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正穷节xfw633

发表于-2007年11月17日 晚上8:10评论-1条

正月的最后一天,是正穷节。春节的鞭炮声还未消逝,人们又欢欣喜庆的节日了。细伢们蹦跳着唱:“正穷晚,无粑也有饭……”。这天晚上,人们都会做粑,品种繁多,苏角儿、禾烂棍、粉苏、狗舌等等,就是某户人家着实挤不出功夫做粑,也会煮上满满一锅饭,直吃到第二天。现在故乡人的生活好着了,正穷节这晚,当然能“无粑也有饭”了。

我小的时候,虽然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但改革之风还未吹入地处粤西大山深处的故乡。那时,故乡刚分田到户,万事待兴,人们的生活还非常低下,甚至还未达到温饱的水平。很多人家,都只能在过年过节的时候吃上一顿饭,正穷节做的粑也大多木薯粉和搅着蕃薯汤做的,还有很多的人家连这样的蕃薯粑也吃不上。因为年纪倘小,这样贫苦的日子,于我并没有留下太多的记忆。惟有一九八二年的正穷节,深刻地镂刻在我的心底。

一九八一年夏,故乡经受了一场水灾,混浊的洪水以排山倒海之势,淹压过大片大片的农田。渺渺茫茫的洪水还不断地向村庄漫来。我们被逼上山过了几个夜晚。那年的早造稻谷就这样宣布失收了。祸不单行,冬造患旱灾,十月割下的稻禾只有一把瘦瘪的稻杆,打的谷子,如同泄了气的皮球,没有丁点的米粒。人们只能以蕃薯芋头诸类杂粮充饥。春节都没有几户人家吃上顿饭,就甭说正穷节有粑有饭吃了。

正穷节那天,母亲有幸从外婆那里带回几斤面粉。傍晚做了一笼热气腾腾的包子。我们几兄妹早已候在炉灶旁。等待吃包子。包子熟了,母亲并没有分给我们,而是用胶袋装了袋,唤大哥给邻居四婶送去。母亲的举动立即引起我们的反对,一则包子太少,更重要的是,前两个月,因为争田水,我家跟四婶争闹得很兴。大哥嘟哝说:“为什么给他们,我才不去呢,要去你去!”

母亲无奈地亲自送去了。

母亲回来,把包子分给我们,每人两个,而她只有一个。我们围坐在桌子旁,沉默着,还为母亲的做法愤愤不平。母亲叹了口气说:“你们怎样能记仇呢,远亲不如近邻哪,人家怎样对待我们,那是人家的事,而我们要凭良心做事,四婶的孩子那么小,你能忍心自己偷着吃吗?分点给她家,得以消除两家的过节,何乐不为呢?”我们听了,面面相觑,都低下了头。

果然,从此以后,我们两家和好如初,有困难时都商量着解决。

事隔多年,这事我还记忆如新。如果说我善于为别人着想,那也是得了母亲的影响。

2001年3月13日

本文已被编辑[文清]于2007-11-17 20:36:20修改过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xfw633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审核:文清
文章评论共[1]个
文清-评论

朴实无华的文字,记录着母亲对您的教诲和影响。at:2007年11月17日 晚上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