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地域文化走向国际的窗口沧海泛舟

发表于-2007年12月07日 下午6:06评论-0条

——“冯潞一瓢饮大型文化博客现象”透视

如今,博客浪潮席卷全球。开博已成为一种时尚。无论是名人还是草根,都争相开辟自己的博客。记者在观察众多博客后发现,或娱乐性太强而文化含量不足,或学术性过强而领域过于狭窄……那么,有没有一个这样的博客——既有一定的文化学术价值,又能让各界人士读得懂、乐参与的轻松有趣的博客呢?答案是肯定的,山西一瓢饮大型文化博客就是一例。

省文联、学者冯潞、长治网通等联合打造山西大型文化博客,开一代风气之先,受到世人瞩目,600家媒体关注,短短几个月点击量超23万次

人们还曾记否,2006年,一本名为《晋东南密码》的地域文化巨著横空出世,强烈地震撼了三晋大地。三晋文化学者冯潞也由此声名鹊起,受到人们广泛而持续的关注。2007年7月22日,由山西省文联,长治网通,长治、晋城两市宣传部等12家单位与冯潞联合,共同打造的大型文化网站——冯潞一瓢饮博客正式开通,再一次吸引了人们的眼球。

毋庸质疑,《晋东南密码》的出版,开启了北方地域文化研究的新时代,在社会上产生轰动效应,晋东南文化也逐渐引起社会关注。人们发现,冯潞作为三晋著名文化学者,《晋东南密码》只是其深邃思想的“冰山一角”。为此,北京、太原许多媒体纷纷要求为冯潞制作网站或博客,使晋东南地域文化研究得到迅速传播,全面展示冯潞学术成果。同时,也能借此提高网站声誉。而冯潞经过深入思考后,再次把目光投向晋东南,选择长治网通作为合作伙伴。这样,经过双方精心协商、缜密策划后,冯潞大型文化博客终于出笼了。《论语·雍也》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居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冯潞取其中的“一瓢饮”作为自己的博客名称,很贴切地表达了他立志献身文化研究的深意。7月22日,省政协副主[xi]、资深学者张正民,省文联主[xi]李才旺,长治市领导郭海亮、曹燎原、王云亭以及太原、长治、晋城、运城四地文化名人150多人参加冯博开通仪式,充分表明有关领导和文化界人士对这个山西大型文化网站开通的关注与支持。国内600多家媒体对开通仪式进行了报道或转载。长治市政协主[xi]王云亭明确表示,这一有益于地域文化发展与传播的好事,政府会大力支持。

博客,或称网络日志,是近年来出现的网络新鲜事物。它使网络变得能写,网络的功能得以进一步拓展。自博客这一新生事物出现后,各大门户网站抓住机遇,纷纷上马“博客项目”,为网民倾力设计、制作个性化的博客,借以扩大网站影响。在这个全球化的时代,博客也吸引了更多的网民加入,借助博客平台发布信息、张扬个性、展示魅力……君不见,大家见面的问候语也从先前的“你吃饭了吗”变为“你开博了吗”。在这种情况下,博客得到迅速发展壮大。目前,徐静蕾、韩寒的博客点击率居中国前列。在山西范围内,冯博的影响力正在成为一份日渐强大的电子媒体,而倍受世人关注。

从冯博开通至今,短短4个月内,点击率已达23万多次,平均日点击率在2000次以上,预计年点击量可突破70万次,在山西人里中是最具影响力的文化网站之一。照此速发展,其点击率有可能翻番,其影响力和辐射力会不断增强。为此,山西新闻网就此对冯潞进行了专访。到目前为止,山西学者中韩石山的博客点击率最高,达59万(但开博比冯早得多)……冯博以其大容量、高品位、多元化的个性化特色引起人们的兴趣,激发了人们探索文化的热情。冯博是《晋东南密码》的进一步延伸和拓展,同时,也是冯潞学术体系和成果的全新展示。冯潞坦言:“我的博客就是尝试将晋东南推向海内外,让世界了解这个高台上的中国,也让人们看到中西部地区一些共性的东西,认识到晋东南是山地中国的缩影。在今后的发展中,晋东南必须‘下山’,必须与中原文明、大河文明、海洋文明融合,与国际社会接轨。”

冯博内容分冯潞档案、文字作品、摄影作品、我的相册、我的好友、亮剑山西、文化论坛、媒体追踪、网络日志、最新动态、山地道场、冯潞在线、晋东南密码、作品连载等众多版块,并在首页显要位置设立了闪烁字幕,个性化十足。同时,应博主要求,长治网通随时可根据实际情况增删版块,调整风格,开辟专栏,进行其他设置。冯博的容量则是无限的,即图片、文字可无限扩展……相比较而言,这些优势都是门户网站所提供的大众性博客所不可比拟的。自开博之日起,长治网通就致力于为冯潞打造与其他名人与众不同的大型文化网站。

实践证明,在山西这样的内陆地区,长治网通和冯潞的合作,开一代风气之先,取得双赢。冯潞借助长治网通提供的大容量平台,将自己的学术成果和深邃思想全面展现给世人。长治网通则由于开通冯博而点击率倍增,在全球性网站中影响力不断扩大。

开博至今,已发表文章1100多篇,图片2500多张,推出最新学术成果和一批山地文化新人,影响持续抬升

纵观冯博长治网通的内容,五花八门,包罗万象,天文地理、历史文化、军事旅游、风土民情、人间百态等均有涉猎,既有严谨的文化学术作品,又有轻松活泼的寻常百姓故事,堪称雅俗共赏的文化大餐。冯博牢牢抓住社会大众的心理,从大文化的角度,以崭新的思维关注古今中外各种社会现象,重新解读一些社会问题,从而全面开启了人们的心灵之窗,受到各界人士的欢迎。关注冯博者不只是山西人,更多的是东南沿海开放地区及海外华人。冯博逐渐成为晋东南地域文化走向世界的窗口。

一个地域文化博客竟能有如此广泛的受众,不能不说是一种令人深思的现象。尤其是,冯博在关注各种社会现象的同时,一直不忘对晋东南地域文化进行研究,并拿它和大河文化、海洋文化、草原文化等进行比较研究,从中真正解读晋东南密码,找出适合于晋东南发展的通天大道。

截至目前,冯潞已借助长治网通为他量身定做的大容量博客平台发表文章1100多篇,图片2500多张,将自己的最新研究成果、最新动态及时告诉广大受众,与受众共同分享。冯博不仅关注晋东南地域文化现象,而且凭借自己的博客受众广的有利条件,对晋东南地区的文化人陆续进行重点推荐,帮助山地文化界人士走出山地,扩大影响,全力打造山地文化品牌,真正提高晋东南地域文化在世界上的知名度。同时,冯博联络北京、上海、杭州、武汉等全国各地对文化感兴趣的朋友共同进行文化探索、发现。冯博推出的行走天下,纵论世界、人生,历史回眸等话题,为山地世界导入一股新鲜气息,深深吸引了大山腹地的受众。比如,通过冯潞的努力,整合晋东南地区的一些学者、摄影家、作家、实业家等组成山地俱乐部(这很象一个驴友组织,但其文化高度远在驴友组织之上),不定期对长治、晋城的山地进行实地考察,进行比对研究,从中寻找文化与审美乐趣,同时寻找山地文化的普遍规律。平顺还为其设置了山地工作室。

冯博开通以来,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瞩目。人们通过各种方式和冯潞探起来讨、沟通。无论是在省城太原,还是在冯潞的家乡晋东南,他的周围总是聚拢着方方面面的对文化感兴趣的人士,有政界领导、文人墨客、工人农民、武林中人等等,他们都是出于对文化共同的兴趣而走到一起的。国内一些名人、普通百姓也与冯潞经常交流看法,表达他们对地域文化甚至中华文化的意见。晋城市委宣传部冯部长夜晚登门拜访,商谈解密晋城文化;武汉大学、长治学院等院校专门开设了冯潞山地文化研究课题。前不久,武汉大学的一位院长和华中师大的一位教授专程来山西考察,其间受到冯潞思想的感染,遂对晋东南文化产生浓厚兴趣,决定在晋东南建立长久基地,意欲把山地文化和楚文化作对比研究,并力邀冯潞到武汉大学讲学。山西本土山西大学文学院、历史学院一再要求冯潞主讲山地文化。冯潞已应长治学院之邀,做客这所晋东南地区最大的学府,主讲晋东南文化。

个性化研究开启新时代,代表了文化研究的新方向,形成独具特色的冯博学术思想和体系

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要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之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保持民族性,体现时代性。要推进文化创新,增强文化发展活力。这充分说明了文化在推进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同时,也说明文化应与时俱进,不断创新。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永远是引领一个国家或民族不断跨越的核心因素,并且能得到人民大众的支持。冯博受到关注的本质是在文化方面不断创新,而且能兼容并包,吸收各种地域文化中先进的东西,并运用多种文化元素把晋东南地域文化研究,把冯潞学术研究成果推向新的高度。对于一个国家或民族来说,民族的就是世界的;而对于冯潞来说,独特的个性化研究就开启了一个时代,代表了文化研究的新方向。这本身就是一种创新,是具有生命力的。

记者观察发现,冯博与我国大多文化学者、社会名人的不同之处在于,学者冯潞用个性化的思维去思考,个性化的语言去表述,个性化的眼光去考察古今中外发生的事件、现象,对历史和现实重新审视和解读,因而使他的思想或学术体系具有鲜活的生命力。例如,他去武乡考察后,称武乡是红色文化的集散地,给人以新颖的感觉和启发,而不是落入把武乡描述为革命老区,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战斗和生活过的地方的俗套。这既是一种高度,又是一种新思维,因而能打动人心,吸引读者注意。他对南太行考察后发现,从晋东南长治、晋城到河南的新乡、焦作、济源等地形成美丽的“太行之弧”,这里是八百里太行山最精彩的一段,其代表是陵川王莽岭和修武云台山,并用地理历史的目光寻找其学术价值。研究中,他采用比较手法,把晋东南放到更大空间比对,从而得出更令人满意的科学结论。对长治、晋城的山地,冯潞不是简单说它们如何壮观、雄伟,而是将两地的山进行对比,找出它们的不同,进而说明山地对人的影响,揭示出山地文化的本质规律。近期冯潞对战国时期韩、赵、魏三国在古上党地区的争夺、角逐进行了研究。他认为,韩国主要是山地文明;魏国主要是大河文明,兼有山地文明;赵国主要是游牧文明和平原文明占主导地位。三国领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安全形势严峻。三国的较量,也就是不同文明的较量。而西方的秦国具有稳固的地缘优势,其西部无威胁,集中全力与东方诸国争霸,对中原虎视眈眈,最终并吞六国。

冯博学术体系出于对人文和真理的终极关怀,“不用道德写文章,而用历史细节说话”,以科学的、人性的视角去分析每一件事情,使人们感到亲切、入理,从而能唤起人们心灵深处的共鸣。冯博秉持大文化理念,以虚心接纳、博采众长的态度进行文化研究,采用灵活多样的方法,而不是居高临下,目空一切,干巴巴地搞学究,从而受到广大受众欢迎,因此能引起大众对文化的心理认同感。譬如,柳林村村长受冯潞影响,对本土文化有了新的认识,带领一些农民对黎水进行考察……这是百姓关注文化的明证。

当然,冯博还有很多不足之处,诸如互动性不够等等。但我们相信,本着一种开放、包容、谦逊的理念去经营博客,进行文化研究,冯博会获得更大成功。最后,记者特把冯博中的“博主寄语”抄录给读者共勉:“作为一个晋东南人,我们会为波澜的鼓荡而兴奋;作为山地中国之子,我们又会为前方航标的闪耀而自慰!”

本文已被编辑[梓尘]于2007-12-7 18:18:06修改过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沧海泛舟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 编辑点评 ☆
九曲山庄点评:

要加快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提高文化软实力,必须创新载体。作者所说的“冯博”是地域文化发展与传播的一个很好的创新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