚是“可爱”, 拿到手上把玩,真是舍不得吃下肚里。第一次去吃因为味道太鲜大口喝汤,烫掉了口腔上颌的皮,惭愧啊!中山街(老街)和仪凤街交叉口有家时间很久的老店卖葫芦头泡馍,我去吃过感觉味道一般,后来也去三原县品尝了一下“久负盛名”的鸡汁葫芦头,味道不错,可能是我吃不大惯猪肠子的原因,再鲜的汤,老是不觉得有羊肉汤鲜,难怪造字的先辈仓颉在造“鲜”字的时候用的“羊”和“鱼”,八成仓颉也是爱吃羊肉的。

也许烤肉已经是“国际性”的食品,巴西和土耳其的烤肉吾辈无缘品尝,但是只要是去过的地方,我都要尝尝当地的烧烤。海鲜烧烤像咸阳这样的内陆城市烤出来的味道绝对和沿海的地区不能同年而语。但是毛纺厂家属区附近的小胡烤肉是我常去是地方。早先在一个已经拆迁的空地上,这倒是方便了开车来的人,到处可以随心所以的停车,自己支上几个一摇三晃的破旧桌子,有的桌子腿下还得垫块碎石头,几个钢管的圆凳,到了那里我就只吃两种一个是烤脆骨,一个是烤肥瘦肉。一根细细的铁签子上穿上几块玉米粒大小的羊脆骨,烤好以后,颜色焦黄泛白,上面点缀一些孜然辣椒之类的香料,扑鼻的香味顺着自己的神经直冲大脑,接下来的事情就是大咽一口唾沫,一手拿着几根签子横放在自己的嘴边一把全部噜到嘴里,大口的咀嚼,合着咯嘣咯嘣的声响,脆骨的渣子在自己嘴里乱蹦,脆香绵长,油辣鲜爽的味道麻醉了整个舌头,回荡于整个口腔,再喝口啤酒,真是“魂仙欲死”!肥瘦肉是一块肥羊肉加一块瘦羊肉,那吃下去的感觉恰到好处,没有全肥的油腻,也没有全瘦的干柴,不知道小胡是从那里学来的。一气吃上它几十串,感觉一下苏轼那种“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的境界,唯一的不同就是俺吃的是“肉荔枝”。

写这篇文字的由来是应为自己“与时俱进”的身材,虽然说还不是显得过于“臃肿”。常挂在自己嘴边的那句“球形也是一种身材”我是在是不敢想象。减肥以来,夙夜忧虑,恐减肥无效,咬咬牙,再把皮带勒紧一点,嘴巴张小一点,为了实现自己减肥的伟大的“五年计划”,挥泪暂别了,我的“所爱”。

本文已被编辑[夜阑卧听风吹雪]于2007-11-14 18:35:13修改过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穆穆清风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审核:梓尘 | 荐/梓尘推荐:
☆ 编辑点评 ☆
梓尘点评:

各种风味小吃的介绍,忘我都馋涎欲滴了……
不过爱美的女孩子们,可就难过了哈:))

文章评论共[3]个
梓尘-评论

期待朋友更多精彩文章!at:2007年11月14日 晚上7:14

穆穆清风-评论

呵呵!谢谢梓尘支持!有空来陕西我请你感受文化品尝小吃!at:2007年11月14日 晚上10:58

摇曳清风-评论

味道浓郁!支持!at:2008年01月02日 上午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