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辩《浅谈诗词格律》文梓尘

发表于-2007年11月29日 晚上9:36评论-2条

今天,在红袖看了一篇题为《浅谈诗词格律》的杂文,看完后有了一些自己的想法,感觉不吐不快。

作者开篇即说道:“纵观宋词元曲,宋词成就较高。且群星灿烂,尤以苏轼、李清照最令人景仰,如清风明月,光照千秋。但整个宋词里,平庸的东西亦不少。”

我个人认为,作者一开始表达的观点就是很武断的。唐诗宋词元曲,在特定的社会时期有其特殊的时代意义,其艺术成就是各有特色,不能说宋词就比唐诗艺术成就高、或者说元曲就比唐诗艺术高;他们是不能纵向相比的,这样比较本身方法就不正确。就好比比较成绩,甲的数学才成绩就不能也无法和乙的英语成绩相比较,虽然都是“成绩”,但是他们本质是不同的,不具可比性。作者说“纵观宋词元曲,宋词成就较高”,我不知道作者是以怎么样的标准来比较他们的,如果作者是以其各自的艺术影响力或者是以其代表家在历史上的数量来比较的话,我想就更不成立了,说艺术影响力,唐诗宋词元曲哪个部分没有对后世产生过巨大影响?说代表家,哪个时代又不是人才济济?然后作者说“整个宋词里,平庸的东西亦不少”,关于这一点我认为毫无疑问,不管哪个时期,拿笔杆子的人总会大有人在,而这些人可能因为自身原因或者客观原因没有留下太经典的传世之作;但是不管是谁,“经典”的总是少数的,大多都是普通之作,所以“平庸”的作品自然不会少。

紧接着作者说道:“而元曲则大为逊色。仅以天净沙为例,共有六首,其格律声韵都当无可挑剔。但仅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为千古绝唱,字字皆珍珠,没有一个平庸的字符,读后令人荡气回肠,终生难忘。而其它几首,皆庸如粪土。”

这段话的观点本身就是有失偏颇的。看:“而元曲则大为逊色。仅以天净沙为例,共有六首,其格律声韵都当无可挑剔。”这里容易让人产生这样的疑问:元曲仅仅是由天净沙一种组成的?虽然说天净沙是元曲的一种,但是它并不能代表元曲,元曲是个庞大的“工程”,换了拿元曲说天净沙的事儿那是没问题的,但是拿天净沙说元曲,从某种程度上是不成立的。“以小见大”并不是完全正确的。

然后看作者所举的例子:“但仅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为千古绝唱,字字皆珍珠,没有一个平庸的字符,读后令人荡气回肠,终生难忘。而其它几首,皆庸如粪土。”很明显,作者的意思是天净沙除了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外,其余的都是垃圾了。这让我想起了毛泽东的一句话:“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这里暂且变换一下:“没有研究就没有发言权。”我想,除非作者是位德高望重的语言文学家,要不然说这种话会受人鄙视的;看他文章,不像,原文中错别字甚多,我想一个具有权威的人士犯这种错误的可能是极小的。记得大学文学老师说过:“名著之所以是名著,他总有他成为名著的理由,因为经过了大多数人的人可和肯定。如果是自己不喜欢,那很有可能是自己的问题,就需要自己调整自己的想法和心态了。”想这话其实还是不错的。“而其它几首,皆庸如粪土。”想问问,作者是根据什么来做这样的评价的?有没有客观全面地分析过?有没有深入调查过?如果作者是仅凭个人好恶来说这样的话,我想大概是不值得理喻的,因为本来就是个谬论。

不过,看他下边的一段,我却是赞同的紧呢。他说:“郭沫若出了一部《百花齐放》诗词集,他的格律声韵,都该无可挑剔。可惜的是,在那一百多首大作里,有价值、有生命力的东西,一首也找不出来。当然,这是我的个人看法。或许有人认为,那些全是珍品呢。”

很少看郭沫若的诗歌,只是以前学过他的散文。看了作者这段话,我在网上搜了搜郭沫若的古典诗歌,一看之下还真把我吓了一跳!看郭老的经典古诗歌《水调歌头•粉碎四人帮》:

大快人心事,揪出四人帮,政治流氓文痞,狗头军师张,还有精生白骨。

自比则天武后,扫帚扫而光,篡党夺权者,一枕梦黄粱。

野心大,阴谋毒,诡计狂,真是罪该万死,迫害红太阳。

传人是俊杰,遗志继承果断。功绩何辉煌,拥护华主[xi],拥护党中央。

实在不敢恭维!这就是一代文豪的诗歌?在这里,我读不到任何的有关古典诗歌的味道,只是感受到了一股浓浓的“谄媚”气息。不过,我想这也不能说是郭老的问题,想想那时候的社会状况,就可以不必指责郭老了,可以这样说,我们要同情郭老了。“功绩何辉煌,拥护华主[xi],拥护党中央”,当时的情况,大概不说这种话,是要受到“惩罚”的吧?

所以,我倒是很同意作者的观点:“在那一百多首大作里,有价值、有生命力的东西,一首也找不出来。”如果郭老在世,投这样的诗歌的话,按照现代人的审核标准,估计能通过都是难事。

作者接着说:“毛泽东与柳亚子谈及他们的诗词时,各自都承认自己的东西有些不合平仄声韵。毛泽东明确指出,诗词格律是‘谬种流传,遗误青年,又束缚思想,不益提倡。’”

不说前面的观点了罢,因为古诗歌格律虽是“格律”,但是在实际写的时候还有一个变通的问题的,“不以词害意”,在大体上没有“出轨”的情况下,只要意境佳,偶出律是可以的。关键是后面的毛泽东说的“诗词格律是‘谬种流传,遗误青年,又束缚思想,不益提倡。’”我想,这大概是任何一个爱好古典诗词的人所不能容忍和接受的。记得在我《古典诗词“困境”之我见》发表后有位网友留言说过这样一句:“毛泽东的格律诗也算写得不错了吧,可除了几首还可看之外,其它的读了简直令人啼笑皆非,什么‘土豆烧熟了,再加牛肉,不须放屁,试看天地翻覆’,这就是他老人家写的经典的词,曾向全世界诵唱,真让人恐怖。”说实话,我虽然不服气作者全部的观点,但是这一点上我倒是赞同。看毛主[xi]写的什么“土豆烧熟了,再加牛肉,不须放屁,试看天地翻覆”读着真的恐怖呢?水准如此,难怪毛主[xi]要说“诗词格律是‘谬种流传,遗误青年,又束缚思想,不益提倡。’”了。我看过《毛泽东诗词选集》,不敢说不好,但说好实在有违心意。还是那句话,如果自己写不出好的古诗词来,就不要勉强自己去写了,也不要说什么“古诗词害人论”了,至少还有人喜欢,而且水平不差呢……

作者还说:“文学的本质是思想性,艺术性。生命力的强弱,是在于是否有感人的力量。评定一篇作品成功与否,统一的标准:是在于其思想性、艺术性和是否有感人的力量。我们的掌握着稿件生杀大权的编辑老师们,请注意文学的本质。不要把平仄格律的棒子乱砸,只要句型整齐的,朗朗上口的诗歌都按格律诗对待。”

我数了一下,这段话中共三个错字,病句数处。不错,“文学的本质是思想性,艺术性。生命力的强弱,是在于是否有感人的力量。评定一篇作品成功与否,统一的标准:是在于其思想性,艺术性。”,但是任何文体都是建立在一定的文体上的,只有在一定的文体的架构上堆码文字,所谓的“思想性和艺术性”才能更好的体现出来。“只要句型整齐的,朗朗上口的诗歌都按格律诗对待。”我觉得这又是一个明显的错误,古诗词是要“只要句型整齐,朗朗上口”才能体现其魅力,但是我认为你既然做古诗词,就要严格按照古诗词的框架来作文,如果想穿上古诗词的衣服仅仅追求“朗朗上口”的话,那作者就不要麻烦去写“古诗词”了,去写现代诗歌岂不是更好?何必要让自己难受呢?是不?

以上仅为个人看完《浅谈诗词格律》一文后的一点感想,观点或有不适当之处,希望大家提出自己的见解和意见,共同讨论。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梓尘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审核:鲁速 | 荐/鲁速推荐:
☆ 编辑点评 ☆
鲁速点评:

这是一篇典型的驳论文,作者先树立靶子,然后逐一进行批驳,可谓有破有立,充分发表了自己的见解。我个人认为作者大部分观点是正确的,对毛泽东诗词的评价有失偏颇!

文章评论共[2]个
梓尘-评论

不过,说实话哈,毛泽东的诗词有些很好,有些是在不敢恭维!at:2007年11月30日 早上9:08

古刹昏鸦-评论

同意作者观点。但郭沫若早期作品还是好的,毛泽东诗词的大气也是令无数人折服的,不过,其中“不须放屁,试看天地翻覆”之类的语言确实不雅,但他的《沁园春。雪》、《水调歌头。游泳》等名篇却成为了千古绝唱。at:2008年02月13日 上午1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