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杨修之死snile

发表于-2007年12月07日 晚上11:14评论-1条

这段日子,工作之余闲来无事,喜欢再翻一翻《三国演义》。

不愧是一部传世巨著,我百看不厌。

读到《诸葛亮智取汉中,曹孟德退兵斜谷》这一回时,记得最后有首诗是这样写的:聪明杨德祖,世代继簪缨。笔下龙蛇走,胸中锦绣成。开谈惊四座,捷对冠群英。身死因才误,非关欲退兵。这首诗说的不是别人,正是三国时期曹操的行军主簿杨修。

读过三国的人都知道。杨修,字德祖,任曹操的行军主簿。杨家世代簪缨,本来他也可郡守一方。可仅仅是为了曹操那句“千里无鸡鸣,思之断人肠”,他委曲求全,由公卿之后变为一名小小的主簿。杨修自幼就才思敏捷,聪明过人。著有《节游赋》、《神女赋》、《孔雀赋》等一些著作传于后世。

然而,这样一个聪明过人,才华横溢的行军主簿,却因一个小小的“鸡肋”而成了刀下的冤魂。

以前我们读书的时候,语文课文中曾经学过《杨修之死》这篇文章,但那时老师讲的最多的都是杨修恃才放旷,最终导致了他的死亡。那个时候对三国也不了解,又加上在学校里,老师说的都是对的。现在才发现,其实也不尽然,事事没有绝对。

从表面上看,杨修是违反了军令,乱了军心。但事实上曹操已多次对杨修怀恨在心了。最主要的矛盾还是杨修卷入了储位争夺的纷争之中。

曹操生性多疑,心胸狭窄,而且不愿意承担责任。这我们大家都知道,也是由于这种性格注定了有生之年不能完成一统大业。虽然也为一介文人,礼贤下士,那不过是沽名钓誉而已。修才思敏捷,文才风流,最终让曹操嫉妒成恨,从某一种角度也说明了杨修选择曹操做为主人是错误的。比喻说,“门中有活”、“一合酥”、“黄绢、幼妇、外孙、齐臼”等等一些小事上,都能看出曹操对杨修的聪明暗生嫉恨之心。且曹操不知改过,还一味的躲在“梦中杀人”里逃避责任。

再说曹氏家族中的储位之争。曹丕,终日打着“温顺敦厚”的旗号,实际上却攻于心计。而曹植,才华虽然横溢,但是却放荡不羁。东晋的小谢曾经这样说过曹植,“天下文才共一石,惟子建独占八斗,我占一斗,余天下文人共分一斗。”这样曹植的身边也就不乏许多的文人雅士随从,杨修当然也在其中。

修与曹植时而引吭高歌,时而饮酒赋诗,共叙君臣之情,好不自在。可曹植只知道饮酒作诗,从不关心政治。但曹操想立植为王位继承人,植自然也欢喜不过了。只是苦于不懂政治,自然就向杨修请教。对于杨修来说,一心辅佐曹植登上王位,何错之有?错就错在曹丕太狡诈,将杨修写好了《答教十条》偷了出来,交给了曹操。从而导致了杨修最后悲剧发生真正原因。

最后,以“鸡肋”这个再完美不过的借口,以“再敢扰乱军心者,以杨修为鉴”这样的一句话,结束了一个满腹经纶,才华横溢的文人的一生。

一个恃才傲物,曾经巧舌辩张松的文人;一个满腔热血,一心为主,却落得个形骸放浪的悲剧;一个封建社会家族中储位纷争中的牺牲品。就这样为杨修的一生画上一个凄凉的句号。

然,历史终究是历史。当我们打开尘封了两年多年的历史时,心中还是不免有些遗憾。

封建社会的文人有几个不恃才?杨修之死在当时的历史社会之下只能是一种必然。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snile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 编辑点评 ☆
冰止乙醚点评:

当文人遭遇统治者的权柄,要么出仕拥护,要么退隐回避。但企图恃才逞强,只能葬送自己。

文章评论共[1]个
snile-评论

一种社会制度下的悲剧,怎能不叫人扼腕长叹呢?at:2007年12月09日 晚上7:51